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早晨总是起不来的,昨夜看完了烟花才回来的,谢洛芃干脆也没有回院子,直接在溪月阁睡下了。
红蕊直接一手一个将人从床上拖起来。
屋里暖气实在是让人昏昏欲睡的,谢洛溪让红蕊去打点冷水,咬咬牙用冷帕敷面这才觉得清醒了。
谢洛芃今日要用的衣裳首饰,昨日也都一并拿过来了,直接一块收拾好去袁氏那就好了。
将妆奁底下的抽屉打开,将里面的东西递给红蕊。
“这是我让人给你们做的珠花,拿下去分了都戴上,新年打扮的靓丽些,等年过了再收起来就好了。”
她们这些丫鬟虽然已经有钱,平日里主子们也都会赏赐些饰品,但许多都不适合她们平时里用,都是有规制的,尤其是艳丽的颜色她们都不能用。
红蕊打开看,里面是红色的珠花,做成了梅花的形状,中间用一颗白色的珍珠点缀。
“谢谢姑娘!”
将手上的另一盒递给流苏。
“还有我们的吗?”
“要带自然就一起带了,这份是你们姑娘出得银子。”
“多谢三姑娘,多谢姑娘!”
也都收拾的差不多了,便叫她们拿出去分了,等她们好了一块去袁氏那。
“阿姐,谢谢你!”等屋里只剩她们俩人了,谢洛芃跟她道谢。
她并不知道珠花的事情,阿姐还跟流苏说是她出了那份银子。
“你跟我说什么谢,我的跟你的有什么区别。好了好了,待会衣服被你弄皱了。”
谢洛芃这才笑嘻嘻的把身子坐好了。
见谢洛溪又把那支喜鹊攒珠钗拿出来戴在头上,夸道:“阿姐今日特别好看!”
“你也好看!”
两人互拍马屁,一刻钟后才出发袁氏那,见青柠流苏几人头上都带着珠花,袁氏夸道:“你们几个心思挺巧,这样红红的真讨喜。”
“你们俩谁的主意啊!”除了她们俩允许,她们可不敢自作主张。
“我出主意,阿芃出钱。”
“好啊,一会给你们每人包个厚厚的压岁钱。”
“那可不行,阿娘本来就得给一个,现在又给一个,加起来得两个才可以。”谢洛溪拉着袁氏的手可不干了。
“好好好,两个,都给两个,你们也都有!”袁氏今儿高兴,财大气粗的侯夫人给每人都发一个。
“多谢夫人,愿夫人新的一年平安喜乐!”
听着她们的祝词,袁氏脸上的笑就没有下去过。
今年真是开了个好年,最重要的事就是谢粼阳的婚事了。
父子俩慢悠悠的从外面进来,兄妹三人给永宁侯跟袁氏都拜了年,每人都得了大红封。
谢粼阳虽已入仕,却还未成家,他的也是有备一份,等下一次新年给的就不一定是他了。
“阿兄!恭喜发财!”
谢粼阳手上的红封还没揣热呢,就被姐妹俩拿去了。
一人喝了碗粥,谢洛芃就拉着谢洛溪去老夫人那了,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
谢洛溪取笑道她还真是个财迷。
老夫人已经早早的等着孩子们过来拜年了,见她们俩来了,笑眯眯的说道:“快来快来,祖母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祝祖母新年喜乐,万事如意!”
老夫人先给了她们俩事先准备好的红封,随即又让人拿了个盒子。
盒子里是两块一模一样用白玉做的玉玦。
“你们也大了,我准备了三块玉玦,都是一样的,你们姐妹俩各一块,还有一块是给五丫头的,以后嫁了人姐妹就很难聚在一块了,你们小姑这一走就是十几年。
祖母不求你们将来荣华富贵,只愿我的囡囡们都能平安顺遂,姐妹和顺。”
老夫人也渐渐看出姐妹三人之间的怪异来,谢洛芊跟她们俩渐行渐远,五丫头的性子是娴静,几人看着也好好的,可姐几个总让人觉得奇怪,老夫人也说不上哪出了问题。
她们大了,追求不同也是正常的,只希望她们都能珍惜彼此在家时的这些情谊,以后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虽说一视同仁,这是阿芃在家过的第一个新年,祖母再额外给你一个,溪儿可不许吃醋!”
“祖母可太小看我了!”
祖孙又逗趣了几句老夫人就让她们先去二房那,见她们手拉手一起走了,又想起谢洛芊来。
虽然不太喜欢谢洛芊娇柔弱柳般的作态,可毕竟是姓谢的,也希望能够好好的,心里盘算着得找个时间跟李氏好好聊聊。
先将这事情压心底,初一拜年一会还会有许多亲戚。
今天各家关系近的都差人送年礼了,离的近的就自己来一趟,远些不方便的也都让人过来了。
来来往往,府上的人都是络绎不绝,迎客的小厮脸都要笑烂了,今日来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给的赏钱加起来都够好几月得月钱了。
穆子衿她们是午膳过后来的,正巧都在袁氏那,先去陪老夫人说了会话,就来袁氏这了。
给永宁侯袁氏他们见了礼,永宁侯有段日子没见穆翊承了,来了家里几次他都在军营里没碰上。
这次正好看看他,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又想起了从前的日子,将他叫去书房,有些事永宁侯得问问他。
谢洛溪她们来的时候,就看到袁氏跟穆子衿。
“阿娘,怎么没看到阿爹跟阿兄?”谢洛芃刚刚还有看到他们。
“他们男子去书房说话去了。”
还以为他没有来呢!
他们在书房待了快半个时辰才出来,每个人脸上都看不出喜怒,也不知道在里面说了什么。
见穆翊承出来,穆子衿就提出告辞了。
“原本不是今日过来的,可因着阿承后面有差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便先过来一趟。”
差事?大过年的什么事这么急,非得过年去处理。
谢洛溪朝穆翊承看去,发现他也在看她,还冲她笑,瞪了他一眼就把头转开了。
“你在傻笑什么?伯父跟你说话呢!”穆子衿扯了下他的衣袖,在发什么愣。
永宁侯让他这次用心好好做,当好这门差事。
“伯父说的侄儿定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