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思绪万千,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这时,魏越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哥,叫了你半天,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想什么呢?”
魏越觉得吕布变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在他印象中,吕布可不是那种喜欢思考的人,他向来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可是,自从上次在太行山剿匪时,吕布中了剧毒,昏迷了几天几夜后,醒来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不过,除了不再沉迷于女色之外,吕布的其他方面,倒也没什么变化,所以魏越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吕布淡淡地说道。
“想当年,想当年,等老了再想也不迟啊!大哥,咱们还是先歇歇吧,这天气怪热的。”
“也好。”
吕布话音刚落,魏越便朝着士兵们大声喊道:“都歇会儿吧!”
士兵们听到命令,纷纷跑到树荫下乘凉。吕布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走到蔡邕身旁,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
蔡邕早就准备好了水囊,递给吕布。水虽然不算冰凉,但也足以解暑。
吕布喝了几口水,用衣袖擦了擦嘴角,蔡邕问道:“将军,我听说你是五原郡人?”
吕布点了点头。
“将军觉得,五原郡有什么好?又有什么不好?”
“五原郡,还能有什么好?除了黄河边上那一小块土地,其他地方都是荒山野岭,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百姓们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再加上胡人经常越过长城,烧杀抢掠,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五原郡,真是民不聊生啊!”蔡邕感叹道。
“可不是嘛!‘有了一斗米,谁还去并州?’‘要饭,也要去京城要!’这些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吕布苦笑道。并州之地,土地贫瘠,民风彪悍,的确不是什么宜居之地。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让你觉得不满意的吗?”
“要说不满,那可就多了!不过,除了胡人的威胁之外,最让我无法忍受的,就是被人叫做‘胡汉杂种’!”
“胡汉杂种”,是中原地区的人,对边塞之地的百姓的一种蔑称。
自从南匈奴内迁之后,并州、凉州等地,便有不少汉人与匈奴人通婚,他们的后代,自然也就成了“混血儿”。
这些混血儿,因为长相与汉人不同,从小就受到同龄人的排挤和歧视。长大之后,更是难以融入汉人的社会,因为无论是汉人,还是匈奴人,都不承认他们的身份。
然而,到了东汉末年,“胡汉杂种”这个词,已经不再局限于混血儿了,而是泛指所有并州、凉州、幽州等地的百姓。中原地区的士大夫们,不仅用这个词来羞辱他们,还处处打压他们,不给他们升迁的机会。
凉州人董卓,之所以会起兵造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了中原士大夫们的歧视和排挤。
李傕、郭汜等人,之所以会变成杀人魔王,将洛阳和长安变成人间地狱,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性残暴吗?董卓之所以会变成食人恶魔,将朝廷大臣们活活打死,然后喝他们的血,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丧心病狂吗?
蔡邕也知道,中原地区的士大夫们,对并州、凉州等地的百姓,向来是轻视和蔑视的,所以他并没有反驳吕布的话。
“先生,若是您也出生在并州,只怕也无法取得如今的成就吧?‘胡汉杂种’这个标签,就像是一道枷锁,将我们这些边塞之人,牢牢地束缚住了。”吕布愤愤不平地说道。
“将军所言极是。不过,就算没有‘胡汉杂种’这个标签,司隶和三辅之地的那些世家大族,也不会轻易给其他地方的人机会的。”蔡邕说道,世家大族把持朝政,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这就是问题所在!并州的百姓们,辛辛苦苦地耕种着贫瘠的土地,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却得不到朝廷的任何保护!”吕布越说越激动。
“这或许是并州自身的问题吧?”蔡邕反问道。
吕布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丁刺史将北地郡的军队,全部调往了河东郡,如今北地郡,已经是空虚一片,如何抵御胡人的入侵?”蔡邕继续问道。
“朝廷限制并州的军队数量,只给我们一些破铜烂铁,连购买战马的钱粮都不肯拨付,我们又能怎么办?”吕布无奈地说道。
蔡邕也沉默了。
他知道,朝廷每年都会拨付大量的钱粮,用于修缮长城,抵御胡人。但这些钱粮,究竟有多少能够真正用到边塞的防御上,他心里也没底。不过,他万万没想到,情况竟然会如此糟糕。
吕布在并州刺史丁原身边,担任主簿多年,对军中的情况,自然是了如指掌,所以他的话,绝对不会有假。
“唉……”蔡邕长叹一声,边塞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廷却对此不闻不问,真是令人痛心。
“朝廷将我们这些边塞之人,当成抵御胡人的炮灰,却还称呼我们为‘胡汉杂种’,难道我们就不是大汉的子民了吗?难道我们就不是汉人了吗?”吕布怒吼道,心中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那依将军之见,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蔡邕问道。
“很简单!司隶和三辅之地的那些人,必须承认,我们并州人,也是大汉的子民,也是汉人!”
“那那些归附的胡人呢?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先生指的是南匈奴人吗?”
“正是。并州境内,便有不少南匈奴人,幽州境内,也有不少乌桓人,他们都生活在大汉的土地上,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习俗,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其实,我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区分什么汉人、匈奴人、乌桓人。只要他们生活在大汉的土地上,为大汉缴纳赋税,便都是大汉的子民。我吕布虽然不识字,但也明白这个道理。”
“可是,他们的语言和长相,都与汉人不同啊!”蔡邕说道。
“就算是汉人,南北方的长相和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异,难道他们就不是汉人了吗?”吕布反问道。
的确,正如吕布所说,汉人虽然自称是“炎黄子孙”,但由于地域辽阔,南北方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长相和语言,也自然会有所不同。更何况,并州、凉州等地,汉人与胡人通婚的情况十分普遍,所以单凭长相,根本无法区分汉人和胡人。
“如今,虽然汉人和胡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只要他们的后代与汉人通婚,他们的子孙,自然也就成了汉人。只要我们承认他们的身份,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吕布说道。
蔡邕听后,陷入了沉思,不再说话。吕布见状,还以为自己说错了话,连忙问道:“先生,难道我说错了吗?还是我惹先生生气了?”
蔡邕摇了摇头,说道:“并非如此。只是,这里人多嘈杂,不太方便说话,我们还是换个地方吧。”
“先生请随我来。”
蔡邕想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思考吕布刚才所说的话,于是便跟着吕布,回到了县府。
***
回到县府之后,蔡邕依旧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闭目沉思。吕布见状,也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一旁耐心等待。
过了许久,蔡邕才缓缓睁开眼睛,说道:“吕将军,老夫已经为你想好了三条‘大义’!”
“还请先生赐教!”吕布连忙起身,朝着蔡邕深深一拜。
蔡邕捋着胡须,缓缓说道:“前两条‘大义’,将军想必也已经猜到了。不过,这两条‘大义’,虽然老生常谈,却是成就大业的必备条件,万万不可缺少。”
“其中一条,应该是‘匡扶汉室’吧?”吕布说道。
蔡邕笑着点了点头。“匡扶汉室”,这四个字,吕布已经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条“大义”,的确是必不可少的。
若是没有“匡扶汉室”的旗号,就无法获得天下士大夫们的支持,也无法师出有名,最终只会落得个“叛逆”的骂名。
“这世上,有些事情,虽然明知是虚伪的,但却不得不做。”蔡邕感叹道,这或许就是乱世的无奈吧。
“就算真的恢复了汉室的威严,又能如何呢?”吕布对“匡扶汉室”这条“大义”,依旧持怀疑态度。他并不反对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但他并不认为,这真的能够实现。
蔡邕也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就拿当今天子来说吧,他虽然是依靠窦氏一族的支持,才得以登上皇位的,但他却将窦氏一族,满门抄斩,赶尽杀绝。”
蔡邕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因为他对当今天子刘宏,实在是失望透顶。就算他再怎么忠君爱国,也无法对刘宏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刘宏能够登上皇位,的确是多亏了窦氏一族的帮助。他的前任,汉桓帝刘志,没有留下子嗣,所以选择下一任皇帝的重任,就落在了皇后窦妙的身上。
窦妙,是“天下楷模”大将军窦武的女儿,她选择了汉桓帝的侄子刘宏,作为下一任皇帝。
汉桓帝驾崩之后,窦妙便成了皇太后,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她的父亲窦武,又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所以刘宏才能顺利地继承皇位。
然而,刘宏却恩将仇报,不仅将窦武满门抄斩,还将天下所有姓窦的人,都赶尽杀绝。虽然他事后也曾向窦太后献上大量的金银珠宝,但却无法弥补窦太后失去亲人的痛苦。最终,窦太后郁郁而终。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将军若是真的起兵勤王,谁能保证,不会重蹈窦武的覆辙呢?随时都有可能被抛弃,这未免也太悲哀了。”蔡邕摇了摇头,说道。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将‘匡扶汉室’作为‘大义’呢?”吕布不解地问道。
“将军虽然对‘匡扶汉室’这条‘大义’不以为然,但这条‘大义’,却是成就大业的必要条件,没有这条‘大义’,就无法获得天下人的支持。至于是否真的要‘匡扶汉室’,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蔡邕的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但吕布并没有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他正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着第二条“大义”。
“第二条‘大义’,应该是‘以民为本’吧?”吕布试探着问道。
“不错!‘匡扶汉室’,可以获得士大夫们的支持;‘以民为本’,可以获得百姓们的拥戴。”
董卓,虽然想要让那些被边缘化的边塞之人,成为天下的主人,但他最终却迷失在了权力之中,忘记了初心。
若是董卓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大义”,或许王允等人,也不敢轻易对他下手。
“那第三条‘大义’呢?”吕布迫不及待地问道。
“这第三条‘大义’,便是……”
吕布屏住呼吸,竖起耳朵,生怕错过蔡邕的任何一个字。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漫长得令人窒息。
终于,蔡邕说出了第三条“大义”:
“万民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