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号采用了进口的临高造蒸汽机,这个时候的郑家和后世的种花家一样,核心部件采用进口,其他部件自己能造就自己造,东宋不肯卖整艘船,甚至螺旋桨都不肯卖,而给荷兰人整艘卖,一下还卖了四艘,郑家有种感觉,就这四艘军舰可以把郑家打的满地找牙。
要是王建军听到这话肯定会说请把感觉去掉,荷兰人购买的四艘乞丐版的临高级军舰在航速上达到了12节,只是火炮丢失太多,只能从岸防炮和盖伦船上的舰炮挪过来,四艘军舰分别安装了每艘24门舰炮,两侧分别为十二门,比起当初的盖伦船七八十门舰炮少太多,荷兰人在东亚没有火炮工厂,只能将就着用。
海试结束后就请东宋的船员开回了热兰遮城大本营。经过测试,比自己本土生产的盖伦船强太多,船员由四五百人减少到不足一百人就可以操作,唯一的缺点要烧煤。
荷兰人得到军舰的最优先目标并不是找郑家麻烦而是和东宋当初一样---
找煤矿
如果没有煤炭供应,在强大的蒸汽机就如同一个巨大棺材,徒有其表而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依靠蒸汽动力驱动的船只来说,更是如此。要知道,蒸汽机船可是名副其实的“烧煤大户”!
据统计,每航行一百海里,这样的船只大约就需要消耗 8 吨左右的煤炭。即便是将整艘船都装满煤炭,它也根本无法抵达遥远的欧洲大陆。充其量,也就是能够勉强开到非洲东海岸而已。
在这个时代,至关重要的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所以,如果想要返回欧洲,那就不得不绕路而行——必须沿着海岸线绕过凶险无比的好望角。
然而,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显然并不具备直接开回欧洲的条件。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沿途不断地开拓煤矿资源。至少得在中东沿海地区以及非洲大陆成功开采出大量的煤矿,才有可能满足船只返程至欧洲所需的最低煤炭保障要求,况且蒸汽机样品已经运回国,没有必要大费周章的再开回去。
欧洲的战船都是以人物为名,比如爵位或者国王甚至女王公主都有,而大明朝的战船都是以祥瑞或者直接叫福船广船沙船,直接在船杆挂个姓氏表明身份,东宋集团的军舰都是以城市命名加弦号,内河船直接就只有弦号。
荷兰人的战船分别命名为“乔治号”“代尔夫特号”“威廉姆斯号”“金斯博根号”,分别是荷兰王国公爵和开拓东印度公司的名人。
这四艘军舰被重新命名为荷兰王国东亚舰队,在找煤矿的过程也是困难重重,首先要靠近海岸线或者内河,露天煤矿较为稀少,又没有东宋的金手指,台湾的煤矿都是褐煤,不适合做燃煤,只能回东南亚找煤矿,目前只能去越南进口东宋集团的煤炭。
郑家就比较幸运,泉州就有煤矿,以前都是当柴烧的煤炭现在开始大量开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