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女
在真定这个地方,有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她才六七岁的时候,就被夫家收养了。在夫家生活了一两年后,小女孩的丈夫引诱她发生了关系,结果小女孩竟然怀孕了。
随着时间推移,小女孩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来,她还以为自己生病了,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婆婆。婆婆问她:“肚子里的东西会动吗?”小女孩回答说:“会动。”婆婆听后,心中更加诧异了。然而,考虑到小女孩年纪实在太小了,婆婆也不敢轻易断定她是怀孕了。
没过多久,小女孩生下了一个男孩。婆婆不禁感叹道:“真没想到这么小的母亲,竟然生下了一个孩子。” 这句话的原意是“不期望拳头大的母亲,竟然生下了锥子般的儿子” ,这里用“拳头大”形容女孩年纪小、身体尚未发育完全,“锥子般”代指生下的孩子,以一种形象的说法表达了对这一意外情况的感慨 。
焦螟
董侍读默庵的家中,一直被狐狸骚扰得不得安宁。常常会有瓦砾砖石,突然像冰雹一样从空中掉落下来。每当这时,家里的人就会纷纷相互招呼着,赶紧跑去躲藏起来。等到那阵掉落的声响停歇了,才敢小心翼翼地出来继续做事。董公对此深感困扰,为了躲避狐狸的骚扰,他借了祚庭孙司马的宅子,带着家人搬过去居住。可没想到,那狐狸依旧不依不饶,像在董家时一样捣乱。
有一天,董公在朝中等待上朝的时候,正好和大臣们说起了家中的怪异之事。有大臣说:“关东有个道士叫焦螟,他住在内城,精通各种驱邪的法术,据说很有效果。”董公听后,立刻前往道士的住所去请求帮助。道士用朱砂画了一道符咒,让董公拿回去贴在墙壁上。然而,那狐狸根本不害怕,反而变本加厉地抛掷东西。董公只好再次把情况告诉了道士。
道士听后十分生气,亲自来到董公的家中。他搭建起法坛,开始施展法术。不一会儿,就看见一只巨大的狐狸,乖乖地趴在法坛下面。董家的人被这狐狸折腾了太久,心中的怨恨极深。这时,一个婢女忍不住靠近那只狐狸,狠狠地打了它一下。可这婢女刚打完,就突然倒在地上,没了气息。道士见状说道:“这东西非常猖獗,连我都不能立刻制服它,你一个女子怎么能如此轻率地冒犯它呢。”
过了一会儿,道士又说:“不过,现在可以借助审问这只狐狸,或许也能解决问题。”说着,他伸出手指,对着婢女念了好一会儿咒语。婢女忽然站起来,直直地跪在地上。道士便问她是从哪里来的。婢女却用狐狸的声音说道:“我是西域出生的,来到京城的一共有十八只狐狸。”道士说:“在这京城之中,怎么能容你们这些东西长久居住呢?赶紧离开!”狐狸却没有回应。道士猛地一拍桌子,愤怒地说:“你们是想违抗我的命令吗?要是再拖延不走,就别怪我不客气,不会再饶恕你们!”狐狸这才露出害怕的神色,连忙表示愿意听从道士的吩咐。道士又催促它们快点离开。
话音刚落,婢女又倒在地上昏了过去,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这时,只见四五团白色的东西,像圆球一样滚滚向前,沿着屋檐的边缘移动着,一个接着一个地快速离去,转眼间就全都消失不见了。从那以后,董公的家中终于恢复了安宁。
叶生
淮阳有个姓叶的书生,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和词赋,在当时堪称一绝,才华出众无人能及。然而,他的仕途却极为不顺,在科举考场上屡屡受挫,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一直被困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
恰逢关东的丁乘鹤来到这个县担任县令。丁县令看到叶生的文章后,大为惊奇,觉得他才华非凡。于是,丁县令把叶生召到官府,让他在官署中居住,为他提供学习的灯火,还时常赏赐钱财和粮食,以抚恤他的家人。
到了科试的时候,丁县令在学使面前极力称赞和推荐叶生,叶生也不负所望,在科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丁县令对叶生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乡试结束后,丁县令向叶生索要试卷阅读,读完后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不停地击节称叹。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人,也许是时运不济,尽管叶生才华横溢,可这次放榜时,他依然名落孙山,再次遭受打击。叶生满心沮丧地回到家中,觉得自己辜负了丁县令的知遇之恩,内心十分愧疚。从此,他日渐消瘦,整个人变得形销骨立,神情痴呆得如同木偶一般。
丁县令听说后,赶忙把叶生召来,好言安慰他。叶生听着丁县令的话,泪水止不住地流。丁县令十分怜悯他,与他相约,等自己任期满后要进京述职,届时会带着叶生一起前往京城,希望能帮助他改变命运。叶生对丁县令的这份情谊深感感激和敬佩。他向丁县令告辞后回到家中,从此闭门不出,一心准备下次的考试。
没过多久,叶生就卧病在床。丁县令不断派人前来慰问,还送来了许多药物。然而,叶生吃了上百剂药,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此时,丁县令恰好因为得罪了上级官员而被免职,即将卸任离开。他给叶生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我东归故里的日子已经定下来了,之所以迟迟没有动身,就是在等你。只要你早上能到,我晚上就可以出发。”这封信被送到了叶生的病榻前。叶生拿着信,哭泣着对来使说:“我的病已经很重了,很难一下子痊愈,请大人先出发吧。”来使回去把叶生的话告诉了丁县令,丁县令不忍心就这样离去,便慢慢地等待着叶生。
过了几天,守门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县令非常高兴,赶忙出去迎接并询问他的情况。叶生说:“因为我身体不好,让您久等了,我心里实在不安。如今幸好我能跟随您一起上路了。”丁县令听后,立刻开始收拾行装,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出发。
到了丁县令的家乡后,丁县令让自己的儿子拜叶生为师,早晚都跟着叶生学习。丁县令的儿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太会写文章。但他天资聪颖,凡是学习过的文章,只要读上两三遍,就不会忘记。跟着叶生学习了一年后,他已经能够轻松地落笔成文了。再加上丁县令的大力推荐,再昌顺利地考中了秀才,进入了县学。
叶生把自己生平所写的那些应试文章,全都抄录下来,传授给再昌阅读学习。在乡试中,考的七道题目,再昌对叶生所教的内容毫无遗漏,最终考中了亚魁,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有一天,丁县令对叶生说:“你稍微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就帮助我的儿子成名了。可你自己的才华却一直被埋没,这该怎么办呢?”叶生说:“这大概是命中注定吧。能够借助您的福泽,让我的文章得以展现,让天下人知道我半生沦落,并不是因为我没有才华,而是命运不济,我就已经很满足了。况且,读书人能遇到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何必一定要考取功名,才算是幸运呢?”
丁县令考虑到叶生在自己家已经住了很长时间,担心他耽误了岁试,便劝他回家乡看看。叶生听后,神情凄惨,很不开心。丁县令不忍心勉强他,就嘱咐自己的儿子到京城后,为叶生捐个监生的资格。
后来,公子再昌在会试中又取得了成功,被授予部中主政的官职。他带着叶生来到国子监,两人朝夕相处。过了一年,叶生参加了北闱的乡试,竟然考中了举人。
恰逢公子被派往南河负责典务,他对叶生说:“这次去的地方离您的家乡不远了。您如今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一定会很开心的。”叶生听了也很高兴。他们选了个吉利的日子就出发了,到了淮阳地界,公子让仆人和马匹送叶生回家。
叶生回到家后,看到自家门户萧条冷落,心中十分悲伤。他迟疑地走到庭院中,只见妻子拿着簸箕走了出来。妻子看到叶生后,吓得把簸箕一扔,转身就跑。叶生悲伤地说:“我如今已经富贵了。三四年没见,你怎么就不认识我了呢?”妻子远远地对他说:“你已经死了很久了,还说什么富贵?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把你的灵柩下葬,是因为家里贫穷,孩子还小。如今我们的大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正打算为你选择墓地安葬呢。你可别装神弄鬼来吓唬活人。”
叶生听了妻子的话,顿时感到失落和惆怅。他犹豫着走进屋子,看到自己的灵柩就摆在那里,一下子扑倒在地,消失了。妻子惊讶地看着,只见叶生的衣服、帽子、鞋子都像脱下来一样,散落在地上。妻子悲痛大哭,抱着衣服伤心不已。
儿子从私塾回来,看到家门口停着车马,询问清楚情况后,吓得赶紧跑去告诉母亲。母亲流着泪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儿子又仔细询问了跟随叶生回来的仆人,这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仆人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泪水流满了胸膛。他立刻命人驾车前往叶生家,在灵堂前痛哭。公子拿出钱来为叶生办理丧事,按照孝廉的礼仪将他安葬。公子还慷慨地赠送了许多钱财给叶生的儿子,并为他聘请了老师教导他读书。公子又向学使说了叶生儿子的情况,第二年,叶生的儿子也考中了秀才,进入了县学。
异史氏说:叶生的魂魄跟随自己的知己,难道真的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吗?听到这个故事的人可能会对此表示怀疑,但我却深信不疑。就像那真心相爱的倩女,魂魄能离开身体去追寻心上人;相隔千里的好友,也能在梦中找到彼此的道路。更何况叶生为了科举考试,耗尽心血,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文章;丁县令与他的情谊,如同高山流水,是可以相通性命的。
唉!人生的相遇和机遇难以预料,很多人遭遇不顺。像叶生这样,行踪孤单,只能对着自己的影子发愁;他有着一身傲骨,却只能独自顾影自怜。他感叹自己的遭遇,连鬼物都来嘲笑他。多次名落孙山,就会觉得自己的须发都变得可憎;一旦考试失利,就会觉得自己的文章处处都是瑕疵。
古今痛哭的人,像卞和那样的,大概只有叶生了;能识别出超群之才的伯乐,又在哪里呢?叶生怀着求见的名片,时间久了上面的字都磨灭了;他侧身远望,四海之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人生在世,只能闭上眼睛,放开脚步,听凭命运的安排罢了。
天下那些像叶生一样才华出众却沦落失意的人,实在是不少。只是哪里还能有像丁令威那样的人,生死都能与他们相伴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