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11月28日夜,廉州府发生一起惊天大案,一处民宅半夜失火,烧死吴飞、贺进财等人一共十七人。
附近遍撒传单,上面刻印:贩卖鸦片伤天害理 守护乡民替天行道。
廉州知府冯广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救火,在火场内发现死尸十七具,仵作现场检验尸体,十七人有十人身体带伤,还有七人因尸体烧毁不成型,无法辨别。
冯广生手捏传单,看着传单左下角一朵莲花刻印,不禁眉头紧皱。
当即下令,封锁火场,封锁消息,转移尸体,收缴所有传单。
当晚,冯广生连夜带着护卫赶往广州,进了广州之后,进了广东巡抚衙门。
四日后,冯广生回到廉州城,宣布该案系两伙贼人因分赃火并,然后放火,县城检出死尸四具,身份不明,列为悬案追查。
与冯广生一起到廉州府的还有广东巡抚衙门的刑名幕公差、广东按察使衙门的捕快、仵作。
三方人马追查一个月,除了查出凶手是打开下水道的铁栅栏进出廉州府城的以外,一无所获。
廉州府衙门、广东巡抚衙门异口同声为普通案件,列为追查,不上报朝廷。
因为需要钦州协查,孟一昳在按察使衙门的捕快口中获得此案的真实情况,心中不由得暗暗震动,这伙妖人,真下得了手,十七条人命。
自己当初幸亏没有试着抵触他们,不然自己早已在黄泉路上奔走多时了。
传单上一枚小小的莲花刻印,便让广东巡抚府和廉州府衙门头疼不已,无论定为杀死十七个鸦片走私犯的案件还是牵涉到教派案件,只要报到了刑部,那必然直达天听。
无论涉鸦片,还是涉教派,后果都是龙颜震怒的后果,只有瞒,瞒下来查,但查不出来,只能默不吱声。
广东的官员现在都有一个心思,别引起朝廷的注意,广东真的折腾不起了。
一次性死了十七个人,吴飞身后的鸦片走私集团也开始犹豫,一方面在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查访,一方面暂时停止了鸦片买卖向粤西扩张的步伐。
防城县也被探访过,李九章根本对此事一无所知,在他的认知里,沈云峰做不来这样的惊天大案。
无论鸦片走私集团的人,还是官差,面对横亘在广东和广西之间的十万大山,也都望而止步。在他们看来,蛮夷怎么会干这种事,他们都是山上的虎狼,也只限于山上。
眼看着要过年了,各路人马也查不出什么,也都只能撤回去,这卷宗便扔进了档案里。
只有孟一昳猜到了这件惊天大案可能是沈云峰做的,但他并不想去验证,也轮不到他验证。他觉得很好,这件惊天大案之后,鸦片商人也不来钦州了,他可以把心思放在商号上了。
作为从五品的官员,他手中的资源和人情网络自然远胜于李九章,当玻璃生意在广州开张,他发现这不是做生意,这就是一件弯腰捡钱的事情。
于是,他很聪明,商号的股东里面增加了广东的一位三品大员家的亲戚,还有京城里一位商人,这世道,有时候你遇上弯腰捡钱的事情,后面得有人看护你的屁股。
这一年,沈云峰记得广州签订了《虎门条约》,将《南京条约》具体化了,清朝已经危险了。
大清亡不亡,跟自己一毛钱关系没有,但自己目光所及,能力所至,鸦片是不可容忍的,这是后世中国人骨子里受到的教育。
这一年,“丰南号”的收入已经可以说相当丰厚,账上已经有了二十多万两白银,粮食已经开始结余的可以建立战备粮仓了,就目前而言,经济上,已经不用沈云峰去烦太多的神了。
“丰南号”整体的规模又上了一个规模,如果说以前“丰南号”的成立只是个骨架,现在已经开始丰满了,有了血肉了。
过年前,沈云峰召开了一次会议,要求各部按照各自规模提拔一批干部,加强各部的组织领导。按照基层先配备,留下成长空间的思路进行配备。
于是,在腊月里,一批柏家村子弟和瑶人,甚至土匪走上了“丰南号”的领导岗位,工资得到了提升,权力和责任也得到了明确的划分。
提拔的人只论知识水平,能力大小,不论年龄、出身和性别。
车间主任可能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瑶人妇女,但她能够组织起一批人从事生产,哪个妇女若是偷懒耍滑,她眼睛一扫就能扣掉她的几文“代银券”。
工程师可能只是毕业才两年还没到二十岁的娃儿,但是他能够在他的厂子里组织技师们不断改进产品。
目前的规模,沈云峰尽可能的把中层干部的岗位都空着,让各部部长直接领导基层干部,给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
后世的大公司病和官僚主义,沈云峰知道难以避免,但他希望尽可能晚一些再出现。
一批人的升职既引发了新的一轮创业的热情,也引起了一些小的矛盾。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无论矛盾大小,在过年前,都能处理稳妥。这其中,既有“丰南号”还没有裙带之风气,也因为民智未开化的原因。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混杂的十万大山,大部分人对于权力还是处于服从的习惯。
无论是去商务部还是工业部,大家都发现了显而易见的捷径,那就是要去学堂读书,能认识字,学会了技术,就有可能走进升职的通道里。
但若年龄超过了进学堂的要求,那么,最好的捷径就是进入安保部,凭个好身手去搏一个升职。
倘若这两条路都没法走,那就好好做工,把娃儿送入学堂里学习,自己不行,就培养娃娃。
此时的“丰南号”就像刚刚展开身腰的小树,在春天里,一天一个模样,不断长出枝丫和树叶。
随着研发新产品的进程,从研发中心的一个个项目研发小组开始,一间一间新的工厂从无到有,又从小到大。
缺乏有技术的工人和技师还仍然是“丰南号”的发展的主要问题,但,这只有学堂和生产岗位联合培养,急不得也快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