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吕华的话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他们的头上,让他们意识到现实远比想象中更为严峻。
“这怎么可能?”张大彪脱口而出,他的脸上满是不解和忧虑,“我们的弹药储备竟然如此紧张?”
“这确实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吕华肯定地点了点头。
“不是我们的工人不努力,也不是我们的生产线产量不足,而是原材料的限制让我们无法全力生产。”
丁伟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这么说来,挺进晋中不仅是为了打击鬼子,更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物资短缺问题?”
“不!”吕华摇头,“不仅是晋中,接下来咱们在晋西北打的每一场仗都要以此为目标!”
吕华详细阐释道:“我们近一个月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充装备,表面上看,确实得益于大量的战利品收缴。”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收缴带来的增益是暂时性的,不具备长久维持性!”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武器装备的大规模、持续性生产,真正依赖的是我们掌控的广阔地域和乡亲们的支持!”
“更进一步说,是依赖于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口资源!”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兵工厂的生产效率将直接与我们根据地的规模和管辖下的人口数量挂钩!”
旅长接过话头,表情严肃地指出:“晋中地区,将是我们下一步战略发展的核心区域。”
“晋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还聚集着大量的人口。
只要我们能够顺利进军晋中,不仅能有效缓解物资匮乏的困境。
更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军力,为未来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众团长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明白,旅长的话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不容小觑。
“不仅如此!”吕华继续补充道,“在这个年代,打仗打的就是资源!”
“包括但不限于矿产资源,人口资源,科技资源等等!”
“咱们一样,小鬼子也一样!”
“那个《论持久》想必大家也都看过,主要的观点,里面已经讲解的很清楚了。”
“小鬼子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他们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
吕华继续说道,“他们远渡重洋,每一场战斗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
在华夏,他们虽然占据了大片的土地,但受限于目前华夏的工业水平,以及我同胞的竭力反抗。
小鬼子不仅不能从占据的土地上得到足够的资源补给,反而要耗费大量的兵力、物力去维持治安和守备。”
“而且,他们训练出来的精锐也就这第一批的一百多万头!”
“只要咱们能把这一百多万头鬼子屠戮干净,后续补充上来的鬼子,其战斗力必然会大幅下降!”
“到那时,”吕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战争的天平将会逐渐向我们倾斜。
我们将不仅拥有物资上的优势,更将拥有战略上的主动权。”
“而这场抗战具体要打多久,就不是小鬼子能决定的了!”
“而是我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
直到打到让小鬼子血债血偿,付出足够的代价,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
在场团长们听到吕华这番话,一时间群情激奋,脸上流露出既振奋又坚定的神色。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吕华的描绘下,未来的战局变得清晰而充满希望。
“吕团长说得对!”程瞎子猛地站起身来,拳头紧握。
“我们要让小鬼子知道,侵占我们的家园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这场战争,我们会一直打下去,直到他们彻底滚出我们的土地!”
“滚出去怎么够?我们也要打到鬼子的老家去!”张大彪激动的满脸潮红!
其他团长也纷纷表态,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执行旅部和吕华的决策。
全力以赴挺进晋中,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然而,在这股激情之中,许祥却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吕华同志,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
为什么我们能够通过缴获来疯狂爆装备,而小鬼子却不能呢?
他们不是同样可以通过占领我们的土地和工厂来获取资源吗?”
这个问题一出,会场上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众团长都将目光转向了吕华,期待他能够给出解答。
吕华微微一笑,反问道:“诸位,你们以为,小鬼子能造出咱们紫云山这样的生产线吗?”
这声反问让在场的团长,甚至包括旅长都再度震惊。
直到现在他们才明白,能手搓这些枪支弹药生产线的吕华是何其不凡。
国之重器!国之重器呀!
并不知众人心中所想的吕华则继续道。
“我们挺进晋中,以及在晋西北后续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必须紧紧围绕两个核心点来展开。”
“首要核心,就是尽可能消灭小鬼子的有生力量。”
“第二个核心,则是尽可能地掌控更多的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
“倘若我们能成功占据晋中地区,那么我们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将有望实现成倍增长。”
“若是我们能进一步拿下整个晋西北,兵工厂的生产能力甚至有可能飙升到十倍之多……”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晋中之战,将会成为我们扭转战局,将小鬼子彻底赶出华夏的起点!”
吕华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每一位团长都感到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开赴战场。
就在这时,旅长却补充道,“接下来的晋中战役虽然重要,可泉阳作为咱们的根据地同样不容有失。”
“因此,我们也需要留下来一到两个主力团的兵力驻防泉阳地区,以防小鬼子的突然反扑。”
此话一出,刚刚还摩拳擦掌的众团长一个个都成了霜打的茄子,生怕被旅长点名。
特别是刚刚犯错的李云龙,更是恨不得把脑袋缩进脖子里,生怕旅长在这个时候找他秋后算账。
可偏偏怕什么来什么。
旅长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了李云龙身上,“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