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刘据刚刚下了早朝,便有椒房殿的卫士前来传讯,说是卫子夫想要见他。
此时刘据尚未成亲,因此也就让卫子夫住在未央宫内,他没有尊奉大汉传统习惯让太后搬出去住,卫子夫也不需要自己开府。
这样每次母子见面也更加方便一些。
刘据很快就跟着卫士来到了卫子夫居住的椒房殿。
进去的时候,刘据却不想刘细君也在,他笑着走上前去,向卫子夫行礼道:“阿母,你叫我?”
卫子夫起身拉着刘据坐下,温声道:“你最近政务繁忙,阿母突然叫你过来,没有耽误什么事情吧?”
刘据摇头道:“阿母,您还跟我客气什么,儿臣本来也是想着前来请安的。”
卫子夫笑着点头,温柔的看着刘据,道:“这几日都瘦了许多呢,要注意休息,多吃饭呢。”
刘据点头,笑着应声,心下却在想,卫子夫平时很少主动叫他来椒房殿,今天突然派人喊他,难道是因为卫伉和公孙贺的事情?
他见卫子夫只是唠着家常,显然是不好意思开口,便道:“阿母,是不是觉得我对卫伉和公孙贺的处罚有些过于严厉?”
卫子夫一愣,忽然严肃道:“此等为非作歹,结党营私的小人,枉为卫氏。”
然后又拍着刘据的手道:“据,这大汉是你的,你想处罚谁,阿母都支持你,我想卫王也会支持你。今天阿母叫你过来,也不是因为那两个竖子,而是有别的事情。”
刘据心里一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阿母果然最是深明大义的,而且在她的心里,恐怕没有谁比他这个儿子重要!
哪怕是汉武帝也不行。
卫子夫拉过刘细君的手笑道:“细君这孩子,想谋个差事做,她之前刚刚叨扰过你,再者前几日又发生那么大的事情,她呀,就不敢去跟你说,就找到我了。”
刘据惊讶的看着低头不敢看他的刘细君,怪不得前日逛街的时候,心事重重的,原来小丫头有事相求啊。
于是他笑着问道:“我就那么可怕?”
刘细君低声道:“我听说昨日兄长在宣室殿雷霆震怒,有些老臣都吓得湿了禁呢。”
刘据讶然,他还真没有仔细看,昨天还真是发了一通火就走了。
卫子夫认真的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有些人,是该给点教训了,要不然真以为这大汉是他们的!”
刘据颔首点头,问刘细君道:“细君,说吧,你想谋个什么职位,我大汉还真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
见刘细君神色有些黯然,接着道:“但是朕可以开个先河。”
“兄长,真的吗?”
刘细君惊喜的抬头,目光盈盈的看着刘据道:“我就知道兄长对我最好了。”
卫子夫温柔一笑,刘据点头道:“君无戏言!”
刘细君忽然起身,抬头望向刘据,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道:“兄长,前几日恩科,乃是新政的重要举措,旨在选拔天下贤才,为我大汉注入新的活力。”
“但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让新政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刘据饶有兴趣地看着刘细君,微笑道:“哦?公主有何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刘细君微微抿嘴,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兄长,我想着,我们可以创办一个大汉传媒文学和女性板块。”
“在文学板块中,可以刊载各地才子的佳作,传播经史子集的精髓,让更多的人能够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我大汉的文化底蕴。”
“而女性板块,则可以关注女子的教育、才艺和品德培养,让女子也能在这盛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家庭和大汉贡献一份力量。”
刘据听后,眼中一亮,不禁拍手称赞:“细君此想法甚妙!如今我朝虽然繁荣,但文化的传播仍有局限,尤其是女子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卫子夫也点头赞许道:“如果能设立这两个版块,那便是锦上添花了!”
刘细君见刘据和卫子夫赞同自己的想法,心中甚是欢喜:“兄长,我还想着,我们可以邀请各地的文人墨客、学者大儒来为这两个板块撰稿,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
“同时,也可以鼓励女子们投稿,讲述她们的故事和心得。这样一来,既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又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刘据微微点头,然后笑吟吟的打趣道:“公主万金之躯,金口玉言,说话可要算数哦!”
刘细君黛眉微蹙,疑惑的看向刘据道:“兄长此言何意?”
刘据笑哈哈道:“谁提出来,自然就是谁来主管这件事了,怎么,公主殿下这是想逃避吗?”
“啊?”
刘细君惊讶的捂着樱唇,眸光如水,低呼道:“兄长,你,你这是……”
刘据点头道:“等司马主编回来,我便吩咐他配合你行事吧。”
“可是,可是细君资历尚浅,况且,还是一介女子!”刘细君严重满是担忧,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她其实本来是想谋一个不是很紧要的位置先增长一下见识,也顺便为报纸撰稿,发表一些意见想法什么的,却没想到刘据竟让他主持此事。
刘据笑道:“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不是你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吗?关键时候,可不能退缩啊。”
刘细君轻轻点头,俏脸郑重道:“兄长,细君一定不负重托!”
卫子夫这时也摸了摸刘细君的臻首,笑着鼓励道:“细君,放心去做吧,如果老婆子我有什么能帮上的,也尽管来烦我。”
刘细君不断地点头,眼中既是期待,又有些忐忑。
刘据嘴角缓缓勾起弧度,文学版块,女性版块?
有趣啊,有趣。
这大汉的生活,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