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瑞和堂这一番折腾,虽说最终沉冤得雪,可县城里的百姓,仍有不少不明就里。每当日头高悬,胡秋水站在济世药堂门口,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的对药堂指指点点,有的刻意绕开,他心里就像压了块沉甸甸的石头。夜里,万籁俱寂,胡秋水独坐于后院,对着一盏孤灯静思己过。
穿越前的现代社会,医药营销手段五花八门,医院义诊更是常见的揽客与惠民方式。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还有专家坐镇的大型义诊,总能迅速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可在这明朝嘉靖年间,照搬那些法子肯定行不通。他越发意识到,自己虽带着现代知识体系穿越而来,但古人的智慧绝不容小觑,智商并无时代之分,差异更多体现在生产力与认知局限上。
就拿当下来说,嘉靖帝痴迷修仙,大把精力与国库财富耗费在虚无缥缈的丹药之上,朝堂内外弥漫着一股求道的荒诞风气。而遥远的欧洲,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已开启科学新篇,地球与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真理,如同一束光照亮蒙昧;西班牙让美洲的玉米、土豆在世界生根,悄然改变着全球饮食结构;伽利略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显微镜更是打开微观世界大门;更别提剑桥、牛津大学,早在宋时就已屹立,学术薪火代代相传。相比之下,大明仿佛还在原地踏步,陷入内耗争斗的泥沼。
胡秋水决定启用 “主角光环”,把现代理念与古代实际巧妙融合。他先是叫来二蛋、小川子、小樱桃等一众伙伴,围坐在药堂的长桌旁,神情郑重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咱们这次,得主动出击,让大伙真正了解药堂,信任药堂。以往是太被动了,光等着客人上门。”
众人面面相觑,小樱桃率先发问:“秋水哥,咋个主动出击法呀?” 胡秋水捻起桌上的毛笔,蘸了蘸墨,在纸上边写边说:“咱们搞一场‘药堂科普周’,每天定时在门口摆摊,不推销药材,就给大伙讲讲常见病症咋预防、药材咋辨别真假,就像街头说书一样,把医药知识通俗易懂地讲给大家。”
二蛋挠挠头:“这能行不?咱费这劲,有人听吗?” 胡秋水笑了笑:“肯定有人听!大家对健康都上心,只是以前没人给他们讲明白过。咱们先起个头,做出声势。”
科普周首日,天刚蒙蒙亮,一抹鱼肚白才堪堪划破夜幕,济世药堂的伙计们便已忙得脚不沾地。胡秋水更是没了往日的从容,起了个大早,眼睛里透着血丝,却满是兴奋与期待。他深知今日这场活动,是药堂能否彻底扭转形象、扎根百姓心间的关键契机,容不得半分差池。
药堂门口,二蛋袒露着结实的臂膀,正吭哧吭哧地把沉重的桌椅往门外搬。那实木桌椅在他手里,好似轻巧的玩具,可一趟趟下来,汗水也顺着他的额头、脖颈不断滚落,洇湿了衣衫。他却毫不在意,还时不时扯着嗓子吆喝两声:“大伙加把劲嘞,咱今天得给街坊们好好露一手!” 小川子带着几个学徒,在门口摆弄那棚子的骨架,竹竿相互摩擦、碰撞,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他们时而争论搭建的角度,时而又为绳索的系法争得面红耳赤,一心要把棚子搭得又稳又宽敞。
小樱桃和几个女伙计则穿梭于药堂与门口之间,像一群灵动的蝴蝶。她们手捧托盘,托盘里的药材被精心摆放,宛如艺术品。新鲜草药的叶片上挂着露珠,折射出细碎的晨光,亮晶晶的;晒干的药材散发着或浓郁或淡雅的药香,丝丝缕缕地飘散在清冷的空气中。小樱桃还在摊位边系上了几束彩色布条,微风拂过,布条翩跹起舞,为这略显严肃的场景添了几分活泼。
胡秋水亲手拉起那条横幅,横幅上 “济世药堂科普周,免费义诊,送健康” 的字样醒目而鲜艳。他踮起脚尖,把横幅两端稳稳系在门楣上,随后退后几步,审视一番,确认无误后,才长舒一口气。此时,街道上渐渐有了动静,早起的摊贩推着车,车上堆满了水灵灵的蔬菜、热气腾腾的早点;赶路的行人神色匆匆,却也忍不住侧目看向药堂这边热闹的筹备场景。
不多时,天光大亮,药堂门口已然围聚起不少百姓。有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老人,有抱着孩子、满脸好奇的妇人,还有一群群结伴而来、嬉笑打闹的孩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着药堂的布置指指点点。
“哟,这济世药堂要搞啥新鲜名堂,还免费义诊呐?” 一个挎着菜篮的大妈嘀咕道。
“管他呢,听听总归没坏处,平日里吃药抓药,咱也得多懂点。” 旁边的大爷应和着。
胡秋水见人群渐密,上前一步,拱手团团作揖,朗声道:“各位街坊邻里,大家早上好啊!今日咱济世药堂开启这科普周,不为别的,就盼着把实实在在的医药知识送到大伙手上,还设了免费义诊,全是为大家伙儿的身子骨着想。” 这话音一落,人群里嗡的一声炸开了锅,好奇、期待的情绪迅速蔓延。
胡秋水转身拿起一把金银花,轻轻抖了抖,金银花在晨光下闪烁着银白与金黄交织的光泽。“大伙瞅瞅这金银花,夏日消暑的好物。为啥说它能消暑呢?您瞧它,味甘性寒,就跟咱夏天从老井里打上来的井水一个样儿,冰冰凉凉的,喝下去,能把身体里那些个燥热的火苗给妥妥扑灭咯。” 说着,他把鼻子凑近金银花,深吸一口气,脸上满是惬意享受的神情,还热情地招呼众人:“大伙都来闻闻,这清香,闻着心里就敞亮。” 孩子们一拥而上,争着去嗅,被那淡雅香气逗得咯咯直笑,大人们也被这欢快氛围感染,纷纷露出笑颜。
“胡掌柜,光闻着香,咋用啊这花?” 一位年轻媳妇抱着孩子问道。
胡秋水笑着解答:“这位娘子问得好!这金银花用处可多啦,要是孩子起了痱子,拿它煮水洗澡,没几天痱子就消啦;大人要是受了风热感冒,嗓子疼、头疼,拿它泡杯热茶,趁热喝下去,也能舒坦不少。” 众人听了,交头接耳,啧啧称奇。
正说着,一位老学究模样的人踱步上前,捋着胡须道:“胡掌柜,听闻这金银花采摘亦有讲究,还望不吝赐教。” 胡秋水忙拱手:“先生所言极是,金银花采摘,得选在花苞未完全绽放之时,此时药效最佳,太早养分不足,太晚药效就散咯。采下后,还得及时晾晒干燥,方能长久保存。” 这番专业又细致的回应,让众人对胡秋水更是刮目相看。
这边问答正酣,另一边义诊的区域也排起了小队。药堂的郎中们身着干净整洁的医袍,正依次给百姓把脉问诊。一位老郎中搭着一位老汉的脉搏,微微皱眉:“老哥,您这脾胃虚寒得注意咯,平日里少吃生冷,我给您开个食疗的方子,用点山药、芡实熬粥,慢慢调养。” 老汉连声道谢,周围等着的人也竖起耳朵听着,暗暗记在心里。
这时,一位急性子的大叔忍不住嚷起来:“哎呀,这义诊速度能不能快点,我这浑身不得劲好几天了!” 旁边的人赶忙劝道:“急啥,人家郎中不得仔细瞧嘛,轮到你了肯定也不含糊。” 那大叔这才安静下来,可还是踮着脚,一个劲儿往前瞅。
有个带着孙子的老太太,听了胡秋水讲药材知识,笑得合不拢嘴,轻轻拍着孙子的脑袋说:“乖孙儿,你可得好好听着,这些知识以后用处大着呢,省得生病了光知道哭。” 小孙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却被那些新奇的药材吸引,伸手想去摸,老太太赶紧拦住:“别乱动,弄坏了可赔不起。”
一位年轻书生模样的人,一边听一边在随身的本子上快速记录,嘴里还念叨着:“今日这番科普,真乃干货满满,回去可得整理成册,与同窗分享。” 周围有人瞧见,打趣道:“哟,公子这是要当大夫啦?” 书生红着脸摆摆手:“非也,只是觉得这些知识颇为实用,多学有益。”
一时间,药堂门口欢声笑语、问询声、道谢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过往路人被这热闹吸引,不断汇入人群,本就不宽敞的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