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让满屋的人安静了下来,铁柱三人围着张大叔讨要查看。
无奈之下,张大叔瞪了他们一眼又看向远处的老张。“老张,你过来帮个忙。”
这几个小子围住了张大叔,而老张过来接收了四片肉。张大叔说道:“这是我侄子带给我的肉,现在交给你!”
小孩子们几乎流口水,而老张只能咽了咽口水。“交给铁锤的媳妇去做,加多半桶水再抓把玉米面,爆锅用这些肉碎就好。”
安排完毕,老张问张大叔弟弟何时来的。
张大叔坐在墙角卷烟回答道:“一大早来的。”
老张接过报纸继续卷烟:“城里也缺粮,还能让他爷爷吃好肉真不错。”
夸了一番后,张大叔骄傲地介绍了来福的工作情况。
铁柱疑惑来福叔叔的工作:“公安能随意出差吗?”
张大叔解释:“来福在铁路公安工作,可以四处坐火车。”
众人议论纷纷中午餐时间结束,每人都满意地离开了。
中午吃完饭,李龙看着老太太抱着孩子去午睡,便去厨房找李老爹:“爷爷,我去山里转转。”
老父亲担忧:“带上猎枪,但不要走太深,回来晚了家里人担心。”
李龙答道,“不会太深入的,打到猎物就顺带回。”
上山途中积雪厚重无人踏行,竹水管也都冻住。进入深山后越发清冷。李龙发现一个野猪窝,清理入口后布置了一个新的玉米陷阱,成功打倒了八只野猪。
完成任务后李龙准备回家,但遇到三只狼形成包围。虽然只有五十斤左右,但是非常饿,突然中间的一只发出口令,随后从林子里又钻出来四只。
冷静下来的李龙用两只左轮加上一只长枪射击,成功射杀数狼,最后追赶逃亡狼王并在其濒死之际补了一枪。
休息了一会儿后,李龙扛着两只狼回村。他知道如果让老人看到一定担心,所以路过家而不入直奔村委会。李铁、铁柱等人得知消息前来围观,李六激动不已。
李龙将猎物放地上并表示会把狼皮赠予父母,而其余肉分给村里。众人感动不已,而李六决定送李龙一块珍贵的牛黄作报答。
离开时李龙提醒李六不要告诉家里,以避免不必要的担心。李六笑着点头答应,并对来福细心的行为赞叹有加。
李龙迅速离开,以防事情传入家里耳中。
---
这样表述保持原文情节的同时调整了部分角色名字,场景和细节稍有变化。
“阿强,等会儿去叫人时别在村里喊,挨家挨户通知。”
李老六推开身前的李德福,对着门口的李铁柱交代道。
李德福翻了个白眼,心中吐槽:果然是个老六,还以为老头子激动得自己去叫人呢,原来是找帮手去了。
李铁柱望着屋内地上的狼,说道:“爸,你直接在村口敲大钟不就行了吗?这天寒地冻的,让我一家一家地叫什么呀?”
李老六气得瞪眼:“耳朵聋了是不是?刚才德福叔说的话你没听到吗?要是把老爷子惹下来怎么办?”
李铁柱嬉皮笑脸:“老爸,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就算你把钟敲坏了,爷爷都不见得理会你。”
这话逗得李德福笑出了声,觉得还真是像自己的爷爷做派,他高兴的时候就下山,不想来谁也叫不动。
李老六呵呵一笑:“我也确实是有点高看自己了,你就去敲吧。”
“大叔,你是真的打了两只狼?”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跑了进来问道。
李铁柱斜着眼瞥了他一下:“废话,你爸还能骗你不成?去通知大家吃肉吧!”
“我让你去,你干嘛指使他?”
李老六大声道,盯着李铁柱说。
李铁柱挺直腰板:“爸,你可以指使我儿子难道我就不可以指使我自己的孩子?”
李老六不服气:“可家里只有一双鞋了,你穿着一双,我穿一双,你说谁去通知?”
李铁柱立刻服软:“还是我去吧,我要脱了鞋晚上还上哪里去呢,不是要把脚趾头都冻掉了?”
李铁柱的儿子进屋搬弄着地上的狼。李老六对着李德福说:“来福弟,我是这样想的,这两张狼皮肯定给老人家送去,剥下来的狼肉分给村民们,骨头熬汤喝。”
“对了,如果都在食堂里一起吃肉肯定不够,分到各家每户更经济些。”
李老六边卷报纸抽烟边说道。
李德福点头同意,这个时代食堂用餐就是能省则省。李老六决定处理好此事,李铁柱敲响大钟后,村民们逐渐聚拢起来。
李铁柱解释打到了两头狼的事。李铁锹疑惑问道:「现在就要杀猪?」李铁柱摇头:“私自杀猪可是违法,等公社的人来再说。”
大家聚在大树旁。随后李老六介绍打到两头狼的情况以及村民该感谢的对象。“这肉有上百斤,卖了得好几百块哩。”
李铁锹点头:“多亏了来福哥。”
李崇刚从坡顶跳下来询问李来福是否安全。当得知没受伤,他舒了口气,并表示不会向奶奶泄露此事以免她担惊受怕。
村民们热情欢迎,围着李来福感谢。李来福发了一圈糖给大家的小孩们。妇女们都带着小孩前来拿糖。孩子们兴高采烈,但妇女们仍保持节制的态度。为了维持秩序,李老六要求按家庭依次分糖,而女孩得到特殊的照顾。李来福告诫不要从她们手上抢糖或记账索回。
李铁锤和铁锹等人忙着剥狼皮时,村民在边上观看热闹。李铁栓跪在地上磕头致谢李来福帮助他们一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并且让志伟得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新希望。
最后关于工作分配的话题,引起了李铁锹妻子的关注。李老六透露了村里的青少年适龄名单,大家都注视着李来福的最终决定。李铁锹媳妇惊讶中带有期待,她希望儿子能成为被考虑的一员。
李来福明白这种关心,于是告诉所有人,根据适龄名单选出合适的人参加工作是合情合理的安排,同时安抚每个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