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这边话音刚落,周管事就迅速在心底盘算起成本来,虽说卤煮更偏向平民食物,但毕竟是以肉类为主,收入低的农户买的还是比较少,要么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要么开在周边富户较多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的铺子买下来都不会太便宜,若是再加上这五十两加盟费,少说也要三百两以上了,着实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况且除了这加盟费以外,还有另一项成本不容忽视,“孟娘子,那你铺子里的卤料包要如何收费。”
虽说卤肉利润不小,但若是这料包价格太贵,那他加盟孟记恐怕只是赔本赚吆喝,还不如用自己的卤料包,虽说味道一般,但好歹能确保盈利。
孟昭知道周管事会问,刚才已经在心中计算好了成本,报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价格。
不过,这个价格里并不包含牛肉和鹿肉的卤料包,毕竟这两种已经卖给了萧家,普通卤煮铺子,承受不了那么高价格,要是同样的东西卖两个价格,万一被萧宥之知道了,又是一场风波,倒不如干脆不卖。
听完孟昭的报价,周管事暗自松了一口气,虽说比自制卤料包贵上了不少,但依旧是可以保证较为可观利润的,况且孟记的卤料包味道好,薄利多销也是一个好法子。
孟昭在制定卤料包价格时,心中其实有着多重考量,加盟店,最怕的就是品控问题,若是离得远了,总部对于加盟店的控制就会降低,很难做到时刻监督。
在利益的驱使下,势必会有部分加盟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铤而走险,从而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所以孟昭在定价上并没有设置的太高,给加盟商一定的利润空间,避免加盟商们因为入不敷出从而降低产品品质。
同时对于朝周管事抛出橄榄枝这事,孟昭也是深思熟虑过的,赵记卤煮刚开业的时候,和田宏武管事的时候,食材用料天差地别。
在主家赵世达不变的情况下,就足以说明,周管事对于食材的重要性,还是有清楚的认知的,只不过是味道差点罢了。
现如今有了自己的卤料包,味道的问题也解决了,孟昭相信,周管事只要不是想要就此退休,就会认真考虑这事。
虽说最后周管事也没有当场拍板,只说要再回去考虑考虑,但孟昭从他问了许多经营细节的问题来看,就知道他肯定已经在考虑开店后的诸多问题了,
孟昭明白,此时不宜表现得太过急切,以免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于是,笑着送二人离开了铺子。
这些日子,因着阿芙蓉一事的影响,铺子里的生意略显萧条,不过,却有另一件大喜事顺利完成了,那就是沈家村的村学终于在迈入三月的时候正式开学。
这一日,天空湛蓝,阳光柔和,孟昭带着沈青和,卫静兰一起回了沈家村。
刚从驴车上跳下来就被眼尖的里正迎了过去,“孟昭,可算把你等来了,快快这边走,大家伙儿都在等着你呢。”
只见学堂前早已聚集了一大圈的村民,男女老少皆有,孟昭笑着走了过去,“里正,不是说了不用等我的么?我从县里来需要时间,过来凑凑热闹就行了。”
“那怎么能行呢!”里正连忙摆了摆手,“你可是我们沈家村的头号功臣,要不是你,这学堂也建不起来,这揭幕的大事,必须你来。”。
虽说他们开的是学堂,可凡事都该图个喜庆吉利,里正早早让人买好了红绸布,就等着孟昭过来了。
这么多人围着,孟昭也不好再过多推辞,而是喊了里正,魏夫子还有卫静兰一起,一人抓了个红布角,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揭开了匾额上的红布。
“沈家村学堂开学了!!!”
虽说学堂刚开学,并没有准备校服,但古人认为,仪表整洁是对学问的尊重。
所以这开学仪式的第一步就是正衣冠,所谓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已经报名了村学的孩子们在学堂门口整理着自己的衣裳。
李杏儿看着自己儿子沈大力衣衫都是歪的,顿时愁的不行,蹲下身帮他把衣裳扶正,苦口婆心说道:“大力,娘可是好不容易把你送到学堂的,你一定得给娘争口气,不说别的,至少将来要比你爹娘强,知道么?”
沈大力不明白他娘为什么非要让他来学堂,甚至还为此和奶奶吵了架,可他知道他娘不会害他,于是也认真的点了点头,“我知道的娘,我会好好听话的。”
宋玉娘看着自己闺女,比在场的其他的孩子们高了快要一头,也说道:“大妞,从今个开始,家里的活都不用你干了,你奶要是再敢指使你干活,你就说你要上学堂,干不了,往后你就一门心思的给我念书识字,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想当初,宋玉娘要送闺女来学堂,遭到了全家反对,毕竟大妞的年纪已经不小,在庄稼人眼里,正是个能顶事的劳力了,春耕已经快要开始了,大妞上学了,谁给家里做饭。
她婆婆还说先让小孙子出来念学,等春耕结束再送大妞过来,被宋玉娘一句话就给否了。
“大妞去学堂的束修,不花家里一文钱,二房的孩子们要是想去学堂,我管不着,但我提前说好,我是一文钱都不会出的。”
这话把她婆婆跟二房的两口子气的够呛,可谁都拿她没办法,谁让她在作坊做工,是家里赚的最多的,要不是因为这,饭桌上哪有她开口说话的份。
孟昭站在人群后面,又围观了一些其他的开学礼,看着孩子们先拜诸位先师,再拜了魏夫子。
接着在魏夫子的带领下,有序地来到水盆前洗手,寓意着去除心中杂念,从此一心向学。
最后,就是朱砂启智的环节,由魏夫子在每个学生额头用朱砂点一个红点,希望他们将来能眼明心亮,一点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