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治疗:沉默的初遇
小芳被她的母亲带进了我的诊室。她瘦小的身躯裹在一件略显宽大的校服里,袖口几乎遮住了她的手掌。她的头发扎成两条细长的马尾,但显得有些凌乱,像是很久没有好好梳理过。她的眼睛很大,却空洞无神,仿佛所有的光芒都被吸走了。她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低着头,不敢与我对视。
“小芳,这是陈医生,他会帮助你的。”母亲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疲惫和无奈。
小芳没有回应,甚至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她的沉默像一堵墙,将她与外界隔绝开来。
我蹲下身,尽量与她平视,轻声说道:“小芳,你好,我是陈医生。你可以叫我陈叔叔。这里很安全,你可以放心。”
她依旧没有反应,只是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
我决定不急于逼迫她开口,而是先让她熟悉环境。我让母亲坐在一旁,然后拿出一盒彩色蜡笔和几张白纸,放在小芳面前。
“小芳,如果你不想说话,可以用画画的方式告诉我你的感受。”我温和地说道。
她抬起头,看了一眼蜡笔,又迅速低下头。过了几分钟,她终于伸出手,拿起一支红色的蜡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她的动作很慢,但很专注。画完后,她把纸推到我面前。
纸上画着一座房子,房子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下站着一个小女孩。房子的窗户是黑色的,小女孩的脸上没有表情。
“这是你的家吗?”我问道。
她点了点头,但依旧没有说话。
“树下的小女孩是你吗?”
她又点了点头,眼泪突然从她的眼眶中滑落。
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没关系,你可以慢慢来。我们下次再聊,好吗?”
她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
---
第二次治疗:潜意识的探索
第二次见面时,小芳的状态似乎稍微放松了一些。她依旧穿着那件校服,但头发梳理得整齐了一些。她坐在椅子上,手里握着一只玩具熊,那是诊室里常备的安抚玩具。
“小芳,今天我们可以聊聊你的画吗?”我问道。
她点了点头,但依旧没有开口。
我拿出她上次画的画,指着黑色的窗户问道:“为什么窗户是黑色的呢?”
她低下头,手指紧紧抓住玩具熊。
“窗户后面有什么吗?”我继续问道。
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眼泪再次涌了出来。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她潜意识中对家庭变故的反应。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小芳,如果你觉得说话很难,可以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我,好吗?”
她点了点头。
“窗户后面是不是有让你害怕的东西?”
她点了点头,眼泪滴在玩具熊上。
“是爸爸妈妈吗?”
她摇了摇头。
“是其他人吗?”
她点了点头,但随后又摇了摇头,显得非常困惑。
我意识到,她的失语可能与某种深层的恐惧有关。于是,我决定暂时停止追问,转而让她通过游戏来表达自己。
“小芳,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你可以用玩具熊来代表你,然后用其他玩具代表你家里的人,好吗?”
她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拿起了玩具熊,开始摆弄其他玩具。
---
第三次治疗:认知的重建
第三次治疗时,小芳的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她开始主动拿起玩具,摆出不同的场景。她用玩具熊代表自己,用一只大熊代表父亲,用一只小熊代表母亲。
“小芳,你能告诉我,这些玩具在做什么吗?”我问道。
她看了看我,嘴唇微微动了动,但没有发出声音。
“没关系,你可以用手指指出来。”
她用手指了指大熊,然后把它推到了一边,又把小熊放在了玩具熊旁边。
“爸爸离开了,妈妈和你在一起,对吗?”
她点了点头,眼泪再次流了下来。
“小芳,爸爸离开并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为此感到害怕或自责,好吗?”
她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你知道吗?有时候大人之间会发生一些事情,但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你依然是一个很棒的孩子。”
她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发出声音。
我决定引入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重建对家庭变故的认知。
“小芳,我们来做一个练习。每当你感到害怕或难过的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我依然是被爱的。’你能试着说一遍吗?”
她张了张嘴,但没有发出声音。
“没关系,你可以先在心里说。等你准备好了,再告诉我,好吗?”
她点了点头,眼神中多了一丝坚定。
---
第四次治疗:声音的回归
第四次治疗时,小芳的状态有了显着的变化。她主动拿起玩具,摆出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场景。她用玩具熊代表自己,用大熊和小熊分别代表父母,还加了一只小狗,代表家里的宠物。
“小芳,你能告诉我,这个场景是什么吗?”我问道。
她看了看我,嘴唇微微动了动,然后轻声说道:“家。”
这是她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很轻,但非常清晰。
“家?”我重复了一遍,微笑着说道,“这是一个很温暖的家,对吗?”
她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小芳,你做得很好。你能告诉我,家里发生了什么吗?”
她低下头,轻声说道:“爸爸走了,妈妈哭了。”
“你很难过,对吗?”
她点了点头,眼泪再次流了下来。
“小芳,你知道吗?难过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一起面对这些难过的事情,好吗?”
她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好。”
---
第五次治疗:重生的声音
第五次治疗时,小芳的状态已经完全改变了。她穿着整洁的校服,头发扎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她主动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图画书。
“小芳,今天我们可以聊聊这本书吗?”我问道。
她点了点头,翻开书页,指着其中的一幅画说道:“这是小鸟,它在唱歌。”
“小鸟唱的是什么歌呢?”
“快乐的歌。”她笑着说道。
“小芳,你知道吗?你现在也像这只小鸟一样,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了。”
她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自信。
“小芳,你做得非常棒。你已经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也找回了自己的快乐。”
她笑着说道:“谢谢陈叔叔。”
---
**后记**
小芳的失语源于家庭变故带来的深层恐惧和自责。通过精神分析法,我帮助她探索了潜意识中的情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我帮助她重建了对家庭变故的认知。最终,她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也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每一个灵魂都有重生的可能,只要我们愿意倾听,愿意陪伴,愿意相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