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暗门,一股沉寂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李小生跟着白衣老者步入一条狭长的甬道,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颗颗夜明珠,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这里是藏经阁最深处的练功区,平时连内阁弟子都无权进入。\"老者一边走一边说道,\"不过院长特许你在这里修习三天,可以随意翻阅任何典籍。\"
李小生心中一凛,知道这是难得的机缘。随着深入,甬道渐渐开阔,最后通向一个圆形的大厅。大厅四周都是高耸的书架,密密麻麻摆满了古籍。
\"老先生,不知该从何处开始?\"李小生问道。这里典籍浩如烟海,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三天时间根本不够。
老者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听说你修炼的是《浮生诀》?那就从东面第三个书架开始吧。记住,有些典籍年代久远,翻阅时务必小心。\"说完,他转身离开了,留下李小生一人在大厅中。
李小生按照指引来到东面书架前,发现这里的典籍大多与上古时期有关。他的目光被一本泛黄的竹简吸引,上面写着《太古遗文》四个字。
取下竹简,小心翼翼地展开。竹简上的文字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可以辨认。开篇便记载了一段惊人的内容:
\"上古之时,诸族并立,各有所长。人族擅变通,魔族善搏杀,妖族通天性,龙族掌水系,凤族司火道......\"
李小生眼前一亮。这段记载虽然简单,但已经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上古时期的力量体系远比现在复杂得多。
继续往下看,竹简中提到:\"诸族相争,天地受损。后人族得天道垂怜,创《浮生长生经》,可容万法,化诸族之长于一身......\"
\"《浮生长生经》?\"李小生心中一动。这名字与他修炼的《浮生诀》何其相似。难道说,《浮生诀》是这部上古经典的简化版本?
带着这个疑问,他开始翻找其他相关典籍。很快,在一本《道藏杂录》中,他又发现了一段重要记载:
\"《浮生长生经》分为九卷,首重水系,可化诸法。传闻此经有化水为火,化火为木之能。然世间仅存残篇,号为《浮生诀》,藏于何处不得而知。\"
这段记载印证了李小生的猜测。难怪《浮生诀》能与火族血脉产生共鸣,原来这部功法本就具备融合不同力量体系的特性。
正思索间,一本破旧的书册从书架缝隙中掉了出来。李小生捡起一看,是一本手抄本,上面记载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笔记。但其中一段内容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噬天教图谋《浮生长生经》已久,疑其欲破解九星锁天阵。此阵乃诸族合力所设,需不同属性力量方能催动。若得《浮生长生经》,可一人通诸法,独破此阵......\"
\"原来如此!\"李小生恍然大悟。难怪那些黑衣人对他如此感兴趣,想必是察觉到了《浮生诀》的特殊之处。
带着新的发现,他继续深入搜寻。在一堆典籍中,他发现了一本《九天密录》,其中详细记载了九星锁天阵的来历:
\"天地初开,混沌初判,有物无形,吞噬天地,诸族为之色变。后共议封印之策,立九星锁天阵,以九大族之力镇压。然此物终难根除,只得分其力量为九,分别封印......\"
这段记载让李小生背后发凉。看来噬天教的目标不仅是破坏封印,更是要释放那个远古时期的恐怖存在。
翻到书册后半部分,他发现了一张残破的地图。地图上标注了九处封印的位置,其中一处赫然就在北冥洲境内。
\"必须尽快弄清楚这些封印的具体情况。\"李小生暗暗思索。根据地图显示,九处封印分布在九天界的各个角落,每一处都有其特殊之处。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书架深处有一本装帧古朴的线装书。费了好大力气才将其取出,只见封面上写着《玄天络》三个字。
翻开书页,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书似乎记载了许多关于功法融合的心得,其中不乏一些精妙的见解:
\"水火相生,实则一体。水中有火之性,火中藏水之机。得其要者,可使水火同源,相辅相成......\"
这些内容正是李小生目前最需要的。《浮生诀》虽然已经开始展现出融合异系力量的特性,但还远未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这本《玄天络》的记载,无疑能给他很大启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小生完全沉浸在典籍的海洋中。直到一阵脚步声传来,他才惊觉已经过去了大半天。抬头一看,却见昨日那位白衣老者不知何时又回来了。
\"看得如何?\"老者问道。
李小生整理了一下思绪:\"收获很大,不过还有许多疑问。\"
\"疑问是好事。\"老者微微一笑,\"对了,这个给你。\"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枚玉简,\"这是一些特殊的修炼心得,或许对你有帮助。\"
李小生接过玉简,正要道谢,却听老者继续说道:\"你可知道为什么院长要让你来这里?\"
\"难道不是为了让我提升实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吗?\"李小生有些疑惑。
老者摇摇头:\"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些事情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就像你手中的《浮生诀》,它的来历或许比你想象的更加不凡。\"
李小生正要追问,老者却已经转身离去。他的声音在幽深的甬道中回荡:\"好好利用这三天时间吧,也许你能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
回望书架上浩如烟海的典籍,李小生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必须在这短短的三天里,找出更多关于《浮生诀》和九星锁天阵的秘密。
他的目光落在一本半掩的古籍上,封面上依稀可见几个模糊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