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华夏这片大地,三亿四千万人口,只有一千多万在外从事各类其他行业,但也都是青壮年,有三千多万人靠着他们生活,剩余的三亿全部都是农民。
而随着东北大开发,广袤的平原开始建立起一个个巨大的国有大农场,上千台农用机械作业,正在改变着华夏的粮食供给,华北平原上也在推行一些农用机械,让耕地变得简单,解放更多的人出来。
盐业由国家政府掌控,在海边大规模晒盐,四川的井盐也开始大规模机械开采,使得一斤盐的价格已经减少到五元,一人一年消费十五到二十元,大大降低了百姓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
又是一年新年,十六年积聚,各地百姓均有余粮,家中到年底也能买些新衣服,一些肉和各地到来的新东西等。
这时也是各地商品交流的最繁忙时间,平均每人年底消费五十元,那也是将近两百亿元的市场。
而今年,多了一些不一样,在各地县城和大的集镇,都开了一家供销合作社,是由商贸部牵头,国家与地方联合出资,实现国家、省、府、县四级供销社覆盖全国,总计三千七百多个供销社。
一年筹备,三四个月的试运营,一直到年底才大致弄清楚各地农副产品的情况,并且开通了各地供销社贸易渠道。
在各地的全力配合下,在年底的这个时间,充斥着当地需要以及各地特色产品的供销社正式宣传开业。
而在开封,一家供销社也开始营业,赶在最后半个月让各地商品在华夏的国都出现,在京城打好招牌,那才好在其他地方卖。
从江南的丝绸、刺绣、茶叶,到四川的蜀锦、茶叶、新鲜蔬菜水果等,长江的刀鱼等珍贵鱼类也坐着火车从武汉几个小时就送到开封。
东北的人参、鹿茸等名贵山珍奇兽,沿海的海鱼虾蟹,云南的山珍野味,几乎没有什么是这个供销社没有的。
华夏百姓供销总社,融合全国各地商品,在距离开国升旗广场不远处建立起的一栋庞大建筑。
建筑主体钢筋水泥,辅以各地采购而来的巨大木材,三人合抱的红木也有不少,以上千名工匠参与设计建造,耗费上亿元,但是作为供销总社,又十分正常,尽管供销社的运营还在持续改善,其流通货物已经超过五十亿元了,也赚了上亿元。
建筑面积十亩,是一个巨大的圆环建筑,中间有个两亩地大小的广场,高三十公尺,总计六层,一至四层为供销总社货物卖场,有着来自各省县以及海内外商品,包罗万象,哪怕不买东西,在里面逛一逛都开了眼界。
最上面两层则是各地商会的产品,由各地商贸公司或工厂作坊把各自优秀的产品放在其中。
在开业第一天,门口广场舞龙舞狮十分热闹,三百六十五个巨大的烟花等待着晚上绽放,无数从各地赶来的人等待着。
葛风就在五楼租了一个五十平方的铺面,每年租金就五百银元,并且每年都会适当涨价,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
在他的店面里,东北到来的鹿皮熊皮虎皮,百年人参、鹿茸等许多山货,还有最新开辟的水田种的水稻。
要说这水稻,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一千多年前,这里就有零星种植水稻的传统,等到华夏大开发,就有当地百姓发现黑龙江畔有这么一处种植的水稻口感十分好,于是在复兴十五年就开始在部分地区推广种植水稻。
直到复兴十六年,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十万亩,水稻伸受当地人的喜爱。
葛风在东北这片黑土地流转,寻找着当地可以销往全国的产品,就发现东北产的大米要比南方的更加好,比绝大多数地方的口感都好,香味也更加浓郁,他便觉得这放在以前必定是皇室贡品,现在可以作为优秀特产。
在外面,他租了一个仓库,运来了五百钧东北大米,店铺里放了两千斤,并且为了凸显东北大米的优秀,在店铺门口,他特意使用小煤炉蒸出来大米吸引众人。
果然,走到他店铺五十公尺范围内都会被这个特殊的方式吸引到,一种东北的农产品就这样走进中原百姓生活。
抬头看向上面的招牌:渤海物产,门口竖着的牌子上写着:初唐新米,卢城之稻,渤海物产,欢迎免费品尝。
从初唐开始种植,到如今重入世人眼中的新鲜大米,也是当时的渤海国地区特产,名字一下就吸引众人。
而来自东北的大米也让许多人好奇,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东北苦寒之地,哪里来的水稻大米?
当然,许多文人还是知道卢州之稻的记载,曾经兴盛的渤海国水稻从宋朝开始就已经消亡了,没想到又出现了。
走到这个名为渤海物产的小店门口,就能看见老板葛风亲自站在台后指引众人品尝,一个个小饭团放在纸上,想要品尝的拿起来就可以吃一个,吸引了许多人。
而人流越来越多也让他这个小店越吸引其他人的目光,其他地方早已纳入版图,也很快通上火车,虽然也有一些新奇物品,但是许多人也都大致听说过名声,唯独这个从东北来的商人运来的货物有些独特。
岳振川在儿子岳明初的陪同下游览这个新建的包罗万象的供销总社,作为科学院社会学科的教授,岳振川在博览群书,游览各地后对书中内容又有了新一层理解,同时也就让他对各地特产有了不少了解,前四层在他眼中虽也少见,但也都见过,于是就顺着大米香味走上五楼。
远远的望着那个挂着“渤海物产”四个大字的招牌,岳振川看向一旁的儿子,问:“这渤海物产,卢城之米你还记得吗?”
岳明初虽然学的不是儒家,但是作为科学院新开的历史经济发展史研究院的一员,对历史还是十分了解的。
“《新唐书·渤海传》的记载,卢城之稻,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享誉全国。想来是千年前的渤海国物产,卢城之稻。”
岳明初的回答让岳振川满意的点点头,尽管经济史研究很少涉及各派经典,但也要熟读历史,自己这儿子没有懈怠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