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收到消息,得知舅舅长孙无忌又为她提了一门亲事,心中不由得涌上一阵烦忧。
她并不想如此轻易地就被安排了终身大事,尤其是在没有了解对方的情况下。
长孙无忌作为当朝重臣,他的决定往往分量很重,但李丽质却希望能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带着满腹的心事,李丽质踏上了前往襄城公主府邸的路途。
襄城公主是她的姐姐,也是她最亲近的朋友之一,两人情同姐妹,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李丽质都会来找襄城公主寻求慰藉和支持。
春日的长安城,绿柳轻拂,花香四溢,然而李丽质的心情却并未因此而有所好转。
她穿过繁华的街道,最终来到了襄城公主的府邸前。
门前的侍卫见是李丽质,便立刻通报了进去。
不一会儿,襄城公主亲自迎了出来,拉着李丽质的手,温柔地问道:“丽质,你今日为何愁眉不展?”
李丽质叹了口气,跟随襄城公主走进了府内,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才缓缓开口道:“姐姐,你知道我最怕的就是这些事。舅舅又为我提亲了,我实在是不想就这样被定下终身。”
襄城公主轻轻拍了拍李丽质的手背,安慰道:“丽质,你不必过于担心。父皇和母后不会随便就答应的。”
听到襄城公主的话,李丽质心中稍稍宽慰了一些,但还是有些不安。
她知道,在这个年代,女子的婚姻大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个人意愿往往难以得到重视。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既能让她心生欢喜,又能与她心灵相通的伴侣。
两人继续交谈着,襄城公主不断地给李丽质出谋划策,试图帮她找到解决的办法。
李丽质想起几天前在泾阳县陆家庄的情景,心中便是一阵不快。
当时,长孙冲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她精心准备的妆容和衣裳,直视她的灵魂深处,那是一种令人感到被侵犯的注视。
她不喜欢这种感觉,更不喜欢长孙冲那种自以为是的态度。
“姐姐,”李丽质轻声说道,“我实在不喜欢长孙冲。他那天在陆家庄的样子,让我觉得非常不舒服。他好像把我当作一件可以随意摆布的物品,而不是一个有自己想法和情感的人。”
襄城公主点了点头,理解地点了点头:“丽质,我知道你心里的苦楚。不过,你也知道,长孙尚书在朝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他提出的婚事,我们很难直接拒绝。”
李丽质眉头紧锁,她知道襄城公主说的是实话,但心中的不满并未因此减少。“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她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襄城公主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先试着与长孙冲多接触一些,了解他真正的为人。如果真的不合适,我们再想其他的办法。毕竟,婚姻大事,不能草率行事。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让舅舅明白你的心意。”
李丽质听后,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还是决定听从襄城公主的建议。
“谢谢你,姐姐。”李丽质感激地说道,“有你在身边,我总是感到安心许多。”
襄城公主微笑着握住李丽质的手,轻声说道:“我们是姐妹,有什么好谢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站在你这边。”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温暖。
魏王李泰书房内,案几上堆满了各种文献和手稿,每一卷都记录着他对近亲结婚这一现象的研究成果。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与分析,李泰发现近亲结婚带来的问题远比他想象中的要严重得多。
“近亲结婚,尤其是皇族之间的联姻,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巩固家族关系,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对后代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李泰低声自语道,他的目光扫过眼前的一份报告,上面详细列举了近亲结婚可能导致的遗传疾病和身体缺陷。
“不仅如此,近亲结婚还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家族内部的矛盾也会随之加剧。”他继续说道,“历史上不少皇族因为近亲结婚而衰落的例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李泰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呈报给父皇李世民。
他知道,这个问题牵涉到皇室的根本利益,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
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皇子,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引起重视,从而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父皇一直强调治国之道在于仁政,而仁政的基础便是百姓的安康。若近亲结婚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会损害皇室的声誉,更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李泰暗自思量着,决定尽快整理出一份详尽的报告,向父皇进言。
他重新坐回书案前,拿起笔,开始撰写这份重要的奏折。
李泰深知,这份奏折的每字每句都必须斟酌再三,既要言之有物,又要委婉得体,以免触怒父皇或引起其他皇子的猜忌。
李泰轻敲着陆通府邸的大门,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自从他决定向父皇进言关于近亲结婚的危害后,心里便始终悬着一块石头。
他担心自己的直言可能会触怒父皇,甚至引起其他皇子的嫉妒和排挤。
为了求得一个稳妥的方法,他决定再次向自己的老师陆通请教。
不一会儿,陆通府上的仆人开了门,见到是魏王李泰来访,连忙躬身行礼:“魏王殿下,我家老爷正在书房等候,您请随我来。”
李泰点了点头,跟随仆人穿过府邸的庭院,来到书房。
陆通正坐在书案前,手中拿着一卷书,见李泰进来,立刻放下书卷,起身迎接:“魏王殿下,何事让您如此焦急?”
李泰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老师,弟子有一事相询,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教。”
陆通微微一笑,示意李泰坐下:“说来听听,有何难处?”
李泰略显犹豫,但还是鼓起勇气开口:“老师,弟子最近对近亲结婚的危害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弊大于利。弟子打算将这些情况禀告父皇,但又担心言辞不当,惹怒父皇或是引起其他兄弟的猜忌。不知老师可有什么建议?”
陆通听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殿下,您的忧国忧民之心,令人钦佩。然而,向皇上进言确实需要谨慎行事。不过既然有了调查结果,说说也无妨。”
李泰听了陆通的话,心中顿时明朗了许多:“老师所言极是,弟子明白了。”
陆通点头赞许:“如此甚好,殿下心系社稷,必能获得皇上的理解和赏识。若有需要,我愿意陪同殿下一同觐见,以示支持。”
李泰感激地看向陆通:“多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弟子定会努力,不负老师的期望。”
说罢,师徒二人继续商讨起具体的进言策略,直至夜幕降临,李泰才带着满腹的信心和计划离开了陆通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