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人退了,又一次。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还会再攻上来。
城墙上,军医开始收拢受伤的士兵,为他们包扎伤口,民夫们也开始收殓死去的士兵尸首,为他们进行火葬。
齐王世子的尸首已经被亲卫抬了下去,他们一路抬着秦潇武的尸首,奔向将军府,已经有人给齐王报丧了。
亲卫们抬着尸首,在半路遇见了徒步跑出来,失魂落魄的齐王。
齐王看到自己儿子的尸首时,心如刀绞,绝望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的双眼瞬间布满血丝,嘴唇颤抖着,发出一声凄厉的长啸:“啊!我的儿啊!”
他踉跄着向前扑去,紧紧抱住秦潇武冰冷的身体,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秦潇武的脸上。他的手不停地颤抖着,抚摸着儿子的脸庞,仿佛想要将他唤醒。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齐王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自己的儿子,那个一个时辰前还生龙活虎的人,如今却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他的眼神变得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灵魂。他呆呆地坐在地上,抱着儿子的尸首,一动不动,仿佛时间已经停止。周围的人都默默地看着他,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悲痛。
旁边的亲卫面色凝重地走到齐王身旁,压低声音缓缓将秦潇武遇害的详细经过向他叙述着。每一个字都如重锤一般敲打着齐王的心,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听着这残酷的事实。
当亲卫讲完后,齐王浑身猛地一颤,仿佛遭受了晴天霹雳。他的身体一直在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眼眶,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地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工夫,原本阴沉的天空忽然间变得昏暗起来,紧接着稀稀拉拉的雪花从云层中飘落而下。这些洁白的雪花如同精灵般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轻轻地覆盖在了大地之上。
齐王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雪景惊醒一般,突然抬起头来望向天空。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然后,他口中吐出的话语带着清冷说道:“把我儿送回京都。告诉陛下,齐王世子不负大懿,尽忠了。”,然后又转过来神色有些疲倦的问一旁的亲卫:“谢六在哪儿?”
话音刚落,立刻便有几名亲卫走上前来,动作迅速且轻柔地将齐王世子的尸首收敛好。与此同时,其他亲卫则开始着手准备棺材和马车等相关事宜,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又一名亲卫匆匆赶来,向着齐王躬身行礼后说道:“启禀王爷,已查到谢爵爷所在之处。就在适才、适才世子中箭之处。他已经在那里站了整整一个时辰了。”
齐王闻言微微颔首示意知道了,随后转身走向一旁拴着马匹的地方。只见他解下缰绳,翻身上马,双腿猛夹马腹,驱使着骏马朝着城头狂奔而去。
一路上马蹄声响彻街道,齐王心急如焚,恨不得能瞬间飞到城头。好在路程并不算太远,没用多长时间他便抵达了城楼下。齐王毫不犹豫地翻身下马,脚步匆忙地朝着墙头奔去。
终于,齐王登上了墙头,来到了齐王世子中箭身亡的那个地方。在这里,他看到了正伫立在寒风中的谢六。此时的谢六整个人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异气息。
谢六还是维持着此前的姿势,一动不动,披头散发,低着头,一直面向着秦潇武中箭的地方,看不见面容,手中的刀握得紧紧的。
“谢六!”只听一声怒吼传来,齐王如疾风一般冲上前去,一把紧紧地抓住了谢六那宽厚的肩膀,然后猛地发力,将他的身子硬生生地扭转了过来。
齐王瞪大了双眼,眼珠子仿佛都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似的,满脸怒容地冲着谢六大声吼叫着:“你究竟在干什么?难道你不明白吗?人死不能复生啊!亲卫早就已经向本王详细汇报过了,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你已经竭尽全力了!那些恶贼从一开始的目标就只有本王一人,可怜我的武儿……他只是替本王去死罢了!你已经做到了你所能做到的一切!听到了没有?”
齐王一边说着,一边剧烈地摇晃着谢六的身体,似乎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谢六清醒过来,认清眼前的现实。
谢六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空洞,脑子里不断浮现出秦潇武生前与他相处短暂的点点滴滴。
他想起了他们曾经的聊天,他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秦潇武替他求情的情景,和秦潇武中箭时看向他的眼神不断在脑海交替。
他想起答应过秦潇冉一定会带秦潇武回去,“冉儿,你放心,我一定将齐王殿下与世子殿下平平安安带回来。”这句话不停在脑海闪烁。
谢六听不见齐王的呼喊。
杀人如麻,以为自己早就可以做到在拔刀的时候,冷血无情的谢六,此刻仿佛回到了年幼时,柳府管家踹开房门告诉他,他爹已经死了的时候。他好像又回到了老道人去世,他独自给他挖坑安葬的那一天。
仅仅相识不足一月有余的人,死在眼前,谢六才发现,孤身存活在世上的自己,竟已经把秦潇冉的一家,都当成了家人。
此刻,如同一场狂暴的风暴一般,毫不留情地彻底击碎了谢六那原本平静如水的心湖,掀起了惊涛骇浪。谢六茫然失措,完全不明白为何自己会陷入如此混乱不堪的心境之中。
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被一股强烈到近乎疯狂的执念所占据:“一定要宰了他们!必须要宰了他们!杀光他们!”这个念头犹如燃烧的火焰,不断在他心中熊熊燃起,越烧越旺,几乎要将他整个人都吞噬进去。
齐王在瞥见秦潇武冰冷躯体的那一刻,心中犹如被万箭穿心,心里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怨恨。
他怨,怨这世事无常,怨这命运弄人,更怨谢六,怨他未能护得自己爱子周全。
然而,当亲卫将战场的惨烈、谢六的英勇一一禀报时,齐王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无奈与悲凉。他深知,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每个人都在用生命书写着忠诚与牺牲,谢六亦是如此。
理智如寒风中的烛火,虽摇曳却未熄灭,提醒着齐王:他已痛失一子,岂能再让爱女失去依靠,让这残破的家雪上加霜?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城楼,只为将那即将坠入深渊的未来女婿拉回人间。
可眼前的谢六,却如一尊破碎的石像,眼神空洞,手中的利刃紧握着,仿佛那是他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
即使是老谋深算的齐王,此刻也是不知所措,只能笨拙地拉着谢六,踉跄至墙角,试图用温暖的话语和颤抖的双手,解开那把紧锁着悲痛与绝望的枷锁。然而,那刀,却像是生了根,牢牢地嵌在谢六的手中,任凭齐王如何努力,也无法撼动分毫。
无奈之下,齐王只能召来军医。可军医,面对此情此景,也只能摇头叹息,束手无策。
齐王的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沉溺于悲伤的时候。他强压下心头的悲痛,命令亲卫严加看守谢六,确保他无恙,随后,他独自一人,踏着沉重的步伐,走下城楼,去寻找太子。
他深知,铁云关的局势已如风中残烛,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他必须与太子尽快商议对策,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