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转机乍现
宣府城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城墙上的明军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苦苦支撑,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与血腥气息。林缚身先士卒,他的战袍早已被鲜血染红,脸上也溅满了敌人和战友的血污,但他的眼神却依旧锐利而坚定,紧紧盯着城下如潮水般涌来的清军。
“将军,又一批清军冲上来了!”士兵的声音在炮火轰鸣声中显得微弱,但透着决然的勇气。
林缚挥剑砍倒一名爬上城墙的清军,大声吼道:“兄弟们,再坚持一下!我们身后是无数百姓的安危,是大明的万里河山,绝不能后退一步!”
此时,清军的火炮持续轰鸣,城墙上的防御工事不断被摧毁,砖石横飞,明军士兵们的伤亡在不断增加。赵宇浑身是血地冲到林缚身边,他的声音因为嘶吼而变得沙哑:“林兄,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的兵力和弹药都快撑不住了!”
林缚眉头紧皱,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宣府城一旦失守,北疆门户洞开,清军将长驱直入,大明的江山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士兵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大喊道:“将军,快看!远处有一支军队朝这边来了!”
林缚和赵宇连忙望向远方,只见尘烟滚滚,一支军队正快速逼近。起初,他们以为是清军的援军,心中一沉。但随着队伍越来越近,他们发现旗帜上绣着的并非清军的标志,而是大明的龙旗。
“是援军!是京城派来的援军!”士兵们兴奋地呼喊起来,疲惫的脸上重新焕发出希望的光芒。
这支援军的将领是孙传庭,他是大明军中的一员猛将,以善于治军和指挥作战着称。孙传庭快马加鞭来到城楼下,大声喊道:“林缚将军,我奉陛下之命,率两万援军前来支援!”
林缚心中大喜,连忙打开城门,迎接援军入城。孙传庭见到林缚,拱手道:“林将军,辛苦了!陛下得知宣府城危急,特命我前来相助。”
林缚回礼道:“孙将军来得太及时了,宣府城和大明的北疆就靠我们并肩作战了!”
孙传庭看着城墙上的惨烈景象,脸色凝重:“清军如此凶猛,我们必须尽快制定作战计划。”
几人来到城楼上,俯瞰着清军的阵营。林缚分析道:“清军的主力集中在西北门,他们的火炮给我们造成了巨大威胁。但他们连续进攻,想必也已疲惫,且后方补给线过长。”
孙传庭点头表示赞同:“林将军所言极是。我带来了一批新的火器和弓弩,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装备,加强城防,同时派一支精锐部队绕到清军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辎重。”
赵宇也在一旁说道:“好主意!我愿意带领这支部队,定要让清军尝尝被偷袭的滋味!”
众人商议已定,立刻开始行动。孙传庭带来的援军迅速登上城墙,替换下疲惫不堪的明军士兵,补充了新鲜的力量。同时,他们将新的火器和弓弩布置到位,对清军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赵宇则带领着一支由精锐士兵组成的突击队,趁着夜色,悄悄出城,绕到清军后方。他们沿着山间小路,小心翼翼地避开清军的巡逻队,终于找到了清军的粮草营地。
“兄弟们,为了大明,为了宣府城,冲啊!”赵宇大喊一声,带领士兵们如猛虎般冲向粮草营地。
清军的守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一时间,营地里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赵宇挥舞着大刀,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清军纷纷倒下。
与此同时,宣府城的城墙上,林缚和孙传庭指挥着明军,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明军的新火器发挥了巨大作用,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多尔衮在后方得知粮草营地被袭,大惊失色:“不好,中计了!”他连忙下令分兵回援。
林缚见状,心中大喜:“清军阵脚已乱,兄弟们,趁机反击,杀出城去!”
城门大开,明军如潮水般涌出,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清军在明军的前后夹击下,渐渐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
“撤!快撤!”多尔衮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军。清军如丧家之犬般,狼狈逃窜。
宣府城的危机终于暂时解除,士兵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林缚望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心中感慨万千。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是靠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更是靠各方力量的团结协作。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众志成城,才能抵御外敌,守护住大明的江山。正如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这场战争中,援军的到来是天时,宣府城的坚固城墙是地利,而全体将士和百姓的齐心协力则是人和。人和者,方能无敌于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