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集群刚刚站稳脚跟,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却悄然潜入,为摧毁一切积蓄势能。创作的春天,还未真正到来。”
邵宁派出的牛头间谍迅速展开行动,这些人伪装成普通创作者,混入懒虫联盟的创作者社区。
? 这些间谍是牛子花重金从外部招募的,他们精通心理学和社交媒体操控,能够迅速融入社区,与真正的创作者打成一片。
? 他们进入创作者集群后,开始散布一些小道消息,比如“懒虫联盟资金链紧张”、“技术团队流失严重”等,以挑拨集群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
? 在懒虫联盟的社区中,牛头间谍伪装成创作者,故意发起关于收益分配、创作权益的争论,试图制造联盟内部的矛盾。
“一个优秀的创作者,需要平台提供更高的收益保障,懒虫联盟这种积分兑换模式根本是骗局!”一名间谍在联盟社区的群聊中发言,迅速引发了部分新人创作者的质疑。
虽然懒虫联盟的管理团队及时出面澄清,但谣言的传播速度远超预期,部分原本支持联盟的创作者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牛子还联合了多家资本机构,针对懒虫联盟发动了一场资本打压行动。
? 广告封杀:牛子利用自身与广告行业的深度绑定,联合数十家品牌宣布停止在懒虫联盟平台投放广告,直接切断了联盟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 舆论抹黑:牛子出资雇佣水军,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发布负面消息,指责懒虫联盟“对创作者承诺过多,资金链必将断裂”。
? 技术围堵:牛子还通过资本渗透,向懒虫联盟的技术供应商施压,试图切断服务器和云存储的供应,逼迫联盟陷入技术困境。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懒虫联盟的运营一度变得举步维艰。
面对接连不断的危机,林川召集核心团队,展开了一场深夜会议。
会议内容:
1. 增强联盟凝聚力
林川清楚,联盟的根基是创作者的信任,而不是资本。因此,他决定发起一场面向联盟所有成员的公开直播会议。
? 透明化运营:林川在直播中公开了懒虫联盟的财务状况、技术支持和未来发展计划,打消创作者的疑虑。
? 情感纽带:直播中,林川强调懒虫联盟的初衷:“我们不是为了赚快钱,而是为了让每一位用户拥有选择的权利。这条路可能很难走,但只要你们还愿意相信,我们就会一直陪着你们走下去。”
这场直播获得了大量创作者的支持,不少原本观望的成员重新站到了懒虫联盟一边。
为了对抗牛子的广告封杀,林川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广告模式:
? 点对点广告:联盟开发了一款插件,让品牌方能够直接与创作者合作,绕过平台进行广告投放。懒虫联盟只收取少量技术服务费,剩下的收益全部归创作者所有。
? 用户广告共享:联盟还启动了用户广告收益共享计划,每一位观看广告的用户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用于兑换平台服务或内容。
这一模式迅速得到了中小型品牌和普通用户的青睐,联盟的广告收入开始逐步回升。
在社交媒体懒虫与牛子交锋,很快引发了全网的讨论。
? 支持懒虫联盟的网友:
“牛子的做法太无耻了,连技术供应都要卡?这是在垄断创作者的生路!”
“懒虫联盟是真的在为普通创作者争取权益,我觉得可以支持他们一把!”
? 支持八只牛的网友:
“虫子联盟的模式看起来很好,但没有资本支撑,真的能长久吗?”
“霸牛至少还能给创作者提供稳定的签约金,虫子联盟只是情怀营销罢了。”
网友的分裂讨论使得两大平台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两大平台的用户数量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增长。
然而,牛子的间谍计划也逐渐开始发挥作用。
? 谣言发酵:一些间谍制造的谣言在社区中发酵,导致部分创作者质疑懒虫联盟的积分制度。
? 数据泄露事件:某日,懒虫联盟的服务器遭到不明来源的网络攻击,部分创作者的作品数据被泄露,给平台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危机。
林川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场资本的战争,更是一场技术与信任的攻防战。他必须找到隐藏在联盟内部的“内鬼”,否则联盟将面临致命的打击。
就在联盟全体成员为对抗牛子而努力时,内部矛盾却间谍的运作开始逐渐显现。
? 积分分配争议:部分高流量创作者认为,积分体系更有利于中小创作者,忽略了他们的利益,开始提出修改制度的要求。
? 新人创作者的退出潮:一些新人创作者因收益减少,选择退出联盟,转投牛牛。
之后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有管理层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我们真的能撑过这场战争吗?如果懒虫联盟真的失败了,那我们是不是就成了牛子的笑柄?”
这一问题像一根刺,扎进了林川的心里。他知道,八只牛的真正目的不是打垮懒虫联盟,而是让联盟的创作者自己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