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大人突然间惊醒,不由自主地朝护国公郝仁投去求助的目光,内心的慌乱瞬间暴露无遗。
在廖氏案子的漩涡中,侯府的催促虽不紧迫,但郝仁的贿赂如雪花般纷至沓来,使得他决定暂且将此案束之高阁。他本想左右逢源,避免得罪任何一方,然而未曾料到,今日桑首辅与永定侯府之间的较量,竟然使他无辜背负了蒙蔽圣听的罪名!
皇上的脸色略显阴沉,语气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京兆尹,此案是否如你所言?”
这股怒火并非针对永定侯,而是直指京兆尹。
廖氏案子的证据已经确凿无疑,无需再审,而京兆尹却拖延日久,可见其在官场上的懒散与无为!
京兆尹心中叫苦不迭,他不过是一个从三品的官员,在京城这片权贵林立的江湖中,那些侯爷、国公爷的权势如同泰山压顶,他不是在背黑锅,就是在通往背黑锅的路上。
他双腿一屈,跪地认罪:“启禀陛下,事有先后,臣不能因为永定侯府的报案,便将百姓们的案件置之不理。但此事确实未及时上报,是臣的疏忽,还望陛下降罪。”
江颂宜目睹这一幕,不禁感慨良多。
【京兆尹这个职位,绝非易事。瞧瞧这位大人,不惧权贵,一心为民,这份清正廉洁的风骨,令人敬佩。然而,上一世抄家时,白银如山,一箱箱从府中搬出,那些全是京兆尹收受的贿赂。】
贿赂?还是白银?
用于充实国库,资助军费!
江鼎廉在听到江颂宜的心声后,原本漫不经心的眼神立刻变得光彩夺目,他看着京兆尹的目光,仿佛看到了一只待宰的肥羊。
皇上凝视京兆尹良久,终于缓缓开口:“事有先后,但也有轻重缓急之分。考虑到你心系百姓,朕便只罚你三个月俸禄。”
京兆尹虽然对失去的银子感到肉痛,但至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他连忙应声道:“臣谢陛下恩典!”
皇上轻轻一挥手,示意他退下,随即目光转向了杨贵妃,语气中带着一丝亲昵与询问:“爱妃,永定侯府既然已经将此事公之于众,毫无遮掩之意,你是否感到满意了呢?”
杨贵妃欲言又止,此时,江老夫人再次开口:“在那日离开翊坤宫之际,老身反复叮嘱玉窈,要她将事情的真相如实告知娘娘与四皇子。玉窈素来明理,料想她不敢有所隐瞒。”
此语一出,连江颂宜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难道老夫人打算将欺君罔上的罪名全部推到江玉窈的头上吗?她不是一直对江玉窈宠爱有加吗?莫非那天在荣恩寺,她撞见了廖氏与江玉窈的秘密交谈,从而心灰意冷?】
江老夫人仿佛听到了江颂宜的内心独白,只是微微冷笑。
谁曾说过她只会偏袒江玉窈?她在翊坤宫的言辞,都是为了今日的局面预先布局。
杨贵妃终于找到了宣泄怒气的出口,冷冷地斜视了江玉窈一眼,语气中透露着寒意:“本宫记得清清楚楚,那日老夫人确实对江二小姐有过明确指示,但事后江二小姐却对本宫只字不提。”
她其实并非刻意要挑剔永定侯府的过失,毕竟永定侯府掌握兵权,备受圣宠,是她为四皇子拉拢的关键势力。
她只是无法容忍四皇子的正妃之位被江玉窈这个出身不明的女子所占!这门婚事绝不能让她占得丝毫便宜。
江玉窈心中一沉,被杨贵妃那凌厉的眼神吓得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辛夷子固紧紧握住了她的手,低声安慰她:“别害怕,有本皇子在,一切都会没事的。”
江玉窈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嗯。”
江老夫人眉头微蹙,带着一丝责备的意味审视着江玉窈:“玉窈,你为何不遵从祖母的教诲?”
江玉窈局促不安地撇开了目光,眼神却如同被磁铁吸引般,紧紧地黏在了辛夷子固的身上。
辛夷子固内心的怜悯之情愈发浓郁,他满怀保护之意地将江玉窈挡在身后,语气坚定而深情:“江老夫人,你之所以对江颂宜的欺凌视而不见,原来是出于对玉窈身份的轻视。然而,即便侯府血脉对你们至关重要,我对玉窈的珍视却毫不动摇。母妃,是我不顾一切,为玉窈隐瞒了她的真实身份。”
辛夷子固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肩上,毫无保留地承担了下来。
杨贵妃此刻已看得清清楚楚,江玉窈自始至终都在企图混淆视听,侵占原本不属于她的婚约,她从未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世。而她的儿子,却还在盲目地为她遮掩。
杨贵妃心中愤怒至极,若非场合正式,群臣及家眷云集,她几乎要忍不住赏给儿子几个耳光。
站在一旁的江颂宜目睹这一切,不禁感慨万分:【辛夷子固这颗狗吃了都嫌的“恋爱脑”算是彻底暴露了。不过师父说得没错,就让他们去尽情享受那份甜蜜,何必担起治国重任,让无辜百姓陪葬?天下人的生命同样珍贵!】
江鼎廉和江老夫人虽然对“恋爱脑”的概念不甚了了,但他们对江颂宜的感慨深表认同。
四皇子确实缺乏承担国家重任的能力。
然而,皇上对他的期望却是无比的高远。
此时,皇上仍然笑容满面,赞不绝口:“好,我的儿子真是英勇无畏、有担当!”
皇上对自己的儿子总是带着宽容和宠溺的目光,无论何时都能发现他的优点。
与杨贵妃的期望不同,皇上并不希望四皇子娶一个家世显赫的正妃来助他夺嫡,而是希望他能找到一个真正懂得爱与责任的伴侣。
但皇帝心中,自然不愿目睹自己的子嗣整日觊觎那把龙椅。他可以将皇位传给他们,但那必须是在他撒手人寰之后,他主动赋予,他们方能接受。
因此,皇帝对辛夷子固选择迎娶心爱之人,而非出于权势而娶豪门千金,感到由衷的慰藉。至少这意味着,这位皇子并未觊觎皇位,不盼他早日驾崩。
听到父皇的赞誉,辛夷子固终于放下心来,他挺直腰板,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