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天,工部的工匠前来通传,说是炉子已经做好了。张嫣听闻,迫不及待地前去查看。
到了工部,只见那新出炉的炉子精致美观,工艺精湛。张嫣一边轻轻抚摸着,一边在心里暗自赞叹:“果然是好炉子呀!工部的人真的是细心又手巧,谁说中国没有工匠精神,瞧瞧他们做的多好!”
随后,她又叫来几个小太监,吩咐道:“把这炉子小心抬到坤宁宫,给皇后娘娘送去。”
接着,她又转身跟工部的匠人说道:“这样的炉子,先做四五个吧。像那种大土炉子,越多越好。”
这时,一个工匠面露窘迫,说道:“娘娘,我就是这管事的,做是可以,但材料不够呀。”
张嫣一听,拍了拍脑袋,不好意思地说道:“哎呀,我这人光让你们做,钱都没付呢!真是我这两天太忙了,让大家见笑了。”
张嫣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工匠赶忙回答:“娘娘,我叫王孝龙,是管工部这些做工的。”
张嫣哦了一声,说道:“过几天小吴公公会过来给你跟你算账的。这种大土炉子你尽管做,越多越好,材料呀什么的小吴公公会管,小吴公公会跟你说的,你只管做好就行。”
那工部的匠人王孝龙高兴地笑了笑,说道:“娘娘,这下好了。”
张嫣又想了想说:“王孝龙,龙?不可能吧,龙是天家的称呼,怎么会?”
张嫣转过身问王孝龙:“龙,你这个名字……”
王小龙赶忙解释道:“回娘娘,我以前是叫王小,后来我做出了几件稀奇的玩意,皇上就给我赐了一个龙字,就叫小龙了。”
张嫣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跟李嬷嬷说道:“李嬷嬷,你去跟小吴公公说,让他处理工部做炉子的事宜,还有算账、拉铁的事情。”
李嬷嬷点了点头,说道:“娘娘放心,老奴这就去找小吴公公。”说完,便出宫去找小吴公公了。
张嫣则带着小梅和几个小太监去了坤宁宫。
许皇后见他们抬着个新奇物件进来,惊讶地问道:“嫣儿,你这是这是什么?”
张嫣见许皇后惊讶,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说道:“臣妾拜见娘娘。”
徐皇后拉着张嫣的手说:“嫣儿,不必多礼,快跟本宫讲讲,这到底是什么呀?”
张嫣笑了笑说:“娘娘,这是我让人新做的炉子呀。我思忖着冬天,您这寝宫,小卧室里面有地龙还算暖和,但是外面的客厅里面真的很冷。像这些下人们,还有其他做事的,您看,像打杂干粗活的奴婢们,手上都冻出了冻疮。还有浣衣局的其他人,如果生了这炉子,一方面能让大家暖和些,另一方面这炉子上也能烧热水,也能让整个宫殿都充满温暖不再有寒冷的角落。”
许皇后听了,感动地说道:“嫣儿,你真是有心了。总是想着法子为大家谋福利。”
张嫣说道:“娘娘,这都是臣妾应该做的。只要能让大家在冬日里过得舒适,臣妾也就安心了。”
说着,张嫣便指挥着太监们将炉子安放好,又亲自教宫女们如何生火、加煤。
不一会儿,屋子里就渐渐暖和起来。
许皇后感受着这温暖,说道:“嫣儿,你这炉子真是个好东西,本宫要好好赏你。”
张嫣连忙说道:“娘娘,能为您分忧,是臣妾的荣幸,不敢求赏。”
张嫣接着又说道:“娘娘,您宫里的宫女和嬷嬷们在使用这炉子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到了晚上,若是吹风,务必将这炉子熄灭,不然得安排值夜的人看守着。因为这炉子若是遇上吹风,风从烟囱里倒灌进来,房间里的烟长时间排不出去就容易使人中毒,这烟可是有毒性的。”
徐皇后点了点头,说道:“也是,有时候本宫,这宫里冬天生着地龙,即便如此,也听说有几个小太监中了烟毒。这事儿本宫知道其中的厉害。”
张燕赶忙说道:“所以呀娘娘,让大家都重视起来。晚上安排一个人值班,看到炉子烟多的时候,要么把炉子灭掉,要么打开窗户把烟散出去,这样就能避免危险,只要把烟散掉就没事了。”
徐皇后听后说道:“这样甚好,燕儿,像这样的炉子还有没有?我想给皇帝也送一个,还有赵王和汉王,也给他们各赐一个。”
张燕微笑着回应道:“娘娘放心,我已经吩咐了工部,他们正在加急赶制呢。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给各宫都配备上,让大家都能在这寒冷的冬天享受到温暖,也能避免因取暖不当而发生危险。” 徐皇后满意地笑了笑,拉着张嫣的手,连连夸赞她考虑周全、办事妥帖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原来是宫女和太监们得知有了这新炉子,都纷纷围拢过来,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感激。
这个冬天,因为这温暖的炉子,整个坤宁宫都充满了温馨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