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骁辰看着几个小孩子童言童语心情不由也乐呵着:“这事你知道,就是我当年嗓子变音的事也没什么,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觉得有些稀奇。”
林骁辰大方承认,语气有些很平静。无所畏世的样子。
果然他这态度让林君怡也觉得没什么好乐的,也没在关注。
“我叫周文,以后立志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要吃铁饭碗的人。”周文说着扬起头跟打胜的公鸡一样,得瑟又臭屁。
林骁辰不禁对着林君怡挑了挑眉低语道:“话说他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这又是什么梗?”
他姐林君怡和姐夫周渊都是高中毕业的,在这个年代都是属于高文化一类的人,偏偏大侄子这臭屁的样,有些不解。
林君怡叹口气:“还不是他奶奶经常数落他爷爷,说他爷爷没文化,还好娶了她生了三个有文化的儿女,要不然的话,他们家都是一些文盲,这臭小子听到就记住了,老是提口说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她也是无奈,她大嫂目前生了三个女儿,她嫁入周家第二年就怀上生了儿子,接着又生了二儿子。
所以她家婆对她两个小孩很是宠爱,两个儿子都是满月之后丢给她家婆带的,所以一些口头禅都是十成学九成。
小儿子性子闷还好,那个大的直接了,她都好怕长大了之后变成八婆。
林骁辰听到乐呵呵继续看几个小孩表演。
“我,我叫周武,今年四岁了,你要叫我哥哥哦,我3月份的哦。”周武说着看着小石头,眼睛亮亮的,他有弟弟了,他不再是弟弟了。
林骁辰挑眉,这孩子看着安安静静像个女孩子,实则是个内秀的主。
扭头看着他姐:“你们和他说过小时头几月大吗。”
“没有啊。”林君怡摇头。
周渊举手道:“小辰,这个是小武问我的,中午那会我跟他哥俩说到下午到姥爷家玩,说舅舅家的哥哥妹妹回姥爷家,小武就问小石头和笑笑多大。”
林骁辰看着眼前的姐夫,岁月不曾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还是和四年前一样没有变化。
“老二挺像你的。”
男人之间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嗯,老大像他妈妈。”周渊扯着嘴角也低语道。
小石头扬起笑容:“哥哥,我是小石头,今天也四岁了。”什么哥哥不哥哥的,他都习惯了,接着介绍起妹妹:“这个是我妹妹笑笑。”
“窝,笑~呵呵。”林笑笑站直身子也介绍着自己。
孩子的纯真无邪的举动,是大人描绘不了的,比如现在,在一堆人围观的情况下,还能一本正经做到不笑点的介绍自己。
几个小孩介绍完自己就手牵手去了大厅玩了。
众人见状的乐呵呵,纷纷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刚才就顾着看几个小孩子的互动,林骁辰现才把凳子抬进大厅,又带着姐夫妹夫去把剩余的桌子凳子都搬到大厅摆好。
大厅里,家里的三大老男人和林老太看着众人忙上忙下,四人正坐在凳子上顺便看着几个小孩子。
没一会,一道道冒着热气的菜,一碟碟的呈摆上桌子上。
一砂锅的冬瓜炖骨头汤,两碟香菇炒鸡,红萝卜木耳炒肉,红烧鱼块,酸菜扣肉,青椒炒鸡蛋,一碗蒸鸡蛋,两碟炒白菜。
林家不是地地道道的京市人,所以菜系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两个桌子合并在一起,加上小孩满满当当坐了十几快二十个人。
林老太笑呵呵给右手边的陈小妹夹了两筷子菜:“来来多吃一点,看下有没有不符合口味的,告诉奶奶,到时候奶奶再给你重新做。”
林伯母也开口:“就是就是,今天大部分的菜都是伯母我做的,看有哪些你吃不了的告诉我,咱家很多口味都可以吃的,没有什么忌口的,不用担心我们。”
陈小妹眉开眼笑,神情有些赧然:“不用了,都好吃,都能吃,我们在家也都是这些口味的,不用改的,谢谢奶奶,大伯娘,还有妈妈,辛苦啦。”
林母夹了一筷菜给陈小妹:“没事,不用怕麻烦的,咱老林家不是地地道道的京市人,经过这几十年我和你大伯母带来饮食的冲容,所以家里人很多口味都能接受的。”
林骁辰出来打呼道:“小妹说的是真的,我们在那边也是这样吃的,你们看小石头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就知道了。”
小石头抬头看了林骁辰,嘴巴还在不停的嚼着食物,他现在不像去年那样一听到他的名字就问大人找他什么事,反正大人不说,他也不会再问,继续吃了碗里的美食。
林老爷就看不惯一个小问题女人都能抓住问个不停的样子:“好了,小妹和小辰都这样说了,就不要再问了,让他们好好吃饭,菜都凉了。”
林老太看着等着回她们话而停止手上筷子的陈小妹:“对对对,不说这个了,快吃饭,晚了菜都凉了。”
林母想起几天前大嫂和她说的事,抬头看向林骁辰夫妻俩:“小辰,你们那边其他下乡知青的日子怎么样,有没有听说哪些女知青说不习惯的。”
这个话题一出,众人不约而同停下了手上的筷子,除了几个小孩不影响继续对着面前的美食大口大口吃着。
陈小妹闻言扭头看了林骁辰,看他一副不慌不忙继续咀嚼嘴里的食物,又看正竖着耳朵的林小微也了然一切。
“妈,别的地方我不太清楚,但我们村的知青都挺好的,我们大队长是个明事理的人,所以村里的知青待遇比我们都要好些。”
不止是好些,毕竟住的比村里好多人都好,挑水也方便,下雨天也不怕屋顶漏雨,现在村里不包括嫁人娶妻的知青还有六个知青,刚好三男三女,一人一间屋子,过得可美滋滋了。
林小微闻言激动道:“妈,要不这次大哥他们回去,我也跟着过去吧,反正迟早都要下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