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走出少府署,深吸一口气,咸阳城初秋的空气中带着凉意。
这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一个个都变成了温顺的绵羊。
他嘴角露出冷笑,随即唤来一名侍卫:
“去,立刻在全城的大街小巷都贴出告示。”
“就说三天后,在少府署门口设立窗口,给百姓们办理土地证,分发田地。”
侍卫领命而去,沈括负手而立,望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思绪万千。
不出沈括所料,告示一出,整个咸阳城都沸腾了。
百姓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好像是过年一般。
几十年来,他们祖祖辈辈都被地主压榨,如今终于翻身做主人,怎能不激动?
三天后,少府署门口就排起了长龙,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
沈括早早地就来到了少府署,看着眼前这黑压压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发放土地证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除了需要经商的百姓外,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都分到了相应的土地。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颤巍巍地接过土地证,老泪纵横:“祖宗保佑啊!我终于有自己的地了!”
一个年轻的农妇抱着孩子,激动地对着沈括磕头:“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青天大老爷!”
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欢呼声,赞美声,场面热闹非凡。
土地改革的成功让沈括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这几天他忙得脚不沾地,连胡子都忘了刮,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了不少。
回到府中,他沈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倒头大睡,直到日上三竿才被沈清的敲门声吵醒。
“哥哥!你醒啦!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城里逛逛吧!”
沈清的声音清脆如银铃,带着撒娇的意味。
为了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沈括决定陪着妹妹沈清上街逛逛。
咸阳城繁华的街道上,沈清开心的穿梭于琳琅满目的商铺之间。
沈括脸上带着宠溺的笑容,跟在妹妹身后,不时地掏钱买下她看中的小玩意儿。
“哥,你看这个簪子多漂亮!”沈清拿起一支嵌着珍珠的玉簪,在头上比划着。
“喜欢就买。”沈括毫不犹豫地付了钱。
“哥,你真好!”沈清开心地挽着沈括的胳膊,继续往前走。
兄妹二人逛得累了,便来到城中着名的穆雨楼吃饭。
穆雨楼菜肴精致,环境优雅,是咸阳城达官贵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沈括点了几道沈清爱吃的菜,兄妹二人边吃边聊,气氛融洽。
忽然,隔壁桌传来一阵抱怨声,引起了沈括的注意。
“这朝廷的税收真是越来越重了!再这么下去,我们这些小本生意可怎么做啊!”
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唉声叹气道。
“可不是嘛!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赚的钱还不够交税的!”
另一个商人附和道。
“我听说啊,过不了多久朝廷可能又要打仗了,这打仗的钱还不是要从我们这些老百姓身上搜刮!”
“唉,世道艰难啊!”
沈括不动声色地听着,心中却翻起了波澜,商人们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
他们几人愁眉苦脸,有的唉声叹气,有的借酒浇愁。
“各位,在下也做些小生意,对朝廷的税收政策也颇有微词。”
沈括突然开口道,他的声音不大,却足以让隔壁桌的商人们听到。
商人们纷纷转头看向沈括,眼中带着疑惑。
“这位公子是……”
一个商人试探着问道。
沈括微微一笑,拱手道:“在下沈二,只是一介布衣。”
“原来是沈公子。”商人们纷纷回礼。
“沈公子也觉得朝廷的税收太重了吗?”一个商人问道。
“确实如此。”沈括点点头,“在下也深受其害。”
一个身材矮胖的商人,借着酒劲儿,率先开口说:
“沈公子有所不知,如今这赋税,简直要了我们这些小商人的命啊!”
“一年辛辛苦苦,到头来,大半的钱都进了国库!”
“朝廷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简直令人不堪重负!”
第三个商人也忍不住抱怨。
“我听说,南方一些郡县,百姓甚至卖儿卖女,就为了缴纳赋税!”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商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抱怨声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沈括静静地听着,眉头紧锁,心中思潮翻涌。
这些商人的话,虽然粗鄙,却句句属实。
秦朝的赋税制度确实过于繁重,这也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再次举杯:
“各位所言极是,在下感同身受。”
酒过三巡,商人们渐渐散去。
沈括付了账,对沈清说道:
“清儿,你先回去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沈清乖巧地点了点头,独自离开了穆雨楼。
沈括目送妹妹离开后,转身走向少府署。
回到少府署,沈括立刻唤来刘安。
“去,把近些年大秦的赋税记录,还有百姓的交税情况,都给本官找来。”
刘安躬身应道:
“喏。”
他心里嘀咕,大人今日这是怎么了?莫非是穆雨楼的酒菜不合胃口?
不多时,刘安便抱着一摞厚厚的竹简回来了,竹简堆得比他还高,差点把他整个人都埋了进去。
“大人,都在这儿了。”
刘安气喘吁吁地说道。
沈括挥了挥手,示意刘安退下。
昏黄的烛光下,沈括开始翻阅这些记载着大秦赋税的竹简。
起初,他还能保持冷静,可越看,他的眉头就皱得越紧,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深夜,少府署的灯火依旧通明。
沈括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继续翻看着竹简。
他发现,大秦的赋税之重,远超他的想象。
商人们要交的赋税,竟然已经占到了国库的一半!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难怪那些商人一个个愁眉苦脸,借酒浇愁。”
沈括自言自语道。
他继续往下看,发现大秦连年征战,内忧外患,导致国库空虚。
为了弥补亏空,朝廷只能加大收税力度,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大秦的根基必将动摇。
“再这样下去,用不着等到秦二世上台,大秦就已经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