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黄庆增手里拿着高层领导的亲笔批示,心里盘算着:
“嗯,这试点范围嘛,得好好琢磨琢磨,到底要扩展到啥程度才刚刚好?”
“还有啊,这烫手山芋该丢给谁才合适呢?”
“江宇这小子,绝对是块好料,可他这才刚坐上正科的宝座半年,立马提拔到副处,速度是不是快了点儿?”
“小周!快去请孟祥斌书记来一趟。”
黄庆增朝着门外大喊了一声。
不一会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孟祥斌就敲门进来了。
“祥斌书记!这高层领导的批示你瞅了没?”
黄庆增笑眯眯地问。
“黄书记,我早看了。”
孟祥斌回答道。
“那你觉得咋样?”
“看来高层对江宇的想法挺买账的,只是这试点的范围,咱们得拿捏得恰到好处啊!”
孟祥斌摸了摸下巴说道。
“对啊,还有谁能担起这副重担呢?”
黄庆增补充道。
“这主意是江宇出的,换别人来挑这担子,恐怕不太合适。”
孟祥斌说道。
“江宇同志已经上手了一段时间了,也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就是他的级别嘛,让我有点纠结。”
黄庆增叹了口气。
“黄书记,您瞅瞅全国,二十多岁的处级干部多了去了,再说这可是高层领导亲自安排的任务,咱给江宇个副处,不过分吧?”
孟祥斌说道。
“好嘞,那就这么定了!”
“咱把章宁县作为土地流转、免除农业税的试点县,让江宇同志当县长助理,专门负责这事儿。”
“祥斌书记,你觉得咋样?”
黄庆增问道。
“我没意见,哈哈,江宇这家伙,简直就是坐火箭升职嘛!”
孟祥斌开了个玩笑。
“其实吧,我挺看好江宇的,这人正直、有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
黄庆增说道。
“黄书记,要不我去跟江宇聊聊?”
孟祥斌问道。
“嗯!我正有此意,你去跟他说说吧。”
黄庆增点了点头。
江宇现在可算是体会到了当一把手的辛苦,每天的工作堆得跟小山似的,办公室里人来人往,汇报请示的络绎不绝。
好在江宇懂得放权,这才没把自己累趴下。
这个乡长啊,有个好习惯,那就是从不揽不属于自己的活儿,这一点让林武心里头暖洋洋的,跟吃了蜜似的。
林武这段时间可真是忙得跟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各种工作堆得跟小山一样高。
虽然身体累得像被抽干了气的皮球,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为啥?
有线电视村村通,马上就能让每个村子都看上电视了;手机信号也全覆盖了,全乡人民终于告别了“通讯靠吼”的日子。
乡中学正紧锣密鼓地改造着呢,未来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可就好了。
还有商业街,也慢慢有了模样。
林武和乡亲们一样,亲眼看着江家凹乡一天一个样,心里头那个美啊,都盼着明天的好日子呢。
上午,江宇刚接完杨丹宁的电话,得知她出院了,心里头还琢磨着这杨丹宁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想着想着就忍不住乐出了声。
刚挂断杨丹宁的电话没多久,济北市市委书记孟祥斌的秘书钱一凡又来电话了,说下午三点得赶到市委,孟书记要找他谈话。
江宇正往省城赶呢,手机又响了,一看是季伟业的号码。
“季叔,有啥急事吗?”
江宇问道。
“江宇啊,接到市委的通知没?”
季伟业问。
“季叔,我正往济北狂奔呢。”
江宇答道。
“哈哈,看来你小子又要交好运了!”
季伟业心里头那个得意啊,觉得自己真是慧眼识珠,发现了江宇这个人才。
县长吴桂森也是往济北赶呢,他也接到了钱一凡的电话。
他这秘书出身的人,政治嗅觉那叫一个灵敏。
中央工作组一走就没动静了,今天市委书记突然召集他、江宇、季伟业一起谈话,肯定是跟土地流转有关。
看来江宇这小子又要升官发财了。
三点整,市委书记孟祥斌准时出现在小接待室。
大家互相问了声好,孟祥斌就开口了:
“同志们,今天把你们叫来,是有个文件要传达。”
“这是复印件,你们先看看。”
说着,秘书钱一凡就把复印好的高层领导的批示发给了每个人。
“省委黄书记指示,根据高层领导的批示,咱们章宁县要建成土地流转、免除农业税的试点单位。”
“这项工作由江宇同志主抓。”
“为了方便他在全县开展工作,任命江宇同志为县长助理。”
“正祥同志、桂森同志,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孟祥斌问道。
季伟业、吴桂森都连忙表态,说服从组织安排。
“嘿,江宇同志,有啥高见没?”
孟祥斌笑眯眯地看向江宇。
“组织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干!”
江宇爽朗地回答,一脸坚定。
“江宇同志啊,你还得继续兼任江家凹乡的党委书记,任命书马上到!”
孟祥斌拍了拍江宇的肩膀,笑着说道。
吴桂森在一旁看得直摇头,心里那个酸啊:
“瞧瞧人家江宇,这年纪轻轻的,都已经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想我当年这时候,还在办公室里给人跑腿呢。”
“江宇这小子,前途一片光明啊!”
江宇的任命消息就像插了翅膀,一下子就在章宁的官场传开了。
李光波听了,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我告了他两次,结果人家不光没事,还升了两级。”
“这还告个啥劲儿啊?”
于是,李光波也就死了心,老老实实当他的副局长,最后在环安局副局长的位置上安安稳稳退了休,也算是有个不错的结局。
江宇一回章宁县,就跟季伟业、吴桂森汇报了情况,接着就召开了全县乡镇干部大会。
会上,江宇那是精神抖擞,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了最高层领导的批示和省委黄书记的指示,要求各乡镇赶紧行动起来,把农业税减免、土地流转这些工作落实到位。
坐在台下的辛寨乡党委书记王有光,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两年前,江宇还在我手下当个小老师呢,现在倒好,人家都骑到我头上来了。”
“连宋伟书都跟着沾光。”
“我当初怎么就没把他挖到辛寨乡来呢?”
王有光现在后悔得肠子都悔青了。
会议一结束,各乡镇那是说干就干,农业税减免、土地流转这些工作在章宁县那是搞得热火朝天。
江宇呢,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天天在各个乡镇之间跑来跑去,没多久就晒得又黑又瘦。
回到家,江宇那是倒头就睡,连家里那如花似玉的大美女都顾不上了,好久没给她一点温柔了。
杨丹宁从省立医院出来后,打了个车直奔江家凹乡。
到了地方,她找了户人家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一个多星期。
她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在各村里转悠,见人就问对江宇的土地流转政策有啥看法。
这一采访下来,杨丹宁还听到了不少关于江宇的好事儿呢。
江宇的形象,在杨丹宁心中渐渐变得鲜活起来。
她时常回想起,江宇在车上温柔地搂着她的那一刻,还有在医院里,他略带尴尬却又不失细心地帮她整理衣裤的情景。
这些画面,就像电影一样,在杨丹宁的脑海里循环播放,甚至悄悄溜进了她的梦乡。
看来,这位少女的心里,已经悄悄为江宇腾出了一块地方。
没多久,杨丹宁一回京,就惊喜地发现,《人民日报》的二版整版都被一篇名为《出路――就在脚下》的文章占领了。
文章里,江宇在江家凹乡搞土地流转的故事被娓娓道来,还有那些乡亲们因为土地流转,生活和经济状况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丹宁还特意提到了江宇受伤后,全乡百姓自发去医院探望他的温馨场景。
这样一来,一个亲民、爱民、为民的好官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文章一出,全国都炸了锅。
减免农业税、土地流转这些话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
江宇这个名字,也一夜之间火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还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
看来,江宇这回是真的要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