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完了第一排的字,谢伯乐就已然面若死灰。
胤礽高声道,
“完颜·谢伯乐,户部六品主事,于十日前带着三万两银子去莲城购置赈灾粮,在新粮当中掺了两成陈粮,还自持身份,威胁莲城粮商,将粮价压至九成,回来后汇报的粮价却被他抬高了一成,贪污银钱七千三百余两,今日在此,本官判其斩立决!”
说罢,挥动手中军刀,一刀封喉。
温热的血液将胤礽的袍角打湿,甚至溅到了他的下巴上,与他冷凝的表情相互映衬,宛若修罗。
“胆敢朝百姓的救命钱伸手,这,便是下场!”
这一刻,无论是被胤礽召集起来观刑的官员,亦或是围上来看热闹的百姓,都觉得脖颈一凉,畏惧的眯起了眼睛,不敢再看。
胤礽把军刀还给那侍卫,吩咐郑黎将尸首收殓,与死去的灾民一起火化。
所有官员面面相觑。
对胤礽的狠辣无情,才有了清晰的认知。
汉人讲究入土为安,且得保留全尸,这样才能有下辈子。
而火葬对满人来说其实不算什么,但跟着灾民一起火葬就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
毕竟在他们眼中,汉人都是贱民。
满人怎么能跟贱民一起火葬呢?
这未免太不近人情了些。
事实上,若是出城采买物资的官员,贪污数额小于二百两,胤礽都不会追究,毕竟想让马儿跑,也得叫马儿吃点草。
若是他太苛求清白,反而让那些人不尽心办差。
至于贪至千两之内的,胤礽都会把人叫到跟前敲打,让他们主动把银子吐出来。
一般被胤礽叫去的,都羞于启齿。
所以胤礽明察秋毫的事情,就这样被隐瞒了下来。
敢贪这么大数额的,谢伯乐是头一个。
也会是最后一个。
三月底,积雪已经全部融化,灾区的重建也已经接近尾声。
几个县城的民生也都恢复的七七八八。
这日艳阳高照,胤禔穿着一身常服来到胤礽的住处。
一进门就瞧见胤礽正在算账。
胤禔一屁股坐在胤礽身旁,看着他在纸上画出一个个奇怪的符号,也没多少好奇。
这情形在这几个月当中他时常见到。
“我说老二,咱是不是该回京城了?”
胤礽写写画画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
“还不是时候。”
“又来了,这一个月里我次次来催你,你都这套说辞,能不能给我一个准确的时间?”
胤禔有些暴躁。
打从出发那天算起,到如今已经三个月了,他已经三个月没有见到自家福晋和两个女儿了。
再在豫州待下去,他会发疯!
胤礽抬眸看了他一眼,耸耸肩道,
“你要是等不及,可以先行回京,反正水路现在已经通畅了,从这回京不过十日就能抵达。”
胤禔:“……”
听听,听听!
这说的是人话吗?
“爷要是能走,爷早就走了,谁还窝在这等你?!”
要不是怕他一个人回去会被皇阿玛处罚,他早就溜了好吗?
明明上个月底就能动身回京城的。
胤礽微微一笑,
“那孤就没办法了,又不是孤逼你在这等着的。”
胤禔气的伸出拳头在胤礽眼前晃了晃,
“信不信爷揍你?”
胤礽贴心的把脸伸过去,
“来吧,孤保证不告状。”
“真的?”
“当然是真的,不过索额图会不会告状,那孤就不清楚了。”
“你……”
胤禔把拳头捏得吱嘎作响,最终也没敢冲着胤礽的脸挥上去。
胤礽把帐算完,深呼了一口气,
“赈灾银子总共盈余十三万六千一百两二钱,不错,还能干点儿别的事……”
这都要感谢灾区这几个县里的员外郎,要不是他们慷慨解囊,把所有身家拱手送上,朝廷拨的五十万两根本不够他嚯嚯。
胤礽把毛笔挂在笔架上,冲着胤禔道,
“走吧,孤带你去看看孤新养的宠物。”
胤禔嫌弃的摆摆手,
“爷不去!”
“那成,你自己在这儿待着吧,孤自己去。”
半个时辰后,马队停到城外的一处庄子的大门口。
门口有身着衙役服饰的人在把守,见到来人连忙上前迎接。
胤禔如同一个受了气的小媳妇儿一样,在胤礽之前下了马。
他并不喜欢坐马车,但胤礽觉得骑马太冷,两人就各乘各的。
闻着空气里弥漫的臭味,胤禔脸色更差了,
“爷有时候真的搞不懂,你费那么大功夫,养那些又脏又臭的东西到底为了什么。”
“自然是为了民生大计。”
胤礽抬脚往里头走,穿过大门,就看到了庄子的全貌。
此处乃是胤礽与城中那心怀仁德的富商赵岩旻,合作建成的猪场。
赵岩旻的庶子赵通收到消息后,很快便来到了胤礽的面前。
“通见过二位大人。”
胤禔脸色稍臭的哼了一声,算作回应。
若不是胤礽非要来这污糟之地,他这辈子恐怕都不会踏足这样的地界。
胤礽一边仔细观察着猪舍之内的情况,一边问道,
“起来吧,猪崽的长势如何?”
赵通满脸喜意,
“回大人,这几批猪崽的生长情况都不错,您说的喂熟食真的有用。”
胤礽微微点头,在猪棚里头转了一圈,瞧着精神头十足的猪崽,心情也颇为不错。
如今的养猪模式是照着养牛羊的方式来的,与放牧无异。
起初胤礽提起建造猪舍养猪的时候,许多人都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赵岩旻也不怎么相信他。
但胤礽赈灾的这几个月,赵岩旻也清楚这位钦差大人,是真心在为百姓考虑,所以犹豫了两天,就答应与胤礽合作创办猪场了。
他想着,哪怕他赔点钱,也不能惹怒了这京城里来的大官。
否则一家老小命不久矣。
前车之鉴血淋淋的摆在那呢。
由不得他不谨慎对待。
赵岩旻的心思,胤礽也能猜得到。
但他并不在乎。
反正养猪这件事半年就能出成果,到时候他们不信也得信。
其实养猪这事也是胤礽心血来潮,毕竟他打算在豫州待到五月,确认了鼠疫不会爆发,再回京城。
在这期间他总得找点事情干,否则没办法应付康熙的催促。
城外的砖窑还在运行着,胤礽把运作权交给了郑黎。
叫他拿砖窑的利润去养多出来的衙役。
郑黎自是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