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迅速,夏去秋来。
空气中挟裹着一丝萧索之气。
包拯身兼数职,要管的事太多,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大多数时候,开封府的事都交给王拱辰来处理。
包拯一心投入变法事业中。
他现在是真正的权臣,只不过包拯从不弄权。
就算和范仲淹之间,也只是君子之交。
因为他知道,从古至今,弄权的大臣,都没有好下场。
另一方面,系统功德也是蹭蹭上涨,包拯少部分用来提升了修为。
如今,大黄庭已臻至第七重,开辟出了神识。
没有错,就是神识,能感知到常人无法感知到的事物,甚至能预测灾祸。
据系统介绍,大黄庭共有九重,修炼到第九重,可移山倒海、元神出窍。
这一点,包拯从不怀疑。
这原本就是一个玄幻的大宋,怪力乱神的世界,修炼出元神,并不稀奇。
与此同时,天眼也提升至天级,遍观阴阳,破除一切虚妄。
有了这两大神通,包拯现在想去地府查案,很轻松。
有时候在睡梦中,十殿阎罗、五方鬼帝会邀请他到地府去下棋。
有时候,地府断不了的案子,更是会请包拯去帮忙。
地府鬼差,对他毕恭毕敬。
虽然不是阎王,却胜似阎王,包拯在地府也几乎是生杀予夺。
时间长了,包拯去地府都习惯了,感觉没什么特别的,和人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朝廷方面。
包拯一直都循序渐进,稳中求进,以防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的悲剧重演。
只是国家大了,包拯难免还是有兼顾不到之处。
光是这个季度,大宋便多地发生天灾。
朔州,惠州,陈州等地,都发生了干旱,地里的庄稼均枯萎了,颗粒无收,尤以陈州的旱情最为严重。
而有些州郡偏偏又发生水涝灾害,便是开封汴梁也发生特大暴雨。
要不是包拯提早让开封府打捞黄河里的淤泥,加固堤坝,估计黄河就要决堤,把京城都给淹了。
众所周知,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流经东京平原地界,水流变缓。
这就导致大量的泥沙淤积。
历朝历代都在加固堤坝,这就形成了一个极为奇怪的现象。
黄河水位足足高出地面十米。
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历朝历代,开封均是最容易被水淹的城市。
包拯执掌开封府,怎能不没有这方面的危险意识。
要是黄河水决堤,他这个开封府尹只怕要成为千古罪人了。
“包卿,我大宋为何如此多灾多难?”
朝堂之上。
面对朝臣的奏报,赵祯悠悠长叹。
在范仲淹和包拯的变法之下,大宋的国库方充盈一些,却偏偏又发生这么多天灾,老天爷是真不想让他这个皇帝安生几天啊!
包拯闻言,出声宽慰道:
“皇上,天灾乃自然之术,无可避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陛下心里装着百姓,天灾就不可怕。”
“如今陈州旱情日趋严重,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选,派谁前往赈灾为宜?请陛下示下!”
赵桢心里也没什么好人选,目光扫视满朝文武。
他内心里倒是想让包拯去,毕竟包拯做事,他放心。
可包拯执掌开封府,又掌管三司户部,朝廷一天都离不开他。
“诸位爱卿,不知有谁愿意前往陈州放赈?”
赵桢希望有人主动请缨,承当放赈的重担。
赈灾关乎着国计民生,十数万百姓的身家性命,牵一发而动全身,马虎不得。
必须有能力有担当,还得有魄力且正直的大臣前往。
因为放赈不仅仅只是给百姓发放粮食那么简单,还要严格监督大小官员,更要有处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民生等能力。
不是谁都可以!
也正因如此,朝臣也害怕前去。
赈灾可是个苦差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朝臣此时都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良久都无人出声。
范仲淹眼看皇上就要发怒,赶忙出声道:“陛下,赈灾乃头等大事,不可大意,为求稳妥,恐怕只有劳烦包大人亲自前往一趟。”
赵桢一听范仲淹也有让包拯前往的意思,连连摆手:“包卿身负重任,岂可轻离朝堂!”
虽然朝堂上还有范仲淹、晏殊等,可在赵桢心里,其实包拯才是朝堂的主心骨。
范仲淹、晏殊的能力,在包拯面前,还是逊色太多。
要是没有包拯坐镇朝堂,用不了几天,朝堂就要乱起来了。
这才是赵桢离不开包拯的原因。
范仲淹道:“可除了包大人之外,老臣一时间也实在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皇上,老臣举荐一人,定不辱使命!”就在这时,庞太师忽然站了出来,嘴角带着一丝轻笑,信誓旦旦地说道。
赵桢闻言一喜,难得无利不起早的庞籍,今日竟也想着为国分忧,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还真想知道,庞太师能举荐什么样的人。
“不知何人能担此重任?太师快快到说来。”
“臣的三子,安乐侯庞昱!”
庞太师乃是刘太后的表哥,曾和潘仁美率领杨家将抗击辽国,有过战功,一度权势熏天。
可狸猫换太子一案告破,庞太师被削了兵权,庞家失势。
为了重振庞家声势,庞籍牺牲了女儿的色相,将幼女送入宫中。
如今成了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庞家得以鸡犬升天,连纨绔子弟庞昱都跟着被封为了侯爷。
如今安乐侯已然成年,却只有一个侯爷的虚衔,庞太师自然也想为他谋个职事。
一听庞太师举荐自己的那玩世不恭的儿子,百官都沉默了。
赵桢也是一脸不可思议:“太师是说让国舅庞昱前往陈州放赈?这……”
一看皇上的脸色,庞太师便明白皇上这是不放心庞昱。
这可是立功的大好机会,岂能错过了。
庞籍连忙抢白,信誓旦旦地保证道:“皇上,老臣以性命担保!”
赵桢身处深宫之中,自然无从得知安乐侯庞昱实为一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
然而,他内心清楚庞昱刚步入成年,缺乏任何实际经验,确实不适合承担如此重大的职责。
然而,在面对言辞恳切的老丈人时,他感到有些棘手,难以拒绝庞太师的请求。
毕竟,庞太师难得表现出真心实意地想要为国家分忧解难的请求。
他所期盼的,自然是朝臣人人贤良,心系国家安危,而不是结党弄权。
“太师推荐安乐侯庞昱,诸位爱卿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