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午后回到家中,享用了黄氏准备的杂粮粥和黑面饼。
萧老爹察觉到萧有为看起来有些疲惫,便向王氏使了个眼色,让她带萧有为去休息。
萧有为心里清楚,祖父或许要和父亲私下商议事情。
尽管他对了空大师与祖父的交谈内容,以及新购置的文房四宝充满好奇,但既然祖父不希望他参与,他便乖乖地跟着王氏回房去了。
王氏带着萧有为离开主屋之后,萧老爹又给萧正道和萧安民安排了一些活儿,把他们也支了出去。
随后,他与妻子、儿子开始交谈。
萧老爹没有把和了空大师的所有对话都讲出来,不过提到了大师的名字,这样能让黄氏更易接受他的计划。
即便如此,当黄氏得知萧老爹打算送萧正道和萧安民去镇上读书时,还是不禁皱起了眉头。
萧家虽没有大片肥沃的田地,却也有五六亩山地,种着葡萄、果树,树下还间种着高粱、大豆和红薯,这些都需要人力来打理。
十三岁的萧正道和十岁的萧安民都能帮着干些农活,现在两个孩子都要去读书,家里的农事该如何是好呢?
黄氏看着萧老爹,心里明白他的身体远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硬朗,自从经历了大地震,他的身体状况就大不如前。
然而,她也清楚丈夫看似温和,实则骨子里十分执拗,一旦下定决心,就很难更改,更何况他的想法还得到了了空大师的认可。
萧天宝却异常兴奋,从萧老爹购买文具的举动中,他就已经猜到可能会有这样的安排,如今得到证实,他激动地问道:“父亲,了空大师真这么说的吗?什么时候送他们去学堂?那有为呢?”
黄氏瞪了萧天宝一眼,以家里目前的经济状况,送两个孙子上学已然十分吃力,他竟然还想着把萧有为也送去,似乎完全不懂得钱财来之不易,更何况萧有为年纪还小。
被黄氏这么一瞪,萧天宝顿时反应过来自己太心急了,于是挠了挠头,露出憨厚的笑容说道:“有为年纪还小,不着急送他去读书。”
萧老爹抽着烟枪,不紧不慢地开口:“这件事确实得慎重考虑。两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肯定要区别对待。
先说说正道,他之前念过两年书,这几年虽说一直没荒废学业,但毕竟没有老师教导,每天还得帮家里干活,就算他既聪明又勤奋,也还是难免比同龄人落后一些。现在要让他重回学校,必须得找个合适的老师。
相对而言,安民这边我倒没那么操心。虽然他从没正式进过学堂,但这几年正道常常教他读书识字,那些课本他都已经背得烂熟于心了,就算直接送他去读书,也不至于跟不上学习进度。”
话说到这儿,萧老爹把烟枪放回嘴边,正准备抽上几口,却听到黄氏接连咳嗽,只好无奈地看了她一眼,随后默默把烟枪里的火熄灭了。
没抽成烟,他心里不甘,拿着已经熄灭的烟枪用力吸了几下,才稍稍缓解了烟瘾,在黄氏责备的目光注视下,最终放下了烟枪。
“你倒是讲讲你的想法。”
黄氏递给萧老爹一碗自家晾晒的野茶泡的水,催促着说道。
萧老爹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润润嗓子,便开始说起自己的打算:“供两个孩子读书确实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
这几天卖樱桃已经赚了五六两银子,再加上妆奁书篓的收入,估计有七八两了。除去近期的开销,我们手头还有五六两银子……”
说到这儿,萧老爹抬起头望向屋顶,不禁皱起了眉头。
家里的房子都急需好好修缮一番!虽说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但人手不够,就算加上孩子们,修房子还是得请人帮忙。
请人帮忙肯定会产生费用,虽说乡亲们帮忙不要工钱,可吃喝不能少,嗯,这部分起码得预留出二两银子。”
除了房屋修缮,家里日常也总有别的花费。
这些年,萧老爹对镇上私塾的费用了解得较为清楚:初次去拜见夫子,至少得准备一两银子,外加一些米面鱼肉之类的礼物;再算上书本文具的钱,大致估算下来,送一个孩子上学大概得预备二两银子。
如此一来,要是想同时送两个孩子入学,经济上恐怕有些吃紧,看来不得不动用乔家“慷慨相助”的那十两银子了。
从萧家的长远发展考虑,使用这十两银子似乎是难以避免的决定。
回想起萧有为那天指着银子说要给“妹妹”,萧老爹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要是可以,他也不想动用这笔钱。
萧天宝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向屋顶,听到那声叹息,原本高涨的兴致也低落了下来。
这个被当作家里最好的房间,如今已经破旧不堪,屋顶有透光的地方,墙壁也裂开了缝隙,更别提他和妻子住的那间屋子了。
萧天宝担心父亲改变主意,有些尴尬地搓着手说道:“爹,咱们家的房子确实得好好修一修了。明天我和正道、有为再去山里一趟,砍些竹子和藤条回来。后天就着手准备土坯和茅草。等材料都备齐了,我就请李海泉、赵大他们来帮忙,到时候还得辛苦娘准备些吃食和饮品。”
黄氏瞧了一眼屋子,轻声责备萧天宝:“我不过是搭把手,能有多累?倒是你们几个男人,既要砍竹子采藤条,又要割茅草挖黄土,你们打算啥时候开始干呢?”
说完,她看向萧老爹,毕竟萧家大大小小的事务一般都是萧老爹拿主意,像修缮房屋这种大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