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母有了身孕,婆家对她关怀备至,嘘寒问暖不断,还热心帮着寻摸工作。马老大进了城里的棉纺厂,虽说只是临时工,可每月能挣十五元。小姑也挺上心,给王氏在饭店找了活儿,虽说在后厨干的是择菜洗碗的杂活,一个月也有十元进账。这日子同以往土里刨食的农村生活相比,简直好太多了。马母心里盘算着,等手头再宽裕些,就把闺女接到城里来。
平日里,马老大两口子外出干活,家中孩子只能交给奶奶照料。这天,马二姑又登门了。彼时马老太家中,两个小侄女也在。众人正唠着家常,马二姑冷不丁讲起一件事儿来。
“西山城外,有户人家花五百元买了个媳妇,哪晓得那媳妇命薄,刚进门当天就没了。这不,那家不死心,现下打算出七百元,再买一个呢。”马二姑边说,边拿眼睛瞅着俩小侄女。马老太爷听着,目光也落到俩丫头身上,瞧着她俩生得眉清目秀、模样标致,心下便有了主意,二人悄然对视点头,已然商定好了细节,只等寻个时机行事。
这晚,家中一片静谧,众人都睡下了,偏生马小鱼起夜,路过长辈屋子时,把要卖她的话听了个真切。小姑娘心里“咯噔”一下,又惊又怕,母亲远在城里,她一个孩子,就算想反抗,能有啥用?这一夜,马小鱼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满心焦虑,搜肠刮肚地想办法,可直至天亮,脑袋里还是乱糟糟的,没琢磨出个可行的主意。毕竟她年纪太小,力量单薄,实在不知如何对抗这可怕的命运。
到了第二天,马二姑满脸堆笑,说是要带小鱼和大妮去自家玩,实则暗藏祸心。小鱼心里明镜似的,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她赶忙找来个小布袋,悄悄装了些草木灰,而后跟着出了门。
一路上,大妮浑然不知即将到来的危险,兴奋得很,蹦蹦跳跳地跟在奶奶和二姑身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小鱼则不声不响地缀在后面,看似乖巧,实则目光敏锐,边走着,边趁人不注意,时不时从布袋里捏出一撮草木灰,轻轻撒在地上。
行至半路,小鱼突然眉头紧皱,捂着肚子哎哟叫起来:“奶奶,二姑,我肚子疼,想去解手。”说罢,也不等旁人回应,转身就往路边草丛跑。待身影隐入草丛,她猫着腰,顺着来时撒下草木灰的路径,一路狂奔,逃离了这危险之地。
马大妮像只欢快的小雀,蹦蹦跳跳地跟着马二姑,小嘴嘟囔个不停,分享着村里那些琐碎趣事,二人边说边耐心等着上厕所的小鱼儿。
此刻,四周是实打实的荒山野岭,目之所及,尽是一片衰败景象。连绵的山峦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身披枯黄与褐棕交织的“旧衣”,山上的树木褪去了葱茏绿意,只剩嶙峋枝干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仿若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寂寥,满地的枯枝败叶层层堆积,被过往山风随意拨弄,发出簌簌的幽微声响,时有飞鸟匆匆掠过,惊起这死寂中的几缕“波澜”,旋即又隐没在远方。
小鱼儿却似离弦之箭,飞速奔跑,双手用力扒开一丛灌木,里头荒草茂密,她顺势趴下,身子紧贴地面,双眼警惕地透过草隙紧盯外面。心在胸腔里剧烈跳动,像急促敲打的鼓点,慌得没了节奏。
“小鱼儿,你好了没呀,该走啦!”大妮的呼喊远远传来,惊飞了树枝上的鸟儿,引得几声鸦鸣划破寂静。“这死妮子,跑哪儿去了,人咋不见啦!”大妮嘟囔着,匆匆跑回向马老太和马二姑报告这突发状况。
马老太和二姑立马扯开嗓子大喊:“马小鱼,小鱼,你在哪儿呢?快出来,咱得赶路啦!”三人四散开来,边呼喊边寻觅。眼见她们越逼越近,小鱼儿大气都不敢出,憋紧呼吸,身子瑟瑟发抖。恰在此时,一阵狼嚎悠悠传来,在山谷回荡。
“大妮,快回来,这儿有野狼!这死妮子,该不会被狼叼走了吧?”马老太慌了神,声音打着颤。大妮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二姑,咱快走吧,狼来了可不得了,会把咱都吃掉的!”马老太也连连点头,冲二姑递眼色,三人忙不迭逃离,身影很快隐没在山林小道。
小鱼儿在山里兜兜转转两天,又累又饿,先前偷偷揣兜里的昔日那块饼子早啃完了。双腿似灌了铅,脑袋昏昏沉沉,一步一晃悠,终是脚下一软,跌下山坡。
另一边,马大妮和二姑进了城。城里楼房错落有致,街上行人衣着时髦鲜亮。一个女孩袅袅婷婷走过,身着粉红棉衣、黑色长裤,路过时瞥来的眼神满是不屑。马大妮下意识拽拽打着补丁的衣角,满心自卑,又暗暗遐想,要是能在城里安家,穿上漂亮衣裳,定比这女孩还出彩。
马二姑瞧出她的窘迫,买了几个包子。马大妮接过,咬一口,鲜香汤汁溅到衣服上,那是从未尝过的美味。马二姑皱皱眉,旋即又堆起笑容:“难得来趟城里,就住两天,我带你们四处逛逛。”
大妮儿的二姑,夫家日子过得普普通通,丈夫在棉纺厂谋份差事,勤勤恳恳,一心盼着能在工作上寻个晋升机会。这棉纺厂厂长,家境优渥,独子却身患残疾,眼瞅着二十好几了,终身大事还没个着落,厂长夫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托人帮忙物色对象,还许下承诺,只要女方愿意,就给 800 元彩礼。重赏之下,不乏动心思之人。
有个男人,满心盘算着借儿女亲事攀附厂长,好为自己职场谋出路,竟不顾女儿已有对象,硬要将她送上门去。那姑娘性子烈,死活不答应,可拗不过父母施压。谁能料到,就在成婚前夕,姑娘不堪逼迫,服毒自尽了。消息传开,厂长家也落了个晦气名声,儿子还被传“克妻”,厂长夫人催着厂长再寻儿媳,愈发急切。
一日,厂长许长禄约了好友魏建新,也就是大妮儿的二姑父,酒过三巡,满腹委屈倾吐而出,顺势求魏建新帮忙介绍适龄未婚姑娘。魏建新心里犯嘀咕,“就厂长家那情况,谁家姑娘乐意?”但嘴上爽快应下,“行,我去问问媳妇娘家,乡下人没见过啥世面,说不定有愿意的,您要不嫌弃就成。”厂长赶忙接话,“只要未婚姑娘,乡下城里倒没啥分别。”
夜里,魏建新跟媳妇商量此事,媳妇思来想去,一拍脑袋,“咱家大哥家有俩侄女,只是年纪尚小,大妮儿虚岁十二,小妮儿八九岁模样,虽说稚嫩,可模样周正、性子乖巧。过几天领来给厂长瞧瞧,要是能成,大哥估计也乐意,厂长家条件摆在那儿,儿子虽说身有残疾,可家底厚实呀。”魏建新听了,眉头微皱,犹豫一番,终是点头应下,想着先探探大哥口风再说。
过了两日马二姑回了趟乡下,见到大哥大嫂都不在,就把这事透露给贪财的马老太,马老太面露喜色,俩个人便商量着把大妮和鱼儿弄城里来,老太太是想把小鱼儿嫁出去,因为不知道为啥,她就是看小鱼儿不顺眼。至于儿子媳妇儿那里,她压根都没当回事,这么好的事,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