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废柴是素材,懒虫是热度,连崩溃都是带流量的商品。”
林川开始逐渐意识到,“废柴日记”的受欢迎不仅仅是一种巧合。他打开短视频App,刷了一整晚,发现自己的爆红其实有迹可循:年轻人喜欢看类似的废柴吐槽视频,越真实、越夸张,点赞就越高。
“原来大家都不是什么人生赢家,只不过在生活的缝隙里找到了彼此的笑点。”林川默默感慨。他盯着手机屏幕,决定放手一搏。
第二天,林川用手机录制了一条短视频,内容是他一天的“失败”日常:
? 开始面试时,满怀期待,看到hR的眼神瞬间变冷;
? 外卖订单被人取消,他追着顾客,最后只能吞下苦涩;
? 夜晚在出租屋泡着最便宜的方便面,自嘲“真有排面”。
他配上了文案:“废柴的一天,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
视频发出去后,他有些忐忑,拿着手机反复刷新。不出意料,评论区的反馈很快爆了:
“这也太真实了吧,笑着哭!”
“完全代入,这不就是我昨天的生活吗?”
“废柴界大佬!拍得太有代感了!”
点赞飞速突破一万,他的粉丝数也暴涨到五千。林川望着屏幕发愣:没想到,自己的失败,竟然成了别人取乐和共鸣的资本。他既觉得好笑,又有些心酸,这世界到底怎么了?
“或许废柴也能靠失败出圈?”他喃喃自语,眼神里却多了几分不服输的光。
林川并没有停止,而是不断加码。他以“懒虫日记”为主题,拍摄更多的短视频。
? 他模拟地铁拥挤,打翻早餐,狼狈不堪;
? 他用夸张的动作还原被hR当场否定的无奈;
? 他深夜在出租屋喝着廉价啤酒,用调侃语气喊:“干杯,致敬我的废物人生。”
这些场景虽然带着表演成分,却来源于他的真实经历。短视频配上幽默的文案和悲凉的bGm,让人看得又想笑又心酸。短短一周,粉丝涨到了十万,评论区几乎全是叫好声:
“太有共鸣了!继续更新!”
“原来废物的人生也可以这么精彩!”
“我以为只有我这么废,结果大家都差不多哈哈哈!”
林川的爆红不仅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斗志,也让他第一次尝到了互联网流量的甜头。然而,他很快就意识到,热度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问题才是考验。
随着“懒虫日志”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林川收到了不少品牌合作邀请,但几乎清一色都是低价广告:
“我们有一款泡面,跟你的废物形象很搭哦。”
“试试推广‘失败者’专属贴纸?”
林川一度被这些提议激怒:“为什么他们只看到失败,却看不到我的努力?”可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妥协,接了几条廉价广告。然而,粉丝却开始质疑他:“这是卖人设了?”、“废柴是不是也能卖贵点?”
这些评论像针一样扎进林川的心里。他感到一阵巨大的矛盾——废柴是他的标志,也是他的枷锁。他坐在电脑前,盯着未完成的日记,感觉自己在透支所有的真实,只为了迎合别人的笑点。
就在他陷入瓶颈时,一位粉丝的私信吸引了他的注意:
“看了你的视频后,我觉得人生好像也没那么绝望了。虽然我也很废,但至少知道有人跟我一样在努力活下去。”
林川看着这段文字,心里突然一震。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搞笑废物”,却没想到这些视频给了别人生活的力量。
他试着录制了另一种风格的短视频:
? 他讲述自己如何从兼职外卖员一步步找回生活的节奏;
? 他以对话的形式鼓励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 他拍下身边那些平凡但坚韧的人物,用“废柴”角度重新定义他们的努力。
这些视频一经发布,就引发了新的热潮:“懒虫日志”不再只是笑料,而是开始变成一面镜子,反射出每个普通人的挣扎与坚持。
林川坐在电脑前,写下了第三篇日记:
懒虫日志·第三篇:
今天,我收到了一条让我感动的留言。原来,失败也可以成为一种力量。废物不是终点,而是我们面对生活的起点。
写完后,他关掉电脑,抬头望向窗外。心里冒出一个新的念头:如果“懒虫日志”能帮助更多人找到自己的方向,那他的失败就不再只是笑话,而是一个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