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闻言,心中一动,问道:
“父亲上表请刘琦兄长为荆州牧了?”
徐庶点头,说道:
“是的,只是据说刘琦身体欠佳,如今在江夏修养,荆州大权实则仍在主公手中。”
刘封心中暗自思忖:
“这刘备果然精明,一点有损名声的事都不做。
即便他已实际掌控荆州,仍要借用刘琦的名头。
不过,这对我而言,倒也是个机会。
他能借用刘琦的名头掌控襄樊,我便可以借用刘琦的名头收复荆南四郡。”
想到这里,刘封目光坚定地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便兵分两路。
一路由我亲自带兵,攻打武陵,继而南下零陵;
另一路则由文长领兵,渡江进攻长沙,而后南下桂阳。
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魏延更是摩拳擦掌,兴奋地说:
“少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拿下长沙、桂阳!”
周不疑也说道:
“少将军此计甚妙,两路并进,定能迅速拿下荆南四郡。”
徐庶微笑着说道:
“如此,大事可成。
少将军英武,又有诸位相助,荆南四郡指日可下。”
商议完毕,夜幕已然悄然降临,月光如水洒在江陵城的大街小巷。
刘封迈着沉稳的步伐,回到自己的府邸。
这座府邸在江陵城中颇具规模,是攻占江陵时,心思细腻的周不疑特意为刘封准备的。
踏入府邸,四周静谧无声,唯有庭院中透出一丝微光。
刘封轻手轻脚地走向庭院,只见黄月英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一个物件。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眼前的东西。
黄月英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衫,青丝随意地挽起,几缕碎发垂在脸颊两侧,更添几分灵动。
她时而用手轻轻转动着零件,时而歪着头思索,完全没有察觉到刘封的归来。
刘封见状,心中涌起一股好奇,也不出声,静静地在一旁观看。
他的目光落在那件与寻常犁具颇为不同的东西上,思绪不禁飘回到在新野推广玉米、番薯种植的时候。
那时,他便发现大汉普遍使用的直辕犁存在诸多弊端。
例如回转不便、起土费力、不利于深耕、适应性差,而且操作起来需要多人协作,效率低下。
后来在江陵再次推广种植这些作物时,他曾顺嘴向黄月英提及这些问题。
没想到,黄月英竟将此事牢牢记在心里,如今看样子,直辕犁的改进工作已接近尾声。
刘封仔细打量着黄月英改进的犁。
最直观的变化便是直辕变成了曲辕,犁辕的长度明显缩短,并且在辕头安装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如此一来,整个犁架变得小巧轻便,操作也更加灵活,无论是调头还是转弯,都变得轻松许多。
刘封心中暗自惊叹,这不就是无限接近于直到唐代才出现的曲辕犁吗?
看着看着,刘封忍不住开口说道:
“还可以改变牵引点的位置,使犁的牵引点、阻力点和牛的施力点处于一条直线上,减少不必要的力矩。
这样犁在耕作时会更加平稳,入土深度更均匀,也能更省力。”
黄月英下意识地问道:
“什么是力矩?什么又是牵引点、阻力点?”
话刚出口,她突然反应过来,猛地一回身,便看到了站在身后的刘封。
黄月英先是一愣,眼中瞬间闪过惊喜的光芒,她的嘴角忍不住上扬,想要立刻扑进刘封怀里。
但她又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双手紧紧攥着衣角,脸颊微微泛红。
刘封看着黄月英那惊喜又羞涩的模样,心中满是温暖与宠溺。
他走上前,轻轻握住黄月英的手,说道:
“月英,你看,这牵引点就是牛与犁连接的地方,牛通过这里发力拉动犁。
而阻力点就是犁在入土耕作时,泥土对犁产生阻力的地方。”
说着,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简单画了个示意图。
黄月英认真地看着刘封画的图,微微皱眉,似乎在努力理解。
刘封见状,继续说道:
“力矩呢,简单来说,就是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
就好比你用一根棍子撬石头,手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这就是力矩在起作用。
当我们把犁的牵引点、阻力点和牛的施力点调整到一条直线上,就能让牛的力气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犁也就更好操作啦。”
黄月英眼睛一亮,仿佛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她心中的疑惑。
她兴奋地说道:
“我好像明白了!就像我之前调整曲辕和犁盘,也是为了让犁更好操作,更省力。”
刘封笑着点头,说道:
“对呀,你改进的曲辕和犁盘已经让犁有了很大的进步,要是再调整一下牵引点的位置,那就更完美了。”
黄月英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拉着刘封的手,急切地说道:
“那我们快试试,看看效果怎么样。”
刘封看着黄月英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心中满是欢喜,说道:
“好,我们一起。”
两人立刻走到改良的曲辕犁旁,刘封动手调整牵引点的位置。
黄月英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时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牵引点的位置终于调整好了。
刘封示范着拉动曲辕犁,感受着它的变化,说道:
“月英,你看,现在是不是感觉更平稳了,而且拉动的时候也更轻松了。”
黄月英接过刘封手中的缰绳,亲自尝试了一下,惊喜地说道:
“真的呀,这样一来,耕地就更轻松了,农民们肯定会很喜欢。”
刘封看着黄月英,眼中满是爱意,说道:
“这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把我随口说的话放在心上,努力改进,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成果。”
黄月英脸颊微红,低头说道:
“我只是觉得你说的那些问题确实影响耕种,就想试试看能不能解决。”
两人静静地站在庭院中,看着眼前的曲辕犁,心中满是成就感。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给周围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蜜的气息。
不知过了多久,黄月英似乎看够了,终于回过神来,主动开口问道:
“你刚才说的还有什么入土深度更均匀,这是怎么回事呀?”
刘封微微一笑,再次耐心地解释道:
“当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时,牛的拉力更均匀,犁受到的力也更稳定。
这样在耕地的时候,入土深度就能保持一致,种出来的庄稼也会长得更整齐。”
黄月英恍然大悟,说道: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随后,黄月英再次投入到曲辕犁的完善之中,她仔细检查着每一个部件,确保曲辕犁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刘封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黄月英,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在他眼中,此刻专注于发明创造的黄月英,是如此的迷人。
不久,在黄月英的精心调试下,再次改良的曲辕犁终于问世。
刘封看着眼前这件凝聚着黄月英心血与智慧的耕作利器,不禁感叹道:
“原本要到唐代才出现的东西,如今竟提前现世了。再配合上玉米、番薯,江陵定会更加富庶。”
很快,刘封便将曲辕犁展示给周不疑、徐庶、邓艾等人。
邓艾目光敏锐,一眼便看出曲辕犁的精妙之处,以及它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影响。
他激动得说话都有些磕磕绊绊:
“少…… 少将军,此…… 此举又将闻名天下啊!”
刘封只是谦逊地笑了笑,说道:
“这曲辕犁乃是黄姑娘改进的,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然而,不论刘封如何谦逊,随着曲辕犁在江陵的广泛推广,田间的农民佃户们在使用过后,立刻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
原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耕地工作,如今变得轻松高效。
而刘封,因为积极推广这一先进农具,他的名望也在江陵百姓心中急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