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故宫的大门,就好像一下子穿越回了古代。红色的墙、黄色的瓦,
还有那些精美的雕梁画栋,到处都透着皇家的威严和气派,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和手艺。
“故宫以前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在这几百年里,一共住过24位皇帝呢。
每一位皇帝在这儿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这座宫殿紧紧连在一起。”
小悠一边走一边介绍,她的声音在这古老的宫殿里回荡,就像在给大家讲一个又一个古老的传说。
一位英烈摸着红墙,好奇地问苏墨:
“俺听说皇帝住的地方可讲究了,这大门上的一排排疙瘩,有啥说法没?”
苏墨就问:“小悠,这大门上的疙瘩是干啥用的呀?”小悠笑着说:“这叫门钉,它不光能让大门看起来更好看,还有讲究呢。
在古代,它代表着封建等级制度,皇宫的门钉是横九竖九,一共八十一个,这是最高等级的象征。
其他王公贵族家的门钉,数量和排列都有严格规定,不能随便乱来。”
在故宫里,英烈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串糖葫芦。
苏墨四人就像传话筒一样,不停地把英烈们的问题问给小悠。
小悠虽然觉得这些问题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挺简单的,但她被大家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感染了,一直都耐心地解答,没有一点不耐烦。
从故宫出来后,他们又去了颐和园。一进颐和园,眼前的景色就像一幅漂亮的画卷慢慢展开了。
湖水波光粼粼,山上绿树成荫,还有那些精致的亭台楼阁,互相映衬着,美极了。
小悠介绍说:“这颐和园以前是皇家的园林,是皇帝和后妃们休息、游玩、避暑的地方。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藏着很多历史文化。现在,它已经成了大家休闲游玩的好地方,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的美。”
一位英烈看着昆明湖,疑惑地问:“苏墨,这湖看着这么大,以前老百姓能来这儿吗?”
苏墨马上问小悠,小悠回答:“以前这里是皇家禁地,普通老百姓根本进不来。
只有皇帝、后妃、王公贵族,还有得到特别许可的人才能进来。
现在不一样了,它成了开放的公园,大家都能来这儿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感受历史和自然的融合。”
不知不觉,天黑了,路灯都亮了起来,燕京的夜晚变得热闹非凡。
大街上到处都是人,灯火通明,各种商店、小吃摊都开门营业,热闹极了。
小悠提议:“晚上的燕京也有不一样的味道,咱们去逛逛夜市吧。
那儿有好多特色小吃,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品,能让你们更了解燕京的风俗。”
大家听了,都高兴地同意了,脸上满是期待的表情。
来到热闹的夜市,各种各样的小吃摊、纪念品店摆满了街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空气中飘着各种美食的香味,有烤鸭的香味,有豆汁儿的酸味,还有各种糕点的甜味,闻着就让人直咽口水。
苏墨看着这些,突然想起了身边的英烈们,转过头对大家说:
“前辈们为国家付出了这么多,咱们买点燕京的特色小吃,让他们也尝尝。
让他们感受一下现在的生活,尝尝新时代的美味。”
大家都纷纷点头,心里对英烈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他们走到一个卖烤鸭的摊位前,苏墨大声说:
“老板,来五十只烤鸭!这烤鸭可是燕京的招牌,前辈们肯定喜欢。”
老板一听,惊讶得眼睛瞪得大大的,手里的动作都停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人一下子买这么多烤鸭。
他赶紧手忙脚乱地开始打包,嘴里还念叨着:“这么多,是要办酒席吗?还是有啥特别的用处呀?”
接着又在豆汁儿摊前,苏墨说:“来一百碗豆汁儿,再配上两百个焦圈!”
摊主差点把勺子掉在地上,他吃惊地看着苏墨,一边忙活一边嘟囔:
“你们这胃口也太大了吧!我摆摊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要这么多的顾客。”
还有驴打滚、艾窝窝、糖火烧,苏墨一下子买了上百份,装了满满几大袋子。
这些美食都是燕京的特色,每一种都带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找了个安静的角落,苏墨把这些美食一份份摆开。
他双手快速地做出一些奇怪的手势,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声音很低沉,好像在和什么神秘的力量交流。
随着他的动作,身上慢慢泛起一层淡淡的光,这光越来越亮,把这些美食都笼罩了起来。
原本普普通通的食物,在这光的照耀下,变得亮晶晶的,还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光泽,就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苏墨对着空气说:
“前辈们,现在可以吃了,尝尝这新社会的美味!这些都是新时代的好东西,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一位英烈拿起一只烤鸭腿,咬了一口,脸上马上露出惊喜的表情:
“哎呀妈呀,这味道,太香了!咱当年连想都不敢想能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这皮脆脆的,肉嫩嫩的,太好吃了!”
另一位英烈喝了一口豆汁儿,皱了皱眉头,好像不太习惯这个味道。可他又喝了一口,
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这味儿,真特别,刚开始喝不太习惯,可越喝越觉得好喝,还上瘾了呢!”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就在这个时候,苏墨眼角的余光看到几个黑影在不远处晃来晃去,他们的身影在黑暗里若隐若现,有点神秘。
仔细一看,原来是燕京地界的阴差。
苏墨站起身,朝着阴差们走过去,友好地打招呼:
“几位,跟了我们一路了,过来一起吃点吧。大家都是为了守护这一方安宁,不用这么见外。”
阴差们有点不好意思地走了过来,他们的步子有点慢,好像不太习惯和活人靠得太近。
为首的阴差说:“苏先生,我们是奉地府的命令,暗中保护您和英烈们,
这是我们的职责,不方便打扰你们。我们就在旁边守着,保证你们的安全。”
苏墨笑着摆摆手说:“都是自己人,别这么客气。
今天这么高兴,一起尝尝这些燕京的美食。这些美食可不只是好吃,还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呢。”
说着,苏墨把打包好的食物递了过去,眼神里满是真诚。
阴差们推辞不过,只好接过食物,尝了一口后,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苏先生有心了,这阳间的美食,我们好久都没尝过了。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还能吃到这么地道的味道。”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美食,一边聊着天,气氛特别融洽,特别温馨。
在这个热闹的夜市角落里,活人、英烈和阴差,因为这特别的缘分聚在了一起,一起感受着这人间的烟火气和温暖。
吃完东西,时间也不早了。小悠对大家说:
“酒店已经订好了,我们回酒店好好休息,明天咱们接着逛。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呢!”
苏墨这时对程潇说:“那我去你家借住一晚,行不?”
程潇笑着点点头,脸微微有点红,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特别好看。
大家各自散去,苏墨心里明白,这一天的经历只是个开始,以后还有更多好玩的、有趣的事情等着他们。
这趟带着英烈看新夏国的旅程,肯定会成为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回忆。
在这趟旅程里,他不光带着英烈们看到了新时代的繁华,自己也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传承的力量 。
回到程潇家中,苏墨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却久久难以入眠。
他望着窗外那被城市灯光映得微微发亮的夜空,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这一天的点点滴滴。
天安门广场上英烈们对五星红旗的好奇与敬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他们红着眼眶的缅怀与追思,
故宫里对古代皇家生活的惊叹与探究,颐和园中对古今变迁的感慨……每一个画面都无比清晰,仿佛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而夜市里,英烈们品尝美食时那满足的神情,阴差们放下拘谨后露出的笑容,更是让他觉得这一天充满了意义。
他深知,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旅行,更是对英烈们的一种致敬,对历史的一种铭记。
与此同时,陈风与林羽在酒店房间里,同样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见闻。
“你说那些英烈们看到现在的燕京,心里得有多感慨啊。”
陈风一边整理着相机里的照片,一边感慨道。
林羽点了点头,“是啊,咱们今天可算是见证了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明天还有更多精彩,真让人期待。”
两人怀揣着对明天的憧憬,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柔地洒在苏墨的脸上。
他悠悠转醒,简单洗漱后,下楼便看到程潇已经准备好了早餐。
餐桌上摆放着油条、豆浆和包子,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常美食。“
快尝尝,我特意早起做的,就怕你吃不惯外面的。”
程潇笑着说道,眼神里满是温柔。苏墨心中一暖,坐下来细细品尝这份充满爱意的早餐。
用过早餐,苏墨与程潇一同前往酒店与陈风、林羽会合。
小悠早已在酒店大堂等候,看到他们到来,笑着迎了上去:
“今天咱们去圆明园,那里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相信英烈们看了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众人点头表示赞同,便一同出发前往圆明园。
抵达圆明园后,放眼望去,残垣断壁在晨光中静静伫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小悠神色凝重地开始讲解:
“这里曾经是一座无比辉煌的皇家园林,汇聚了无数的奇珍异宝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却在列强的侵略下被付之一炬,化为一片废墟……”
一位英烈轻抚着那斑驳的石柱,眼眶泛红,声音颤抖地对苏墨说:
“娃,当年咱们国家弱,就被欺负成这样。你帮俺问问,现在咱们国家强大了,这些被抢走的宝贝,还能回来不?”
苏墨连忙将问题转达给小悠,小悠回答:“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追回流失海外的文物,不少珍贵文物已经回归祖国,
但还有很多仍在海外漂泊,不过我们从未放弃。”英烈们听后,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对国家的信任与期待。
在圆明园的西洋楼景区,看着那残缺不全的大水法和十二生肖兽首喷泉遗址,
又有英烈问道:“这些建筑当年肯定特别漂亮,现在就这么毁了,太可惜了。后人有没有想过把它们修复呢?”
小悠耐心解释:“对于圆明园的修复,一直存在不同观点。部分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而保留这些遗址,也是为了让后人铭记历史,时刻警醒自己。”
从圆明园出来,众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小悠见状,提议去鸟巢和水立方看看,感受一下现代建筑的魅力与活力,转换一下心情。
来到鸟巢和水立方前,眼前现代化的宏伟建筑让大家眼前一亮。
洁白的水立方宛如一个梦幻的蓝色水泡,充满了灵动之美;
而鸟巢则似钢铁编织的巨巢,展现出力量与气势。小悠介绍道:“这里是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国家的实力和风采。”
英烈们被眼前的建筑深深震撼,好奇地询问着关于奥运会的各种问题,比如运动员们如何比赛,奥运会都有哪些项目,中国取得了多少金牌等等。
苏墨和小悠一一耐心解答,让英烈们对现代体育赛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夜幕再次降临,燕京的夜晚依旧璀璨夺目。
今天大家决定去体验一下老燕京的胡同文化,漫步在狭窄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里,看着街边的四合院,听着老燕京人爽朗的笑声,
英烈们仿佛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对四合院的布局、老北京的传统习俗等充满了好奇,不停地向苏墨和小悠发问。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家传统的老茶馆。
苏墨提议进去坐坐,感受一下老燕京的茶文化。走进茶馆,古色古香的装饰,悠扬的京剧唱腔,瞬间将大家带入了另一种氛围。
服务员热情地送上香茗,苏墨为英烈们演示着如何泡茶、品茶,大家一边品尝着香茶,一边欣赏着京剧表演,欢声笑语回荡在茶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