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1966年5月5-6日
浙江开化
到了副书记家,顾海滨又心生感叹,堂堂公社副书记、原来的大队书记,房子还没有普通村民的好,用竹篱笆围起的小院子,两间破旧的房子,屋顶的瓦片残破不全,漏的地方用茅草盖着,勉强遮风避雨,院子里支着个摇摇欲坠的牲口棚,十几只鸡正在满院溜达啄食。
副书记一进院子就粗门大嗓地喊,风风火火地弄得鸡飞狗跳。从屋里出来一个结实粗壮的农妇,跟他老公笑着叽里咕噜对骂。
肖副书记嚷嚷着:“快点弄饭吃,老子饿死了,这是从上海来的贵客,莫怠慢了,吃完了我们还要走。”
农妇跟顾海滨打了个招呼,回头跟进了屋的老公一通抱怨,顾海滨听懂了个大概,大意是说:你个死鬼,老不回家,回趟家吃完就走,家里的事也不管,地里的活她忙不过来,家里的牛棚要倒了,你也不想着修一下。
副书记听着他老婆的唠叨,一边笑嘻嘻地应承着,一边忙着给顾海滨和文书倒水泡茶。顾海滨环顾室内,屋里的陈设跟一般民居别无二致,但干净整洁些,只是方桌上多了台电子管收音机。
副书记实诚地说:“我们这儿位置偏僻,条件差,比不得大上海,不过我拿着国家的工资,比村民要强多了,我很知足。”顾海滨点点头,心里很敬佩这个一心为公的乡下干部。
门外传来鸡的尖叫,副书记的老婆在忙着捉鸡,准备杀了给他们弄饭吃。顾海滨连忙阻止道:“肖书记,随便吃两口吧,留着鸡下蛋。”
副书记摆摆手:“莫管她,让她弄去。”
副书记老婆还真是手脚麻利,不多一会儿热饭热菜便端上了桌,一盘炒笋干、一盘青菜、一大盆蘑菇炖鸡,都是山里生的、自己种的、家里养的,三个人饿得够呛,闷头猛吃。
两碗饭下肚,顾海滨放下筷子,回车里拿了两盒烟递给副书记:“书记,辛苦你啦,也谢谢盛情款待。”副书记满不在乎说:“咳,客气啥,我们山里人没这些讲究……哟,上海牌,还是过滤嘴的呢,好烟啊。”说罢,便不客气地撕开一盒,和顾海滨、文书对抽起来。
顾海滨问:“刚才在车上听书记说,肖重阳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是吧?”
“是,他这个妹妹从小在衢州长大,就没怎么回过这里,村里的人都不认识。”
“那您知道她在衢州的住处吗?”
副书记摇摇头:“不知道,我也没见过她。只是土改的时候,肖重光跟我说过,家业败了,她妈跑了后,她那时才10岁,后来是她干妈把她收留养大的。不过听肖重光说,这个妹妹从小跟肖重阳感情很好。”
顾海滨一听来了精神:“那您知道他妹妹的姓名吗?”
副书记抽了口烟,把烟灰弹得到处都是,皱着眉使劲回忆着:“叫个什么来着?……我给忘了。”
顾海滨看看表,“腾”地站起来:“我现在就赶回衢州,争取天黑前能到,去公安局查户口档案,找他妹妹。”
顾海滨开着车把副书记和文书先送回公社,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衢州。从开化到衢州的路很不好走,几乎没有硬化路面,顾海滨开着大灯,小心翼翼躲避着土路上的坑洞,到了衢州市已经是凌晨了。
进了公安局,亮出工作证,说明来意,衢州公安局值班的同志也犯了愁,这么大个衢州城,这么多人口,只说可能姓肖,女的,年纪三十岁上下,怎么找?旁边的一位老民警出了个思路,确切地说是两条途径:一是从国民党时期的户籍档案里查肖重阳的迁出记录,上面自然有原住址和家庭成员信息;另一个是查肖重阳他爹当初的户籍信息和房产登记信息。
多亏肖重阳他爹肖又腾当年打过的那场大官司,也算是衢州早年的名人了。衢州公安局很快通过查阅旧档案,从肖重阳他爹的旧户籍中查到他女儿的名字:肖淑雅。
早上一上班,衢州公安局分管政保的田副局长亲自挨个给市内各派出所打电话,要求他们全力查找肖淑雅的下落。那年月没有计算机管理,只能动用人海战术逐张翻阅户口卡片。终于在晚上十点多钟传来好消息,肖淑雅找到了,不过现在改名叫肖丽,是衢州第二小学的语文老师,住在府东街。
顾海滨立刻开车赶往府东街派出所,带着派出所的管片民警敲响了肖丽的家门。
大概是因为太晚了,好一会儿,房门才打开。开门的是个矮个子的中年男人,手里还摸索着扣着衣服的扣子,见到门口的一个民警带着个陌生男人上门,满眼都是惊惧的神情。
顾海滨尽量和颜悦色地说:“打扰你们休息了,我们是公安局的,有个情况想找肖丽了解一下。”
从里屋走出一个身材苗条,长相还算标致的女人:“我就是肖丽。”眼神里满是疑虑、警惕,“有什么事吗?”
“我们能单独谈谈吗?”
肖丽点点头,冲她丈夫说:“你先去睡吧。”
她丈夫畏畏缩缩,脚步有些迟疑,望望顾海滨,又望望他妻子,不知该走还是该留。
顾海滨笑道:“没事,我们就是请肖丽同志核实个情况,就一小会儿。”
肖丽的丈夫这才进了里屋,并轻轻关上房门,不过顾海滨能猜到,他一定耳朵贴着门缝在偷听。
“坐吧。”肖丽倒了两杯热水放在茶几上,举止落落大方。
“你原来叫肖淑雅?肖重阳是你什么人?”
肖丽面无表情地回答:“这位同志,那个封建家庭已经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了,我叫肖丽,是第二小学的人民教师!”
顾海滨解释道:“我是上海市公安局的,姓顾,今天来找你是想了解一下你二哥肖重阳的情况。”
肖丽面色稍霁,但仍然语气生硬:“我说过了,那个家庭的人都与我无关。”
一旁的派出所民警忍不住厉声说:“肖丽,你作为一个公民、一名教师,有义务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顾海滨摆摆手,压低声音说道:“肖老师,我们来不是因为你有什么问题,也不是因为你过去的家庭,而是希望了解肖重阳的一些情况,请你理解支持。”
一声“肖老师”让肖丽放下了大部分戒心,说道:“我那时很小,什么都不懂,何况跟他再也没见过,到现在都有……差不多快二十年了。”
“听说你小时候在家里与你二哥关系最好?”
“算是吧。”
“那时候他在衢州有些什么朋友?你认识么?”
肖丽摇摇头:“他的朋友也就是他的同学,我比他小十岁,他中学毕业了,我还在上小学,跟他的朋友都不认识。”
“那他到上海后跟你还有联系吗?后来找过你吗?”
肖丽仍然摇头,低声说道:“当时我只知道家里突然出了大事,爸爸气得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后来妈妈突然不见了,房子也被人收了,二哥去了上海,大哥回了老家,我被接到干妈家住。”
“你干妈还在吗?她跟你二哥有联系吗?”
“五年前去世了。”肖丽脸上浮现出些哀伤怅然的神情。
顾海滨从兜里掏出几张相片放在茶几上:“你看看这里面哪个是肖重阳?”
肖丽拿起照片一张张看着,看完一遍又看了一遍,好像自言自语轻声说:“变化这么大吗?我都认不出来了。”
“怎么?认不出来了?”
肖丽把照片递还给顾海滨:“抱歉,顾同志,我实在认不出来了。也许时间太长了,我记忆模糊了。”
顾海滨皱着眉:“你从小跟他朝夕相处,怎么会记忆模糊?那你还有以前的老照片吗?”
“你们稍等。”肖丽站起身进了里屋,里面传出夫妇俩低低的话语声和抽屉的开关声。没一会儿,肖丽拿着两张照片出来:“这张是我们三兄妹的合影,这张是全家福,这个就是我二哥。”
顾海滨看到照片,脑袋不由得“嗡”了一下,照片中的肖重阳跟他兜里那张“肖重阳”照片完全不是一个人!
他急忙从那叠照片中找出放大的“肖重阳”登记照,跟肖丽拿来的照片仔细比对,确实不是一个人,鼻梁、脸型、眼间距哪儿都不像!
他又把那张登记照拿给肖丽看:“这个人是你二哥吗?”
肖丽笃定摇摇头:“肯定不是!”
顾海滨震惊得半天没说话,脑子里萦绕着四个字:“冒名顶替”!那么这个假“肖重阳”真的有大问题。
过了一会儿,他才低声问:“肖老师,能不能跟我去趟上海?”
“可我明天上午还有课呢。”
“只是想请你去上海作个证,费用我们负责,作完证就送你回来。”
肖丽紧张起来:“是不是肖重阳出了什么事?他死了?”
顾海滨忙解释:“不不,可能跟你二哥没太大关系。我可以帮你向校长请几天假。”
肖丽看了眼墙上的挂钟,犹豫地说:“这个时候?”
顾海滨这才恍然,都快半夜十二点了。“那么这样吧,我先跟局里领导汇报一下,明天上午我到你们学校来接你,顺便帮你把假请好,你看行吗?”
肖丽无奈:“那好吧。”
顾海滨回到局招待所,立即拨通了朱青林家里的电话。“嘟--嘟”的长音响了好几声,听筒里才传来睡意浓厚的声音:“喂,找哪位?”
顾海滨一口气把找到肖重阳妹妹并辨认照片的情况说了一遍,电话那头的声音立刻高亢起来:“肖重阳?冒名顶替?!小顾,你马上把肖丽带回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