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谌恭敬地向长生道长施了一礼,言辞恳切地道:“在道长这方外桃源之中,我已蒙受多日款待,心中感激不尽!虽然心中的迷雾尚未完全散去,但世事如棋,我不得不忍痛辞别。另有一事相恳,望道长勿怪,我欲改以‘先生’相称,不知可否?”
长生道长闻言,笑容可掬:“王爷胸怀天下,忧国忧民,老朽深感敬佩!既然王爷有此决心,老朽亦有一计,不如我们兵分两路,各自去探索这中原大地的广阔与深邃。待到重逢之时,愿闻王爷对世间百态的独到见解,或许能为我等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
刘谌闻言,心中一动,于是再次深深一躬:“先生之教诲,我必铭记于心,敢不从命!”
随后,刘谌与魏永宁并肩踏上东行的道路,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魏吴交界之地,风土人情各异,他们欲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为将来的大局谋划做好准备。
而范长生道长则与李辅一同踏上前往汉中前线的征途。道长本为蜀汉之人,此番回归故土,心中感慨万千。他们计划借助刘谌的名声,与蜀汉的官员将领深入交流,观察蜀汉上层的政治风貌,为将来的大计积累宝贵的经验和人脉。
两路人马,各怀使命,踏上征途。
而在那烽火连天的汉中前线,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悄然上演。钟会已按照精心策划的最新战略,对霍弋坚守的城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选择了在光天化日之下,从东面、西面和北面三个方向同时发动突袭,意图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破这座顽固的堡垒。
此前的数次交锋中,钟会曾试图以计谋取胜,但霍弋的机智与谨慎让他屡屡受挫。既然智取不易,那便索性来个硬碰硬,依靠自己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堂堂正正地决一胜负。钟会的目标明确而直接——在姜维的大军赶到之前,拔除这颗钉在汉中咽喉的钉子,为后续的战局扫清障碍。
霍弋所守的城寨,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兵力却显得捉襟见肘。整个城寨的防守部队仅有一万人,而汉中城则坐拥四万雄师,兵力对比悬殊。钟会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决定采取连续进攻的策略,企图以连绵不绝的攻势,消磨蜀军的斗志与体力。
连续三日的激战,城寨内的蜀军已疲惫至极,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霍弋深知,再这样下去,城寨的防线恐怕将不堪一击。更为严峻的是,军备物资的匮乏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又一难题。原本,城寨内储备了大量的铁蒺藜等防御工事,这些锋利的陷阱曾让敌军望而生畏。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这些有限的陷阱很快就被消耗殆尽,而且无法得到及时的补给。
霍弋站在城头,望着远处敌军如潮水般的攻势,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忧虑。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想出对策,否则城寨的陷落将指日可待。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他又能有何良策呢?
这夜,深沉的暮色笼罩着钟会的营寨,灯火通明之中,又一次紧要的军事会议悄然召开。钟会正依据之前精心策划的攻击蓝图,一字一句地重申着明日的作战指令:“依据既定方略,明日吾等将继续对蜀军营寨发起猛攻。羊琇、皇甫闿二将,需自蜀营之东翼展开攻势;贾辅、辛怡则领兵自西翼突袭,每五千人马轮战一轮,激战一小时后,即由下一梯队接替,以保持攻势之连绵不绝。至于北面……”
钟会话音未落,欲继续部署自己亲自率军主攻蜀营北侧的计划时,一位将领挺身而出,打断了他的言辞:“末将斗胆,恳请将军允我率部攻打蜀军营寨之北侧!若明日战事不利,末将甘愿领受将军之严惩!”
钟会目光一转,落在了那位请战的将领身上,此人正是昔日蜀汉的降将蒋舒。回溯年初,钟会挥师伐蜀之际,蒋舒与傅佥共守阳安关。钟会遣胡烈前去攻打,蒋舒因能力不济被蜀汉撤职,心中因此对蜀汉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他诡称出城迎敌,实则投降了魏军,并趁机协助胡烈攻陷了阳安关,导致傅佥英勇战死。此事在钟会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魏将对傅佥的英勇敬佩不已,而对蒋舒这种背主求荣的行径则不屑一顾。蒋舒自投效钟会以来,一直备受冷落,亟欲通过战功来洗刷污名,赢得同僚的尊重。
近日,蒋舒亦率部参与了对蜀军营寨的袭扰,凭借其曾是蜀将的身份,对蜀军的布局颇为了解,故而取得了一些小胜。观今日蜀营之防守态势,蒋舒判断明日破营之机已近在咫尺,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生怕错失这千载难逢的立功良机,于是便有了方才那番请缨出战的豪言壮语。
钟会闻言,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他深知蒋舒的为人,此人既是降将,又是典型的小人,若直接拒绝,恐其心生异念,再次叛投蜀国;但若答应,让这等小人抢了头功,钟会心中又实难平。
思索片刻,钟会终是缓缓开口:“蜀军营寨固若金汤,非同小可,还是由本将亲自率军攻打,方能确保万无一失。”此言既委婉地拒绝了蒋舒的请求,又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显得既不失体面,又不失威严。
然而,蒋舒却并未就此罢休。他深知,这份功劳对于他而言,意义非凡,绝不能轻易放弃。于是,他咬紧牙关,再次请战:“将军,末将愿立下军令状,若明日不能攻克蜀军营寨,甘愿依军法处置!”心中却暗自盘算,这几日他已对蜀军的部署了如指掌,且蜀军中尚有他昔日的熟人,此战必胜无疑,何来失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