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沉着脸的贾母面色一松。
她今儿带府里女眷上香,又是车马,又是轿子的,也着实累着了。
要不是宝玉丢了,她早就回去歇着了。
此时有了宝玉确切消息,又见二儿媳眼里冒着火花,心里腻味。
索性眼不见心不烦,扶着鸳鸯的手,起身回去歇着了。
王夫人一直提着的心总算落到了肚子里,但心里的火却噌噌噌往上冒。
她拧着帕子,恨得咬牙切齿,“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转身吩咐玉钏,“去看看老爷回来了没有,回来了请他进来一趟,就说我有事找他。”
众人得了宝玉无事的消息,也走的走,散的散了。
室内只剩下王夫人和王熙凤这对姑侄。
两人对望一眼,谁都没有说话。
都在心中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
要王熙凤来说,不如让宝玉亲自上一趟扬州。
如能因此定下与黛玉的亲事,也是宝玉的造化。
黛玉品性不错,人又长得出挑,门当户对,最主要的,林府还家资丰厚。
宝玉能订着这样一门亲事,再合适也没有了。
否则,就宝玉那样的,除了长得好,于仕途经济上就是个白痴。
与姐妹们做个诗,对个对子,或许可以。
但要走仕途,未必能走远。
以时下人们对乘龙快婿的标准,宝玉未必符合。
也就黛玉心思单纯,没接触太多的世俗,会被日常的关心打动。
若黛玉一旦醒悟,宝玉再想找那样的,难!
但对宝玉的亲娘王夫人来说,自己的儿子,千好万好。
黛玉现在也就一个普通官家女,身子骨儿还弱,配不上。
是的,只病弱这一条,就在王夫人眼里被绝大多数女子比下去了。
何况,她还是那个女人的女儿。
古人都重视子嗣,尤其是嫡子。
在王夫人看来,就黛玉那走一步咳三咳,来阵大点的风都能被刮跑的身子,注定不好生养。
说什么身子骨儿弱是因水土不服,一回扬州,病竟然全好了。
屁话。
这话只能用来糊弄傻子。
黛玉第一次来贾府前,身子骨儿就弱,她自己也说,是生下来会吃饭时就吃药,分明是先天不足。
这样的病,哪能说好就好!
她也不相信林如海好了。
她亲自埋下的钉子,亲自传话让动的手,而且收到明确信息,已得手。
没道理贾敏那会儿都成了。
第二回下手,反倒能在林如海这里翻车。
林如海要真好了,她把王字倒过来写。
黛玉不知她的这番心理活动,不然,定会不屑地嗤笑,倒过来写不还是个‘王’字,不如在后面加个‘八’字,就圆满了。
话说不一会儿,贾政大踏步跨进了荣禧堂。
看到侄媳妇在,只愣了一瞬,便径直走了进去。
王熙凤上前见过礼,便主动起身告辞。
王夫人示意她到旁边西厢房等一会儿。
隐约中,房中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啪!”
王熙凤心中一紧。
“哗啦啦~”
紧接着是瓷器碎裂的声音。
贾政大踏步走了出来,帘子摔得老高。
经过西厢房门口,停住了脚步,隔门吩咐:“琏儿媳妇,你派个得力管家婆子,再带上厚礼,与李管事一并送宝玉去扬州见他林姑父,若能将黛玉接来最好,若不能,想办法定下二人亲事。”
他向正在修建的园子那边看了一眼,叹气道:“若非修园子,府里也离不开,其实你去走一趟是最合适的。”
王熙凤心中一跳,忙俯身施礼:“二叔明鉴,太医昨儿刚把过脉,说侄媳近日不宜外出和操劳……”
贾政叹口气:“罢了,去办吧!”
“是。”王熙凤曲膝应下。
再抬头,贾政已然出了荣禧堂。
王熙凤不屑地撇了撇嘴,没再进去,直接回了后面自己的院子。
一边走,一边吩咐人去传林之孝家的来见她。
刚才在西厢房她分明听得低低的争执,中间夹杂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声。
显见是他们意见不一致,起了冲突。
让她没料到的是,竟然还动上了手!
二叔平日里多道貌岸然的一个人,竟是个会打女人的,真真看不出来。
她这两日还是避着点儿二太太,免得她面子上下不来,又找自己的事儿。
这边王熙凤照着贾政的吩咐,重新备了贺礼和礼单。
派了林之孝家的,跟着李管事去见了贾芸和宝玉,一路风尘仆仆向扬州赶路不提。
当然了,周全人儿王熙凤,让林之孝家的走之前,去了一趟王夫人处,说是母子连心,恐王夫人有什么话嘱咐宝二爷,让她去仔细听听。
只是,他们出发本就迟了些,路上又耽搁了几天。
一行人紧赶慢赶,到达扬州城时,还是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