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瞧眼前这情形,兆招娣这么优秀又漂亮,已经有两个人对你这位‘准女友’虎视眈眈啦!
兄弟,形势不妙啊!更何况这才只是个开始呢,等到下个学期开学,谁知道会不会有更多的男生像闻到花香的蜜蜂一样围拢过来。
别忘了,人家可是在华清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里面最不缺的就是那些长得帅又才华横溢的美男子哟!”
“我相信自己的魅力!”
陈润平的脸上虽然露出一丝苦涩之相,但嘴上却依然强硬,用力地回推了一下身旁的王彬。
只见他眼神坚定,仿佛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王彬见状,不禁笑了起来,拍着胸脯说道:
“你就放一百个心吧,兄弟我和慕丽肯定全力帮你,到时候要是真把人给追到手了,可别忘了好好感谢我哟!”
说完,还调皮地眨了眨眼。
听到这话,陈润平也跟着笑了起来,满怀感激地回应道:
“那可就全仰仗你们啦!不过嘛,我也希望你能早日追到慕丽哦。”
两人对视一眼,随即哈哈大笑起来,随后不约而同地伸出拳头,轻轻地对碰了一下,以此表达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的鼓励。
这时,陈润平转过身去,正准备登上火车。
然而就在他即将上车的那一刻,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猛地一个转身,迅速抱住了站在身后的兆招娣。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兆招娣毫无防备,瞬间羞红了脸。
陈润平将嘴巴凑近兆招娣的耳朵,轻声低语了一句:
“招娣,我非常喜欢你,一定等我。”
话音刚落,他便如同闪电一般松开双手,转身敏捷地上了车。
自始至终,他甚至没有回头看上一眼,只是高高地扬起右手,随意地挥动了几下,示意再见。
而此时的兆招娣,仍然沉浸在刚才那个拥抱所带来的震惊与羞涩之中,整张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周围的同学们目睹了这一幕,谁也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彼此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最后,在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大家纷纷散去,各自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暑假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兆招娣在这段时间里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但又倍感充实。
自从陈润平踏上军旅征程前往部队之后,他们之间便通过频繁的书信保持着联系。
然而,某一天,陈润平寄来的一封信却打破了这份平静。
信中提到他遇到了特殊状况,或许接下来的数月都无法再与兆招娣通信。
自那以后,整整几个月过去了,陈润平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毫无音信传来。
与此同时,兆招娣需要同时攻读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而且她还正在积极备战托福考试,以期能够顺利出国留学。
如此繁重的学业压力让她几乎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每天的生活都被学习填满。
另一边,叶文韬同样也在紧锣密鼓地为出国事宜做着各项准备工作。
由于两人都在备考托福,因此时常会因为交流相关资料而在校园内不期而遇。
叶文韬开始有意无意地寻找各种借口给兆招娣送去资料,以此创造更多与她相见的机会。每次见到兆招娣时,叶文韬总是难掩内心的喜悦和期待。
新的学期一开始,兆博几乎每一个周末都会雷打不动地前往兆招娣的家中。
每次一进门,他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嘴里不停地喊着:
“芳姨!”
那声音别提有多甜了,让人听了心里都觉得暖洋洋的。
不仅如此,兆博还迅速和兆招娣家里的三个小妹妹打成一片,相处得十分融洽。
然而,尽管兆博经常光顾兆招娣的家,可他与兆招娣真正碰面的机会却并不是很多。
这是因为兆招娣平日里除了吃饭时间会出现在餐桌前外,其他大部分时候她要么沉浸在图书馆那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里,要么就是独自待在书房中埋头苦读、奋笔疾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兆博眼睁睁地看着兆招娣一天比一天更加出色、更加优秀。
渐渐地,他意识到自己跟兆招娣的差距越来越大,就算自己拼尽全力去追求兆招娣,恐怕也是徒劳无功。
最终,兆博不得不无奈地告诉自己,将这份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才是最好的选择。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又迎来了寒冷的寒假。
刚刚结束紧张忙碌的期末考试后,兆招娣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托福考试的备考当中,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这场重要的考试之上。
原本按照计划,在过年前兆元打算带着兆招娣一同前往各个城市,对自家的产业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年终检查工作。
可是,由于兆招娣正全力以赴地备战托福考试,实在抽不出身来参与这次行程,于是这个计划只好暂时搁置下来。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这一年多已经过去,兆氏集团在这段时间里犹如腾飞之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此时的兆元正值壮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对于自家庞大的产业,他有着十足的把握和掌控力。
实际上,以兆元目前的能力和状态而言,他根本无需考虑让女儿兆招娣来接班家族产业。
因为他所精心布局的这些产业,虽然眼下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个周期最多也就是短短几十年而已。
在这几十年间,兆元自信满满地认为凭借自己一人之力完全能够挑起大梁,将产业继续做大做强。
相比之下,这位深谋远虑的父亲更期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投身于那些在未来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可能的专业领域。
毕竟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如果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产业,很容易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兆元觉得只要在孩子们需要创业的时候给予他们充足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起步;或者全力支持孩子们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那便是对子女们最好的关爱与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