张昭一定程度上代表江东大族,江东老旧士族豪强,定是旧制坚决拥护者。
其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开战,其他谋士亦纷纷附议。
就连已经身为丹阳太守的孙权,也表示机不可失。
武将为表明自己立场,亦纷纷站出来,愿领兵首战。
现场只有鲁肃,周瑜二人未曾表态。
见周瑜脸色微凝,孙策忙问。
“公瑾觉得如何?”
周瑜与孙策关系,乃是升堂拜母之兄弟。
“伯符!我总觉此事有些不妥,似乎隐隐有一股力量在推动。
但事关海外,消息太过突然,我所知信息有限,又不好分析推敲,是以有些犹豫。
请伯符给我时间考虑!”
孙策见知周瑜之意,不赞成亦不反对。
至于鲁肃,此刻意见却并不重要。
因为谁都知道,这家伙已经被打上亲东牟派标签,指定是反对的。
孙策见酝酿的差不多,便问出兵之策。
这时,其弟孙权道:
“兄长!因此前与王垕签订废除户籍限制,大量百姓前往新城金陵,金陵如今俨然成为我江南中心,其吸纳人口,竟达三十余万。
秦淮河上,往来船只络绎不绝,歌声自夜晚响彻天明。
兄长当先收回金陵城,扼控长江金陵段水域,断绝东牟长江水道左右交通。”
孙权作为如今的丹阳太守,金陵原本就属于丹阳郡的一部分,他最了解,知道其重要之处。
但金陵城不是想攻就可以攻下的,王垕当时并未隐瞒金陵城布防。
光是火炮就有十门。
对面历阳城也有十门火炮。
至今为止,两地的火炮都一炮未发,肯定是弹药充足。
朱治道:
“末将愿领兵,突袭金陵,夺其渡船。便是偷袭不成,亦愿为主公为前部,消耗金陵弹药。”
大将韩当亦请命。
孙策正要答应,鲁肃却道:
“主公不可如此!此前早有协议,便是有战事,亦不可破坏金陵城。
此城之内,目前有棉纺厂,东牟银行,大东亚海外贸易公司分公司等等重要产业,有些甚至与江东联系千丝万缕。
我江东许多行商,在金陵城中多有产业,一旦攻打金陵城,江东经济必受影响。
况且若城池破碎,仅得其地又有何用?”
鲁肃说完,张昭立刻反对道:
“主公!金陵城乃东牟设于我江东之跳板,一旦战事起,此城便需最先拔除,无论损失如何亦不可留。”
张昭潜台词,明眼人一听就知。
世家大族害怕的就是金陵此种新型城池,这对他们冲击最大。
而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已然为新派与老派之间产生之分歧。
孙策却只从战略方面考虑,最后决定取孙权,张昭建议。
“司马防已来信,我意响应关中司马防,集兵先攻金陵,再渡江攻取历阳,合肥。谋淮南之地。”
与此同时,曹操这边也在军议。
郭嘉建议静观其变,但荀彧等颍川士族与河北士族,则是极力建议出兵。
荀彧道:
“今王垕已然不在,东牟群龙无首,其政治看似清明,实则流程繁杂。但有决议,还需经长老院公举通过,一旦天下有变,反成掣肘。
而我邺城,则只需主公一言而决之。
今主公已然研制出可单发炮,虽不及东牟火炮射程,但威力亦不在其下,若以数量取胜,未必不可一战。”
原来曹操改制时,亦加大力度研制火炮,虽然不能造出真正火炮,却造出了可以用引线点火,类似于红夷大炮那种炮筒,射程自然达不到四五公里,但一二公里,却不成问题。
此种大炮,只能打完一发之后,再填装弹药。
射速自然会慢很多,但可以数量弥补,只不过后勤难度,又增加不少。
但曹操还有疑虑。
“然此战我若出兵,司马氏却于关中坐收渔翁之利,若其反来攻我,却当如何?”
荀彧道:
“主公!此战乃司马氏首倡,主公可答应其先攻占平原黄河大桥,再南下攻青州。
但司马氏身处关中之地,其与东牟之间被我隔绝。
主公可遣人告知,让其先将武关归还于我,主公可以允其大军渡过蒲坂津为交换,待其果东进并州,我便答应到时再出兵。”
曹操闻之大喜。
“善!如此,则孙策渡江北进,拖住长江沿岸张辽,卢堂兵马。
司马防东进并州,与张绣战,解我后顾之忧。
我便可集兵南下,长驱直入,先取平原大桥,再直逼东牟。
如此三方合百万大军,纵使他东牟火炮再多,亦无济于事。
传令!命曹仁于冀州集兵二十万,只等司马防出兵,与张绣接战,便南下而攻之!”
就在这时,郭嘉却问道:
“主公!东牟银行等东牟产业,当如何处置?”
曹操笑道:
“此事易耳!待司马防出兵后,便即刻查封所有东牟于我掌控区内所有资产,尽数归公。如此则此战钱粮亦不缺矣!”
听到曹操竟要如此,郭嘉大急。
但曹操却道:
“今仲谋不在,我为义父,接收其所留之物,岂不应该?”
郭嘉无言以对。
曹操遂从荀彧等之计,给长安回复消息,也下令集结兵马。
~~~
长安,司马懿得到江东,邺城回应,知道自己围攻之策已成,遂匆匆来见其父。
司马防升帐议事。
此番议事,司马八达到了四位,老大司马朗,老二司马懿,老三司马孚,老四司马馗。
司马防将江东与邺城回复皆复述一遍,司马朗道:
“父亲!武关若交于敌手,恐对关中不利,父亲不可交出。”
其他几人皆以为然,唯司马懿道:
“此时我等最大之敌,乃是东牟!
今有简易版火炮在手,此种城关,若要取之,可随时夺下。
父亲!我司马氏若要崛起,东牟方为大敌,江东与邺城,却不足为惧。
便是无贵霜国,我如今掌西域,羌族、丁零族皆臣服。只需假以时日,把握河西走廊此要道,东西融合,以科技与西方各国争雄,将来亦大有可为。
便是弃中原而退守,亦可徐徐壮大,如昔日之贵霜,雄霸数千里之地,待时机成熟,再回进中原亦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