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城中,李典的府邸静谧而安宁。
于禁听闻李典成功从博望坡逃回来,心中不禁一喜。
当下便他匆匆放下手中堆积如山的事务,朝着李典家中赶去。
李典将于禁迎进屋内,于禁一进门,便上下打量了一下李典。
见李典神色还算正常,身上也无明显伤痕,一直悬着的心不禁松了下来。
他略带愧疚地说道:
“曼成,幸好你能平安从博望坡归来。若是你出了什么事,我可就罪过大了。”
说这话时,于禁的眼神中满是自责与担忧。
李典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示意自己并无大碍。
他心中明白,当时战场上局势混乱不堪,身为三军主将的夏侯惇都已率先逃走,于禁又怎能在那种绝境中力挽狂澜呢?
“文则无需如此自责。实不相瞒,我能得以返回,并非自行逃脱,而是被那刘封释放,这才回到许都。”
于禁听了李典这话,不禁吃了一惊。
由于他早早跟着夏侯惇逃回许都,并不知晓后来独自返回的李典究竟经历了什么。
因此于禁一直以为李典和自己一样,也是趁乱突围而出。
“什么?曼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当时你没能及时逃出来?”
于禁满脸讶然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李典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
“文则,难道你还不清楚那刘封的手段吗?我哪有机会从他手中逃脱?
当时我直接被刘封生擒,满心以为再也回不了许都了。
可谁能想到,那刘封最后竟把我给放了,这才让我有机会重返此地。”
于禁闻言,微微沉默,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李典见他如此,不禁问道:
“文则,你在想什么呢?”
于禁忽然抬头,神情严肃地对李典说道:
“曼成,关于你曾被刘封俘获之事,万万不可向他人提及。
等司空回来之后,你再亲自向司空说明,明白吗?”
李典一愣,满脸疑惑地问道:
“为何要这样?我李曼成虽被刘封所俘,但绝没做出任何对不起司空的事,为何要隐瞒呢?”
于禁反问道:
“那曼成你能否说说,刘封为什么要放你回来?”
李典听了,那张儒雅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他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于禁赶忙接着说道:
“曼成,我不是不信任你。
只是你一旦说出曾被刘封俘获之事,必然会引发众人猜测,你究竟是如何被释放回来的。
到那时,即便你没有任何背叛司空的举动,也难免会遭人猜疑!”
李典闻言,仔细思量一番,觉得于禁所言极是,心中虽有些闷闷不乐,但还是无奈地点了点头。
于禁见状,赶忙转移话题:
“对了,曼成,你可知道,夏侯将军去了荀令君那里,把博望坡的失利全归到对方军师单福提前设下埋伏,我军不备中伏,这才导致大败。”
李典闻言,不禁一愣,看向于禁,诧异道:
“怎会如此?博望坡之战,难道不是因为夏侯将军轻率冒进,轻易与刘封斗将。
结果反被刘封击败,致使军心震动,随后对方伏兵尽出,才让我军大败的吗?
这场战斗中刘封的勇猛起到了很大作用,按夏侯将军这么说,岂不是完全抹去了刘封的所作所为?”
于禁点了点头,回答道:
“正是如此。夏侯将军纵横沙场二十余载,如今却败在刘封手上。
恐怕他是想避免此事外传,影响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所以才这般说辞。”
李典顿时焦急起来:
“可如此一来,其他人就不会重刘封!
文则,你应该知道,刘封此人,勇武不下关张!
其人应该引起重视!
如果按照夏侯将军所言,博望坡这一战,岂不是白白败了,没留下任何警示?”
于禁沉默片刻,缓缓答道:
“曼成,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清楚呢?
但你我毕竟是外姓将领,这种事如何处理,咱们听主将安排便是。”
说着,于禁转过头,看了看李典:
“既然曼成你并无大碍,我也就放心了。
你好好休息,我还得去统计此次战败的损失。”
说完,于禁便转身离开了。
李典望着于禁离去的背影,口中喃喃自语: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刘封此人,如果不能引起重视,日后,必成司空心腹大患!”
司空府内,荀彧送走夏侯惇后,独自一人在厅中踱步,心中暗自思量着应对之策。
夏侯惇此次大败而归,让荀彧意识到刘备军中的单福的确是个棘手的人物。
如若不尽快想出办法,恐怕会给曹操的大业带来阻碍。
想到此处,荀彧立刻命人去请程昱前来。
不多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一名身材消瘦的老者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厅内。
这老者虽已年近七旬,但身形挺拔,犹如苍松般屹立不倒,面容刚毅,神色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此人正是程昱,程仲德,现任尚书,拜奋武将军。
程昱一进厅,便开口问道:
“不知荀令君今日找我来,所为何事啊?”
他的声音有些嘶哑,充满粗砺的质感。
荀彧见程昱前来,脸上立刻浮现出亲切的笑容。
他命人搬来坐席,热情地说道:
“程公,快坐。今日找您前来,确实有一事相托。”
程昱微微点头,目光坦然地看着荀彧,说道:
“哦?不知何事?令君但讲无妨。”
荀彧笑了笑,目光深邃,问道:
“不知程公可知单福此人?”
程昱眉毛一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反问道:
“可是那刘备麾下的军师单福?”
荀彧微微点头,肯定道:
“正是此人。”
程昱神色平静,回答道:
“此人我亦知晓。其本名徐庶,乃是颍川人士,目前家中尚有老母。”
荀彧点了点头,忽然话锋一转,若有所指地说道:
“程公,我听闻徐庶此人有异才,如此人物,不能为国效力,实在是一大憾事!”
程昱何等聪慧,一听荀彧这话,便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
他轻轻点了点头,说道:
“荀令君的意思我明白了,此事包在我身上即可。”
说完,也不多做停留,便起身告辞。
荀彧见状,微微露出满意的笑容。
在他看来,程昱足智多谋,善于决断大事,虽性格刚戾,但处理徐庶这件事,再合适不过。
再说程昱离开司空府后,马不停蹄地开始布置。
他立即命人快马加鞭,前往徐庶位于颍川的老家,准备先将徐庶的母亲控制起来。
而后就可以其母亲的名义,命徐庶离开新野,返回颍川。
同时,程昱还安排向新野方向放出消息,公布了徐庶的真实身份。
并宣称徐庶的母亲如今十分思念儿子,急切想要徐庶返回颍川,试图以此来逼迫徐庶脱离刘备。
做完这一切,程昱悠闲地坐在书房中,品着茶,喃喃道:
“徐庶,不知这么一来,你还有什么办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