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巨兽,弱者的胜算不在力量,而在于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
林川整整一夜未眠。资本巨头开出的收购条件诱人,那是一笔足以让团队所有成员一生无忧的金额。但李安提供的文件却让他意识到,他们的真正意图是抹杀懒虫联盟的独立性,并将其变成另一种“失败者收割机”。
第二天的会议上,林川直截了当地问大家:“如果拒绝资本,我们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甚至有倒闭的风险。你们能接受吗?”
张越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我早就说过了,资本就是一头吞噬灵魂的怪物。倒闭了又怎样?至少我们不会成为他们的傀儡!”
王一舟却犹豫不决:“我理解张越的立场,但林川,现实是,我们如果失败了,就没有意义了。用户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能持续帮助他们的平台。”
会议陷入了僵局。最终,林川拍板:“我们拒绝收购,但这次,我们不会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出击。”
林川决定利用李安提供的文件,揭露巨头的肮脏手段。但团队意识到,这场舆论战不能单靠曝光来取胜,而需要制造更大的声势和用户共鸣。
他们策划了一场名为“失败者的反击”的大型线上线下活动,核心理念是鼓励用户分享自己被压迫、被剥夺的经历,并以失败为契机重新站起来。
这场活动的宣传文案极具煽动力:
“在这个世界里,失败不只是你的问题,它也是被压榨的结果。是时候站起来了,失败者不再沉默!”
活动上线后,迅速引发了热潮。数百万用户参与其中,有人分享自己的职场经历,有人揭露行业的不公平规则,还有人站出来讲述自己被资本压榨的故事。
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同时也将舆论的矛头直指巨头。
资本巨头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迅速做出反击。他们试图通过公关团队将舆论引导到“懒虫联盟危害用户利益”的方向,甚至制造了一些假新闻,例如:
? “懒虫联盟的数据管理存在巨大漏洞,用户隐私随时可能泄露。”
? “所谓的失败者互助计划,其实是新型传销。”
然而,这次资本巨头的反击并没有奏效。李安设计的去中心化网络在危机中显现出了优势:即使平台受到攻击,用户间的互助关系依然保持活跃。
“巨头想切断我们与用户的联系,但他们忘了,懒虫联盟最大的价值,是用户自己建立的纽带。”李安对团队说道。
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懒虫联盟决定放出更大的“炸弹”。林川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详细披露了资本巨头的黑幕,同时公布了一系列具体的证据。
文章发布后,立刻引爆了整个互联网。一些曾经被资本巨头压制的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也纷纷站出来作证,指责巨头的垄断行为。这场风暴的中心,逐渐从懒虫联盟转移到了资本巨头身上。
媒体开始介入调查,甚至有记者揭露了更多关于巨头违法操作的细节。最终,这场危机让资本巨头的股票暴跌,并迫使其高管公开道歉。
懒虫联盟借助这场舆论胜利,不仅稳住了用户基础,还吸引了更多关注社会公平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就在团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李安再次提出了他的长期计划:
“现在,懒虫联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改变社会结构的尝试。如果我们能将失败者的互助模式推广到更多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甚至法律援助,懒虫联盟将不只是为失败者服务,而是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
林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懒虫联盟的成功已经让他们站到了资本的对立面,而要实现李安的设想,他们将面临更加艰难的挑战。
同时,一个匿名消息悄然传到林川的邮箱:“资本不会轻易失败,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已经在暗中联系更高层的力量,你们的胜利只是暂时的。”
林川合上电脑,眼神中透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不管他们还有多少招,我们都不会退缩。失败者的反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