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番话,铁其昌的心如刀绞,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随时都会决堤而出。
李达康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
他深深理解铁其昌的悲痛,漂泊异乡多年,终于有机会重返故里,却遗憾地发现,连亲人的遗骸都已无处寻觅,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哀伤与凄凉?
“铁老先生,逝者已安息,生者当自强。您的归来,无疑是铁山村的一大喜讯,也是我们整个官田乡的荣耀”,李达康轻声安慰道。
铁其昌微微点头,声音低沉地说:“我想在村里走走。”
于是,众人便陪着铁其昌漫步在村庄的小径上。
当他们来到村子中央时,那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随风摇曳,瞬间吸引了铁其昌的目光。
他的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时光,那时他与小伙伴们在老槐树下嬉戏打闹,无忧无虑。
“真没想到,这棵老槐树竟然还在”。
铁其昌感慨万千,树依旧挺拔,然而那些熟悉的面孔却已不在人世,只留下无尽的回忆与思念。
眨眼之间,正午的阳光已洒满大地,众人一同前往村支书铁大河那简朴而温馨的家中用餐。
当铁大河将饭菜端上桌时,铁敏终是忍不住,眉头紧锁,直言不讳:“我一直听闻内地人热情好客,怎么今天就用这猪都不吃的东西招待我们?”。
桌上,一盘寡淡的白菜,一盆稀薄的红薯粥,一碗朴素的炒豆子,无声地诉说着乡村的简朴与艰辛。
铁其昌却低沉地开口:“敏儿,你可曾知晓,爷爷当年连这都吃不上?”。
铁大河闻言,面露尴尬,连忙解释道:“铁老先生,您千万别介意,这是我们村里的家常便饭,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您,真是万分抱歉”。
这一切,实则是李达康暗中交代苏志国所安排,意在触动铁其昌内心的柔软之处。
试想,若你漂泊异乡数十载,功成名就后重返故里,却发现家乡依旧贫困落后,那份对家乡的深情,又怎能不令你心生怜悯?
李达康见状,连忙接过话题,试图缓和气氛:“铁姑娘或许是长途跋涉太过疲惫,心情不佳,还望大家莫要见怪”。
“官田乡虽条件艰苦,但人心却如这红薯粥般温暖,来,我们吃饭”。
说完李达康就带头喝起了红薯粥,又夹了几颗豆子放进嘴里细细嚼咽。
那样子丝毫不像是装出来的,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李达康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
殊不知,李达康前世就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什么苦没吃过?
他小的时候,能有一把盐巴炒豆子当零食,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因此,此时李达康的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众人看到这,心里不禁都对李达康佩服了起来。
铁敏也是没想到,李达康这个年纪轻轻的乡党委书记,竟然能面不改色的吃下这猪都不吃的食物,真是人不可貌相。
而一旁的铁其昌内心,也不禁对李达康有了一丝认同感。
饭桌上,铁其昌沉默不语,心中五味杂陈。他轻啜一口红薯粥,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唤醒了深藏的记忆。
那是妈妈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
想当年铁其昌年少时,家里穷的连饭都不吃饱。
那时的铁其昌,最幸福的时刻便是喝上一碗母亲亲手煮的红薯粥,那香甜的滋味,至今仍令他回味无穷。
这顿饭,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氛围中悄然落幕。
饭后,铁其昌决定去看看村里的小学。
抵达村小时,眼前景象令人震撼——校舍破败不堪,桌椅板凳残缺不齐,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
铁敏心中难以想象,那些孩子们竟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求知若渴。
铁敏自幼生活在优渥之中,出生时铁其昌已事业有成,她宛如被金钥匙开启的幸运儿,生活无忧,物质充裕。
贵族式教育、宽敞别墅、豪华座驾,无一不彰显着她的成长环境。
目睹此景,铁敏不禁发问:“李书记,难道乡里连翻修学校的资金都筹集不到吗?孩子们怎能在这般环境中坚持学习?”。
“铁姑娘,你有所不知,不只铁山村小学这一个学校是这样的情况,我们整个乡里的小学都是如此……”。
李达康闻言,神色凝重,缓缓道出官田的困窘现状,言辞间尽显乡里的贫困与无奈。
一旁的铁其昌沉默不语,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当他们看完那所简陋的村小时,铁其昌表示自己该回去了。
李达康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但还是微笑着答应送铁其昌返程。
在村口分别之际,铁其昌向村里人告别,并告诉他们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再回来看望大家。
听到这话,村支书铁大河心中不禁暗自嘀咕起来:“哼!好歹你也算是个大老板啊,如今看到咱们村子这般穷苦模样,居然连一分钱都舍不得掏出来,可真够吝啬的,简直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铁公鸡’嘛!”。
坐在回程的车上,铁其昌一直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突然间,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神情变得严肃而庄重。
然后,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李达康,认真地说道:“李书记,我决定给乡里捐赠六百万,专门用来改造乡里的学校和发展乡里的教育事业,你觉得如何呢?”。
李达康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无比欣喜的笑容。
他激动地握住铁其昌的手,连连道谢道:“哎呀呀,铁老先生啊,您这番善举实在是太令人感动啦!我代表官田乡全体的父老乡亲们,衷心地感谢您的慷慨解囊和高义之举啊!”。
就在李达康满心欢喜的时候,更大的惊喜接踵而至。
只听得铁其昌紧接着又说道:“另外,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咱们乡里贫穷落后的现状,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我打算额外投入五千万元资金,在官田乡新建一座现代化的电子厂,给村民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
眼前的铁其昌,不仅是一位远离故土多年的游子,更是一位心怀家乡、愿意倾囊相助的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