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见礼完毕后,贾赦便热情地邀请林如海前往前面书房详谈。
随着他们脚步的远去,剩下的男丁们便也陆续离开,只留下宝玉和年纪不大的贾环,以及小一辈的贾兰。
一时间,原本有些拥挤的场面顿时变得宽敞明亮,仿佛连空气都清新了几分。
黛玉见贾府里最令她碍眼的几人已经离去,面上的神色瞬间灵动起来,仿佛卸下了沉重的面具,恢复了真实的自我。
贾母仔细端详着黛玉,发现她这次见面时,面色红润,气色极佳,就像一颗莹润的珍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显然身体已经大好了。
她不由自主的将黛玉拉到身旁,细细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起居,眼中的慈爱和关怀不似作假。
这让黛玉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前世那个最后时刻弃她而去的外祖母,只是她的幻想。
黛玉摇摇头,将袖中不知何时握在手中的瓷瓶又往里塞了塞。
冲贾母露出一个标准的微笑,仔细回应贾母的询问。
黛玉现在就身在京城,俏生生的站在众人面前,精气神饱满。
那先前在扬州时搪塞贾琏的“在京水土不服”的理由,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她眼珠一转,便巧妙地将身体好转的功劳背在了权景瑶背上:“母亲见我体弱,便悉心教导我一些强身健体的功夫,没想到效果竟然如此显着,我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就恢复了。”
贾母听了,强压下心中听黛玉称呼别的女人为“母亲”的不适,神色间对权景瑶又和悦了几分。
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宝玉,见贾母一直拉着黛玉的手不放,自己始终无法单独与林妹妹说上话,急得在旁边团团转,仿佛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黛玉早在贾母怀里看见,却故意偏了头,只与贾母说话。
故作不理,希望他能知趣退去。
贾兰因为平日里鲜少有和他同龄的小伙伴来家里玩耍,今日见了小宇轩,心里高兴得不得了。
但他又有些害羞,便躲在母亲的身后,探头探脑地不住往小宇轩的方向瞧。
小宇轩在来京路上,已经听了不少姐姐在荣国公府的往事,对贾府里的人都没有什么好印象。
因此,他今日便板着一张小脸,除了姐姐和姑姑之外,谁也不理睬。
自然也无视了贾兰那眼巴巴的小眼神。
这让贾兰感到有些失落。
贾兰比小宇轩大两三岁,现在已经快六岁了,已到了知道害羞的年纪。
他也做不出来自己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的事情,眼巴巴看了一会儿之后,便有些恹恹地低下了头。
黛玉见状,不禁想起了前世自己存亡之际的凄凉景象。
当时满府的主子奴才,包括她这个嘴里说着“最最疼她”的嫡亲的外祖母,都忙着给宝玉娶亲冲喜。
她弥留之际,唯有李纨和紫鹃守在跟前……
念及此,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于是,她轻轻招手,唤过贾兰,将小宇轩的小手放在他的手心里,柔声道:“兰哥儿,你领着小叔叔去玩吧,就在门口附近,不要跑远了,好不好?
贾兰一听这话,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响亮地应了一声:“是。”
然后便拉着小宇轩的手,兴高采烈的走了出去。
小宇轩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这是姐姐的吩咐,他轻轻地撇了撇小嘴,踏拉着小步子,慢吞吞的跟着去了。
贾环在屋里又磨蹭了一会儿,见众人说得热闹,却无人理会他,便觉无趣,只好恨恨地自己悄悄离开了。
屋里,贾母自收到林如海的拜帖,得知他们即将来访,精神便一直处于亢奋状态。
然而,岁月不饶人,她毕竟已步入暮年,支撑了这半日,精力便显得有些不济。
她的眼神中就渐渐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但仍然强打着精神,安排留权景瑶和黛玉下午在荣安堂用饭,以尽地主之谊。
接着,她又吩咐邢夫人和王熙凤陪权景瑶去后花园逛逛。
此时正值牡丹盛开的时节,花园中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很有些看头。
而她自己,确实需要休息片刻了。
在鸳鸯的搀扶下,贾母缓缓站起身,脚步略显蹒跚地向内间走去。
她准备小憩片刻,恢复一些精力,好应对接下来的宴请。
贾母的背影这一刻落在黛玉眼中,显得格外柔弱和苍老,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岁月的风雨吹散。
让黛玉好不容易竖起的心防,又差一点崩塌。
刚刚贾母在离开之前,还不忘撵黛玉去她原先住过的碧纱橱里和探春她们说话。
黛玉看着这样的贾母,眼神闪过一抹复杂。
贾母对她,看似是真的疼爱。
但这份疼爱里,又有着几分真心?几分算计?
在遇到她更疼爱的另一个孙儿时,这份疼爱,又还能剩下几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