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耒找到大妇,说道:“吾尝(曾)语汝,除丝麻外,尚有另二种纺织之物。今棉花已种,另一丝物今条件既熟,吾等亦可始试为之矣。”
大妇则问道:“其为何物?岂不需如棉与麻,春种秋收乎?”
木耒笑着说:“诚然不用。汝可知宅邸东臊臭之羊毛一堆否?其所以何用?(做什么用的)”
木耒这样一说,大妇愣了一下,她本以为这些羊毛可能是清洗之后,做一些软榻垫子之类的,未料竟是可纺织的东西。大妇随后便说道:“羊毛其短,怎可为纺织之物?”
木耒则说:“大妇不知,数日之前,吾令陶匠烧制一窑生石灰,今生石灰已成,其可除羊毛中之油脂。若油脂可去,则羊毛又软又轻,便可纺织为线,织线为衣。”
“羊毛亦可制衣?”
“岂止能制衣,其所制之衣或不如蚕丝之衣那般名贵,然却远胜麻衣也。然若论保暖性,丝麻皆不及之。”
大妇凝眉一想:对啊,动物的毛发本来就是冬天抵御寒冷用的,若是用这些毛来做成衣服,肯定是能够抵御严寒的。
“善,吾即刻安排人手,试制汝所言羊毛之物,”
“此事重大,吾等将以羊毛之物赚取数年之财,故汝必于蚕馆众人之内,觅得数名稳妥之人以督此事。”
“公子,此事放心。凡肯与公子前来封地之人,皆为对公子忠心之人。若其对公子信不过,彼等(他们)自不会弃了邢都,与公子至此穷山僻壤之地。”
木耒一想,对呀,这些人确实是大妇邀请,他们自发跟自己来到这里的,自己也并没有向他们有任何许诺,给予多少土地、钱粮之类,只是免了他们的赋税。这些人看重的或许真的是我的才能吧,因为我毕竟是一个贱庶子,跟着我能有多大的发展前途呢?
……
俗话说,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搞发明、模仿也是这样的。木耒把那个羊毛及织毛线的做法,一一的和大妇描绘了一遍。而且木耒命人做了一些相应的机械设备,比如说浆洗池——大水缸,脱水辊——一根原木,拉丝机——原木上钉上一些细铜针,梳毛机——木板上钉上一些细铜针,另外还有弹毛弓和纺毛车等。
其实做毛线的工艺很简单,无非就是浆洗浆洗再浆洗,然后在倒入开水的大缸里面加入生石灰,再放入羊毛,缸底还要不停的用火加热,直到将羊毛中的油脂析出。
如此反复几次,羊毛就变得没有羊的味道了,而且变得又白又软,然后再上到专门的拉丝的机械上,将弯弯曲曲的羊毛拉成长线,将这些羊毛再晒干,再把它们用弹毛弓弹到足够蓬松,再然后就是铺成薄片薄条,用纺车纺成毛线。只要做成了毛线,剩下的就能按照个人的喜好和需求随意发挥了。
这些过程都不算难做,即便是这样,弄了好几天,才做出一小堆白白净净脱脂之后的羊毛,然后又拿到纺车上去纺成粗细不等的线。纺车这个谁也没有用过,木耒也只是看过。试验了很久,终于能纺出比麻绳略细一些的线了,木耒还按照奶奶的方式,要求他们将毛线团成了一个个的球。
再往后,木耒又从网上找了一些织毛衣的视频看,自己拿着两根竹签子还学了几天。而后便一针一针地教起大妇和惠织起了围巾、帽子、坎肩。
大妇问道:“此毛线,奈何不若(如)织麻布那般,径直织为大块之布焉?”
木耒也不知道怎么和大妇解释,于是说道:“如此贵重之物,为何还如那麻线一般织之为布?”
大妇也觉得好像似乎是这么一个理儿,这么贵重的东西怎能像麻布那么糟蹋啊。随着她们织毛衣的手艺越来越熟练,大妇也发现了织毛衣的好处。
手织之物可织成圆形,可以没有缝隙,且毛线织的衣物与蚕丝麻布完全不同,因为毛线有弹性,毛线织的衣服物穿在身上极为舒适、轻便,没有什么束缚感,这绝对可以与那蚕丝织物媲美呀,而且这毛衣还可以保暖。
帽子和围脖,这是织毛衣入门的手艺,帽子能织成无缝隙的圆形,再后面便可织衣服了。大妇、惠还有好多奴工都迷上了织毛衣。织出了许多的围脖、帽子、无袖坎肩,带袖上衣等,当然衣服是用头钻的那一种。
处理的羊毛是纯白的,微微带一点黄色。木耒没有给它们染色,这样织出来的帽子是白的,围巾是白的,坎肩衣服也是白的。除了帽子看着不太应景之外,其他的一看就是高档的衣服。
木耒虽然没染色,但是大妇他们还是动了心思,稍稍的染了一些红色、蓝色和黑色的毛线。然后将带色丝线在织衣服的时候穿插其中,织出来的衣服上便有了整齐规律的花纹,比那纯白的看起来更加的舒服。
“诚生不逢时哉!今者天已暖,恐此羊毛之衣亦不得善价也!”大妇叹息道。
木耒则说:“汝才织得数件,便欲获厚利?使彼奴工于农闲之时,多去洗羊毛、纺毛线。待冬来之时,则必可大获其利。”
把毛衣、毛线这件事情忙活完,基本上已经过去了 20 来天。第三批种下的棉花都已经出土了。这时天已足够的暖和了,木耒安排奴隶们种下自己带来的高粱种,一些蔬菜种子也陆陆续续的种下,红薯发的芽苗也已经足够的高了,花生也需要种下了。
为了不浪费种子,很多种子都是点播、穴播,这些东西都种下,木耒后园的这二十亩(约300平\/亩)地根本就不够用的。于是木耒便在他的府邸东边的缓坡上又种下了一些高粱。各种菜嘛,还是种在自己的后园的实验田里。
看着种满地的后园,还有绿油油的小苗,木耒心里非常的舒适,心想着今年秋天或许能有一个大丰收吧。
因为织毛线需要的生石灰数量并不少,后面木耒又命人烧了两窑。因为技术越来越娴熟,所以现在烧的窑也越来越大,一窑能达到十几立方米的样子,这个烧生石灰的技术,算是完美的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