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耻辱和羞愤之后,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的所有人更有恐慌,现在已经不光一个一一四师团的事情,眼下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四十一师团和独立山地旅团也在中国军队的包围圈中。或许这些也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现在在忻口北的三个师团。
四十一师团和独立山地旅团不被歼灭的话,忻口北的第二十六师团、第三十六师团和第三十七师团也就无法停战北撤,否则就等于将四十一师团等两部完全抛弃。
而经过这么久的持续作战,物资已经基本耗尽,这三个师团再继续打下去的话也已经后继无力,等到一切都耗干的时候,这些部队也就失去了自保能力。
而这一带有八路军,有35军,有骑一军,此外还有四个旅,都守着交通线等着吸血,除非再派师团以上兵力,否则根本送不进来。
此时对于阎锡山布下的这个阳谋,他们都能想象到阎锡山眼中的嘲弄,是弃卒保车,还是全军覆没?
现在的博弈已经成了明棋,中国方面毫不掩饰的将他们的意图表露了出来。
可是这是个好做的选择吗?
这是一个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所有人都无法独善其身的选择。
一旦再有一个师团一个旅团被全歼,那么他们所有人都无法避免被影响。
可如果什么都不做,放任忻口北三个师团坚持到油尽灯枯,那么他们的下场,可以想象的到会更糟糕。
这是一个不能深思的选择,是一个让他们一想就浑身发寒的选择。
现在这已经不是华北派遣军的事情,已经是整个日本军部关注的事情。
日军现在可以将关东军的几个主力师团全部西调到山西,那么北上苏联的大战略布局就将打乱。
可是为了一个山西,将整个日本的大战略全部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来将走向何方更加不可测了。
那样日本或许真的要全部陷入中国战场之中,即使打败了这个从帝国留学回去的地方军阀之后,重庆中央政府的实力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也无法改变当下的僵局。
衡量再三,能够做的还是小修小补。
紧急将能够调动的部队全部调到前线,杉山元将关东军派出的为数不多的部队以及一些伪军都全部派往大同。
不过这点兵力,守住大同、张家口就不错,面对35军和骑一军的袭扰,又如何能打通交通线。只要大同还在手中,至少还能给前线部队留下一个退路。
日军大本营之前将二十师团调回朝鲜,这次决定将之再调回中国。不过军部又给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下了一个命令:务必保证帝国在中国的军力存在。
对于这种模糊不清的命令,有些人还在猜测意义,但是对于杉山元来说,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最大化的保证将部队保存下来,两害相权取其轻。
但是他们没有明确的命令,那么作为日军指挥核心的军部就是永远正确的,由此产生的四十一师团和独立山地旅团的覆灭,也和军部无关,都是以杉山元为主的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的责任。
这场军事冒险失败的责任,必须由华北派遣军来承担。
杉山元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选择,既然军部已经给了暗示,那么他必须无条件的执行。于是命令在忻口北的三个师团全部退出忻口战场,立即向大同转进。
为了增加这几个师团的自保能力,杉山元厚着脸皮向其他友军争取了一些运输机,现在必须通过空投来给这三个师团来增加补给,在军心已失的情况下,后勤再无法保证,那么对于部队而言,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
在这三个师团刚开始撤退时,守军没有出击,只是用重炮进行轰炸,待撤退的先头部队过了原平之后,中国军队阻击和追击的力度才大了起来。
经过几次大战,阎锡山的军事技能明显也得到了提升。在日军大军开动后撤之后才进行袭扰,此时犹如箭已出弦,侧后就是软肋,方便从这里袭击。
归途不比出征,尤其是失败而归,士气完全已泄,且空投无法投送炮弹,日军的火力基本上只能使用步枪射击,所以在中国军队的炮击之下,日军已经完全无法还手,往往一道防线就能阻挡日军良久。
而此时简直是骑兵的天堂,只要是在平地上,日军基本上无法阻挡在火炮和重机枪支援下的骑兵的冲击,前线部队基本上被屠杀。
日军炮兵在撤退时原本想保留下来所部火炮,所以带着它们一起后撤,为了拉运这些火炮而只能选择在平地处撤退。此时都成为了骑一军的盘中美餐,不少部队都来不及毁炮,就都做了骑一军的刀下亡魂。
其余的日军只能尽量在山区行走,防止骑兵的袭扰,但是这也没什么大用。
除了前有阻击外,阎锡山还派出作为生力军的85军前出追赶,在忻口防线上其余各军也都出动一个师来追击。
日军无奈只能前面进行突击,后面留下断后部队,冲锋的队伍损失不小,断后的部队也一支支被追击的中国军队吃掉。
被逼无奈,日军只能在夜晚列阵防御,白天在飞机掩护下撤退,用了近十天才退到大同,而此时,三个师团已经普遍减员近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