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
经过整整两年没日没夜、高强度的艰苦施工,郑国主持建造的那条规模宏大的水渠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所有工程!站在那雄伟壮观的大渠堤岸上,郑国极目远眺,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回想过去的七百多个日夜,无数工人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场景历历在目;每一块石头的铺设、每一铲泥土的挖掘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如今,看着眼前这条宛如巨龙般蜿蜒伸展的大渠,郑国知道自己和众人的努力没有白费。
郑国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临时搭建的营帐之中。他稍作歇息之后,便坐在案几前,提起笔来,一笔一划认真而又郑重地撰写起一封“贺信”。写完之后,郑国将其仔细封好,交给了早已等候多时的信使,并叮嘱一定要安全快速地送达咸阳城。
另一边,远在咸阳的江川收到了郑国所写的这封“贺信”。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马不停蹄地动身赶往章台宫向嬴政禀报这个喜讯。
只见江川快步走进大殿,来到嬴政面前后,连忙躬身行礼并双手呈上那封来自郑国的信件,满脸兴奋地说道:“大王,大喜啊!郑国负责修建的大渠已经全部竣工啦,这便是他专门派人送来给您的贺信。”
嬴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伸手接过信件缓缓展开阅览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原本严肃的面容渐渐舒展开来,最后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读完信后,嬴政不禁感叹道:“好哇!有了此条水渠,咱们关中这片土地必定会成为肥沃富饶、绵延千里的良田。如此一来,我大秦可揽六国之人入秦啦!哈哈哈!”
说着,嬴政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开始在殿内慢慢地踱起步来。
思考片刻之后,嬴政停下脚步果断地下令道:“传寡人的旨意下去,重重赏赐郑国以及所有参与此次水渠修建工作的人员!他们为我大秦立下了不世之功,应当得到应有的奖赏!”
没过多久,郑国便接到诏令,快马加鞭赶回咸阳城。到了城中后,他很快就得到了秦王嬴政的亲自召见。
在大殿之中,满朝文武大臣分列两旁,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当郑国步入殿内时,嬴政脸上露出了欣慰与赞赏之色,并当着众多臣子的面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郑国啊,你所立下的功绩,乃是千秋万代之功,寡人为你贺喜!!!”听到这番话,郑国心中激动万分,当即伏地叩首,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流淌下来。
而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嬴政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通水仪式来庆祝这一伟大工程的竣工。并且,他还将亲自出席这场盛会。
终于等到了开渠的那天,四面八方的老百姓们听闻这个消息后都兴高采烈地涌向渠边,想要亲眼目睹这历史性的一刻。放眼望去,只见嬴政身披龙袍,身姿挺拔如松,气宇轩昂地站立在高高的台子之上。他目光炯炯有神,俯瞰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高声喊道:
“寡人今日站于此,见证此渠通水,实乃心潮澎湃!此渠非为一人之功,乃万千子民齐心而成。往昔岁月,郑国率众人不畏艰辛,方有此渠。寡人观此渠,犹如见大秦未来之盛景。关中之地,有此水利,必成天下粮仓。”嬴政声音洪亮,响彻云霄,台下民众皆静静聆听。
“寡人之大秦,欲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然民生为本,此渠通水,是民生之福,亦是大秦根基稳固之兆。寡人望尔等百姓,勤耕细作,尽享此渠之利。寡人亦当以民为本,保大秦昌盛繁荣。”嬴政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寡人要告知天下,凡有功于大秦者,寡人绝不相负。郑国及诸劳工,寡人已重赏,今后亦不会忘记。寡人之大秦,唯贤才是举,只要肯为大秦效力,寡人定给予回报。今日此渠通水,象征着大秦迈向更强大之路的开端,寡人愿与众臣民共赴此荣耀征程!”
嬴政说完,大手一挥,示意通水仪式正式开始,台下顿时欢呼声响彻天地。
郑国听后,连忙再次跪地叩头谢恩,表示自己定当竭尽所能继续为大秦效力。紧接着,嬴政亲自拿起一把金光闪闪的剪刀,小心翼翼地剪断了系在渠道口处那鲜艳夺目的红色绸缎。随着“咔嚓”一声脆响,象征着大渠正式开始启用。
刹那间,清澈透明的水流宛如一条银练顺着渠道奔腾而下,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潺潺声。这些宝贵的水资源迅速滋润着沿途那些早已干涸许久的土地,仿佛给大地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看到此情此景,在场的民众们无不欢欣鼓舞,兴奋异常。他们振臂高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正在这热闹非凡之时,江川从人群中缓缓走出,只见他快步走到嬴政面前,躬身行礼后说道:
“大王,此渠意义重大,功劳盖世,臣请以郑国之名来为此渠命名,让后人永远铭记郑国的丰功伟绩!”
众人先是一愣,而后纷纷称妙。嬴政大笑道:“善,从今往后,此渠便名为郑国渠,以表郑爱卿之功。”
从此,郑国渠成为秦国繁荣昌盛的一大助力,郑国之名也永载史册。
仪式举行完后,嬴政江川等人便返回了咸阳。
秦国,章台宫
嬴政坐在王座上,对着江川说道:“如今大渠已成,关中粮足,如今关东六国粮价暴涨,百姓流离失所,当可令六国流民入秦,以收六国之民心!”
江川拱手应道:“大王圣明。”
很快,秦国正式颁布诏令,向天下宣告广纳六国流民。这一消息犹如一道惊雷,迅速传遍了各国边境。一时间,原本彷徨无助的流民们像是看到了希望之光,纷纷拖家带口,如潮水一般涌向秦国的边界。
江川派王绾负责安置流民之事,派蒙恬总管军队于秦国边境,防止流民入秦受六国阻拦。
王绾按照每家人数多少,分配相应的农田耕种,将流民分组给予粮种,合用的耕牛以助流民耕种,对于其中的老者和幼童也进行了妥善照顾。
在江川和王绾等人的精心筹划下,秦国成功地接纳并安置了大批六国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