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是不是很没用?”
“黑儿,你瞎说什么,你有用,你是娘的好儿子!”
杨华梅用力抓住小黑的手,咬牙切齿说。
“那为啥……巧红姐不要我了?她以前说我是个废物,说我脖子上的长的这个东西,不会转动。”
脑袋上啥东西不会转动?
杨华梅还思索了下,然后就看到了小黑大大的脑袋。
杨华梅的火气一下子就从脚底板蹿上来了。
“她徐巧红放屁呢这是,我家黑儿好说歹说还是念过书的人,她呢?大字不识一个!”
“娘,巧红姐嫁的那个人,也是念书人吗?”
“念书个屁,那个人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废物。”
“没念过书?那为啥巧红姐说她要嫁进书香门第的人家?上回在县城,她让我在和离书上签名按手印的时候,就是这么说来着。”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小黑鼻子泛酸,有些想哭,却又掉不出眼泪来。
他真的字是以为这是巧红姐的一次赌气,跟以往那样的赌气,等气过了,就好了。
没想到,这回巧红姐是来真的……
“什么狗屁的书香门第?充其量不过是她的女干夫家的老头子是个没考上举人的老秀才,家里有几张纸,几根笔罢了!”
得,一个考了七八回乡试都名落孙山的老秀才,到了杨华梅口中,已经被诠释成这样了。
“再说了,她那又不是嫁?人家有妻子的!”杨华梅一脸鄙夷的说。
“她是养在外面的女人,就因为肚子里怀上了,人家又急着要个孩子,这才把她接进了门!”
“都不敢从正门进,是大晚上黑灯瞎火的从后面接进去的,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像一只臭水沟里的耗子!”
杨华梅说这些,目的是想要告诉小黑,徐巧红就不是个好东西,为了过上所谓的好日子,竟然放下了底线,放着好好的正妻不当,跑去县城给人当小妾!
“孩子……巧红姐竟然真的怀上孩子了?”
只可惜,小黑的关注点,跟杨华梅想要他关注的点,压根就不在同一个点上。
“巧红姐跟我在一起的时候,还说要给我生孩子。”小黑继续喃喃说着他和徐巧红的那些过往。
“可是,我们两个却总是生不出孩子来。大夫给我们诊断,说巧红姐宫寒,要吃药调理。”
“这几年里我们俩一直在寻医问药,巧红姐为了给我生娃,吃了很多很多的药。”
“没想到,这身体调理好了,却是给别人生孩子……我,我,我真的是个废物,是个没福的人,巧红姐跟我在一起不能做到的事情,跟别人在一起,轻轻松松就做到了,可见,我是真的不旺她,那个老秀才的儿子,才是旺她的男人!”
“我呸,黑儿你咋这么想?你这可真是傻气!”
杨华梅都差点从床边蹦起来了,这叫啥事儿?这简直就是大冤种,黑儿是个大冤种啊!
费心吧啦的陪着徐巧红去求医问药调理宫寒,结果却是帮别人家的小妾调理身子,好顺利怀孕生子,太冤了!
可是这当口,小黑都这副样子了,不能再继续刺激,所以杨华梅只能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且安慰小黑:“是你的,拦也拦不住,不是你的,留也留不下来,你和徐巧红就这么多缘分了,想开点!”
……
三房后院灶房里。
杨若晴在帮孙氏烧饭,娘俩商量着后天端午节的事。
过端午节在长坪村这块是一件大事,因为刚刚收割了麦子,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这一带的村民们都喜欢用自家新收的麦子粉做成各种小吃来招待亲戚朋友。
尤其是炸的糖饺子,更是家里小孩子们伸长了脖子所渴望的零嘴小吃。
所谓的糖饺子,说白了就是用麦子粉揉面,捏成小饺子的形状,又或者三角形,放了糖在里面,然后放到油锅里炸。
这油锅也讲究呢,这不,这一季也收割了菜籽,菜籽榨出新鲜的菜籽油,再用当即的麦子粉肉的糖饺子下去炸。
出锅的时候焦香蹦脆,一口咬下去,甜滋滋的,吃到嘴里满满都是收获的喜悦,是幸福的味道,也是一代代人的童年记忆。
哪怕将来你长大了,出息了,从这里走出去,在异地他乡安家立户。
只要你想起家乡,想起故土,就能想到端午时节的糖饺子。
你在异地,若是不小心看到有摊贩在售卖糖饺子,你也会第一时间想起你的故乡……
所以说,乡愁和美食,永远都是分不开的。
这不,杨若晴和孙氏也正商量起劲儿呢。
孙氏的意思是,今年要多炸一些糖饺子。
“大安和花儿前面那些年都是在京城,离家十万八千里。”
“好些年都没在端午节的时候吃上糖饺子了,今年端午节,难得他们在长淮州。”
“我今个下昼就把糖饺子给炸出来,明日一早叫你爹赶马车送去长淮州,刚好能赶在端午节当天吃上糖饺子。”
是的,杨若晴没有听错,眼前这个妇人今年打算给大儿子大儿媳妇那里送节日的特色美食呢!
“娘,不给你小儿子小儿媳送呀?”杨若晴调侃了句。
孙氏笑着说:“咋能呢?我和你爹一碗水端平,给大安送,肯定要顺道给小安他们带一些的嘛!”
“至于你和朵儿,我都准备啦!每一个都有呢!”
给儿女们准备吃食,这是损失的兴趣所致,也是孙氏的底气,这会让她感觉自己是个有用的长辈,对儿女们来说,存在不可取代的价值。
“娘,这样一来,我爹过节岂不就回不来嘛?”杨若晴又问。
明日一早杨华忠动身去长淮州,估计得要天黑才能到达大安的宅子里。
后日就是端午节当天了。
孙氏笑眯眯说:“我跟你爹商量过了,你爹说没事儿,今年他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留在长淮州,跟大安和花儿他们一起过节。”
“哈哈,那敢情好,指不定我爹高兴还来不及呢……”
“晴儿,端午节你和朵儿都商量好了吧?都回娘家来过节是不?”
“娘,那必须的呀,我爹今年过节在大安那里,那我和朵儿姐妹俩必须回来陪你过节啊,不然你多冷清!”
“你们回来,我肯定是高兴着呢。”孙氏道,“不过,今年过节,我也不冷清,你姑姑和几个表弟表妹他们在我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