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同志,你这思想觉悟不够深刻啊,你看看报纸上的,再看看其他大队,亩产至少上千斤,不行,你们青云大队报上来的产量太低了,才三百斤,你们是不是想当落后分子……”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山同志,你们青云大队要与时俱进,努力向组织靠拢啊。”
公社领导神色晦暗,语重心长地看着杨大山说道。
因为迫切实现生产大跃进,最近全国各地兴起了放卫星的活动,报纸上每天都有“喜报”,哪个地区的生产大队亩产千斤,甚至上万斤,夸张得让人不敢相信。
而一句“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的顺口溜也应运而生,现在全村男女老少都会念,小孩儿更是张口就来。
寒枝每天都会念这些报纸给杨大山和韩正国听,提醒他们这太虚假了,千万不要跟风放卫星。
杨大山和韩正国本来就为村里半死不活的庄稼和越发干燥的天气还有粮仓里越吃越少的粮食烦得不轻,听到寒枝给他们念的报纸新闻后,顿时惊住了,他们是多少年的老农民,心里都清楚这年头怎么可能有亩产千斤,万斤更不可能了。
而让他们更担心的事情来了,公社开会,要求提高各生产大队的产量指标,交上来的公粮只能高不能低,杨大山和其他大队长又一次阴沉着脸回村了。
杨大山这次来公社汇报之前都韩正国还有村委商讨过了,哪怕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放卫星。
因此杨大山面对领导的暗示和敲边鼓,他无奈叹气:“领导,现在老天爷不赏饭吃,庄稼收成不好,大食堂的粮仓也快没了,我们大队真的没有那么多粮食了……”
可公社领导只想要政绩,他们不能落后于其他公社,尽管心里清楚这不对劲,还是逼迫杨大山:“六百斤,杨大山,这不能再低了,你回去吧。”
“领导,我………”
“啪……”茶杯摔了。
“出去!”
杨大山话还没说完,领导怒气沉沉指向门口。
杨大山无奈离去。
青云村。
面对韩正国等人的询问,头发花白、满脸疲惫的杨大山摇了摇头,领导说了最低六百斤,不能改。
韩正国等人也沉默了,青云大队在公社没有关系,其他大队早就抵不住压力报了八百斤甚至上千斤,他们只有六百斤是杨大山靠他的老骨头为青云村坚持下来的。
晚上开大会,全体村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瞬间炸锅了。
“老天爷,求你开开眼吧,我们哪还有这么多粮食啊。”
“这帮该死的,他们懂什么是种田吗。”
寒枝看着情绪激愤的村民们和心力交瘁的村长村干部,沉默叹息,这才刚开始呢。
她心里想着山上那些被她顺手种下的粮食长成了多少,山上还有不少山货,野菜、板栗、山药、葛根、野果……到时候坚持不下去也许还有上山找粮这条路。
他们村今年夏收收成不好,上百亩稻田总共才收了上万斤,红薯土豆玉米倒是收了不少,可这些除去上交的公粮,还有大食堂消耗的用度,最后存进粮仓的其实不算多。
如今地里已经全部种上红薯土豆还有玉米,河水水位一直在下降,他们只希望老天爷快点下雨,地太干了,粗粮也长不好。
上头下了死命令,青云村最后还被上面的收粮队下来拉走了一大批粮食,大食堂好不容易靠着秋收存下的一批粮食才撑到了年关。
过年了,队里没多少粮食可分,只能吃大锅饭,大年三十全村一起过,无论如何,过年脸上不能苦着一张脸,杨大山大手一挥,让人杀了三头年猪,鱼塘里的鱼也捞了一批出来,让大家伙儿都沾点儿荤腥。
过完年三十,各家按照人口和工分,每家十斤糙米和五斤大米,十斤红薯土豆,两条鱼,三斤猪肉回家,人多的就分一点,人少的就少分一点。
最后就是各家自个儿养的牲畜还有各种蔬菜瓜果,大年初一就各过各的,之前的厨具被收走了,村民们想方设法又给自家添了一些,条件比较好的,还弄到一口锅,没条件的就拿瓦罐使,当然这都是悄悄进行,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敢声张出去,不然就是思想觉悟低,需要拉去改造。
寒枝家,今年她们是做不成腊肉了,不过家里囤了寒枝之前用秘法自制的十几罐肉酱和肉干蔬菜干,香菇肉酱、梅菜干肉酱、香辣兔肉干、麻辣鸡肉干、咸鸭蛋,还有咸菜、酸菜……足够她们开小灶了。
大年初一,寒枝没糊弄过去,大展身手,早上一家三口围在火炉旁一起做汤圆,煮熟了再吃完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暖心又暖胃。
午饭吃了汁浓味美的红烧鲤鱼,金黄酥脆的四喜丸子,鲜香四溢的菌子炖鸡汤,鲜嫩香滑的酿豆腐……
娘仨不忘给韩爱国上香拜年,接着就一头扎进了美食的世界,暂时忘掉一些烦恼。
过完年到开春,青云村又该忙碌起来了。
他们不仅在地里全部种上了红薯和土豆,水沟里也种上了菜,还把山上的一些荒地也开出来种上了。
可无论他们怎么祈祷,老天爷就是没下过一滴雨,河水水位持续下降。
大食堂的伙食更差了,米汤配咸菜,窝窝头份量越来越小。
终于坚持到夏收,收成比往年差了两倍有余,但总归还是收获了一粮食。
粮仓的存粮新进了一批,杨大山和韩正国安心了不少,正想着怎么跟上头申请暂停交公粮时。
屋漏偏逢连夜雨。
公社领导告知他们北方大旱,粮食绝收的消息,要从他们南方征调公粮运往北方救灾。
青云村的村民们觉得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国家下令,最后收粮队下来拉走了青云大队一半的新粮。
村长杨大山忍不住老泪纵横,刚补种了一批红薯土豆,接下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该怎么办。
去公社开会,杨大山发现其他大队的情况更严重,他们之前跟风放了卫星,害得村里现在连粮种都吃了。
各大队队长询问救济粮的事情,公社领导摇了摇头,现在全国各地都先紧着北方,不过公粮可以暂时不上交了。
其他队长们苦不堪言,队里粮仓都空了,现在说有什么意义。
杨大山当天回去就开了大会,经村委共同讨论决定,他们要解散大食堂,分粮,以后各家自己吃饭。
村民们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提议,拿着各家分到的七十几斤粮食,默默回家了。
青云大队的大食堂开了不到一年半,就这样关闭了。
如今卫生所也处于半倒闭状态,下午没人过来,寒枝干脆就锁了门,起身去大队部找杨大山。
“杨爷爷,我们上山找粮吧,我经常上山去采药,发现了不少山货,或许可以坚持到秋收,就是可能得进入深山。”外围早就被村民们搜刮光了。
“大丫,你说的是真的?”
“是真的,山上有一种植物叫葛根,不仅能吃,产量也多,还有山药、野果……我可以帮忙带路。”
寒枝一脸认真。
“好,大丫,就按你说的办,进深山就进深山,只要能找到粮食,我们不怕。”
杨大山闻言眼前一亮,都要饿死还怕什么进深山。
杨大山说干就干,当天又召集村民开大会,简单明了地说了组织人手进深山找粮食的事情。
村民全部同意,特别是劳壮力多的人家,分的那点儿粮食根本不够吃,一天不知要灌多少水进肚子才喝了个水饱。
翌日清晨,青云山,进山的人分成两组,寒枝带领一组拿着柴刀的劳壮力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一组拿着麻袋、篮子的妇女。老人和小孩儿留守在村里。
他们直奔深山边缘而去,寒枝担心人多会惊到蛇虫猛兽,出什么意外,贴身带了银针和药丸。
寒枝虽然年纪小,可上山的村民们全都对她言听计从,不止是因为杨大山的交代,还有寒枝的本领比他们强。
寒枝先把他们带到了她之前种下高产红薯的地方,这附近还有一大片葛根,不怕他们起疑。
“哎呀,这里竟然有红薯,还有这么多,我们快挖。”
一个中年妇女高兴地惊呼道。
“大丫,这就是你说的葛根吗?它好粗壮,还长了这么一大片,看来我们今天收获不少。”
红薯和葛根都长了一大片,他们就没再继续前进,全部停下挖红薯葛根。
这里的红薯和葛根足足挖了二十几麻袋,日头还早,他们把麻袋先留在里,继续前进。
寒枝又把他们带到了一小片山药地,不用她说,大家就迅速开挖了。
直到最后一个麻袋和篮子都装满了东西,他们分批把这次的收获运下山了。
留守的老人小孩儿看到他们平安归来又收获满满,脸上洋溢着笑容。
当场分了今天上山的收获,大家就各自散开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