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书带着金泽等几个人在公路边铲土和用石灰涂写大标语:“大批大斗促大干,一年建成大寨县。”一北京吉普车在艾书背后停下来,下车来的是县委兰忠贤副书记。艾书迎上前去递给他一支《兰雁》牌香烟,擦燃火柴给他燃烟,他说现在还不想抽,遂把烟别在耳朵上,眼睛往艾书身上扫视一眼后说:“文化人的劳动就是写标语这些,披肩都是干净的。”登上车,小车飞快地跑了。
艾书沉思:兰书记是嫌我的烟不好,还是批评我没参加生产劳动呢?
这披肩是此时劳动者最常见的一种穿着,它其实就是城里人穿的“马甲”式样。农村人的衣服最容易坏的就是肩膀、手拐、袖口。衣服烂了以后,补了又补,剪下袖子补肩膀是常见的。而后两件无袖衣合并,把小孩和老人穿弃的破旧衣服剪贴在夹层,最后用针线竖纳起来,一般都有两三斤重。别小看这个“披肩”,它用处很多:背物、挑担、扛物,有它搪着,少亏肉体;搭在头上可避大雨淋头灌顶,可遮恶辣阳光;休息时可垫坐地下;可代枕头;晚上无枕或枕薄时可用它代枕;被子薄时可搭在被面上加厚增温。
披肩是农村百分之百男人的必备品,有相当一部分妇女备有。干部参加劳动,基本上都是备有披肩。
艾书从九岁开始学挑水就穿起披肩了,20余年来,少说也换个七、八件。
这次艾书是“骑牛撞亲家”了。他这次换穿的披肩,是他的姨妈又是干妈来坐亲戚,艾母姨妹相逢,一再留坐。干妈是闲不住的人,不做事情不行,艾母遂拿了些老小穿的破旧衣服请姨妈给艾书缝补了这个新披肩。艾书背物品回家被汗水打湿,下河洗澡时又把它洗干净,哪知第二天就碰见了县委领导。本来不好的印象又增加了一分。
艾书接到临川县委发出的通知,地委要对临川县一年建成大寨县的中期检查,带队的是地委副书记、地革委主任郭祥;检查到区时,要集中区委区革委领导以及各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主任和区直机关主要负责人参加听汇报并听取指示。
艾书急忙向区委吉书记汇报。
听说,是郭专员亲自来检查督战,大家着实准备了一番。临川人都知道这郭专员很神奇,解放时,他就是临川军分区司令员了,解放后,转任地方临川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虽改为地革委副主任、主任,但大家一直称专员。说他枪法特准,打鸟要吓飞起来再打,一枪打中。检查工作,提问不按常理。据说,一次,他到某区检查工作,书记汇报中,他突然问“盐巴多少钱一斤?”把那书记问住了。那书记说不清楚也罢了,偏要耍小聪明说:“买盐巴这些小事,是女人们的事,我没过问。”可把郭专员惹火了:“怎么是小事?那一餐不给你盐吃行不行?这是老百姓天天都不可缺少的东西。你连多少钱一斤都不清楚,你关心老百姓疾苦吗?”随即又问:“你女人是干什么的?”那区委书记答:“大队妇女主任。”
郭专员:“大小也是个干部嘛。好啦,你这个区委书记别当啦,你和你女人换位置,你也去称盐打油买菜,体验民情。今天就换。”吩咐秘书:“立即办理,今天到此为止。”
他女人怎么能主持全区工作?后来是县委多次汇报,地委才答应免去这位书记的职务,换书记了事。
还有,今年年初,省委通知他到省去,书记要找他谈话。去后,晚上他到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家,部长很热情地接待当年的老首长。称老首长也是实情,他任副师长时,这李部长才是他部下的一个营长。逼去逼来,这李部长才告诉他:省委考虑他在临川工作30年了,研究调他到省主持人防办工作,一边工作一边休养。他说:“噢,培养你们起来就是这样对待‘老首长’的。你给省委马书记讲,叫我干闲职,我还要闲出病来,谢谢关心了。”说完,打起的旅馆也不住了,喊起驾驶员连夜赶回了临川。
吉光书记要艾书把全区开展农业学大寨的主体汇报材料整理出来,艾书把全区年报材料——这是最权威又最全面的资料,从区到生产队四级情况都有,交到书记手里,请仔细翻阅一下,以防老专员提问。吉书记说:“我在这个区已工作10来年了,随便提问,水到便开沟。”
设在区办公楼二楼边上的大会议室,能坐五、六十人,会议桌是两张乒乓球桌并排,可横可竖摆放。坐具,除正中有一张藤条靠椅外,其余三方是六脚长条木板凳。
汇报会场,郭专员径直走到正中,坐在藤条椅上,区委、区革委领导分坐在球桌两边,地委秘书坐在左首,区委书记坐右首,艾书坐在左尾,其他参会人员早就到齐坐定等候。
会议开始,郭专员右手示意吉书记:“汇报吧。”左手示意秘书:“好好记着。”说完把藤椅往后微移。双脚搭在球桌横挡上,背往后一靠,双手抱住后脑,双眼似睁非睁,像是休息又像是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