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中试的三百名贡士,情绪高昂地来到了承天门外的长安左门前等候入宫殿试。
只要不在殿试的时候作死,他们铁定都会是天启八年进士,只不过是名次先后的问题。
就算最终不是三鼎甲,殿试结束之后,翰林院还有一次招录庶吉士的考试,考上了依然有入阁辅政的机会。
临近开考,朱由校在一众护卫与宦官的簇拥下,来到了去年八月刚完工的建极殿。
有时候想想,原主朱由校在国家危难之际花了近六百万两银子来重修三大殿,真不是一件什么值得夸耀的政绩。
原主都没来得及享受就挂了,还落得个“木匠天子”的骂名。
朱由校神色如常地登上平台上的龙椅,等待着一众监考的内阁大学士与礼部堂官及三百名应试贡士的大礼。
行完礼后,内阁首辅黄立极出列道:“禀陛下,天启八年戊辰科的会试已经结束,共录用贡士三百人,请陛下赐下殿试考题!”
“准!”
接着,朱由校看向了一旁的司礼监掌印王体乾。
王体乾向前一步,展开卷轴开始高声唱道:“奉天承运皇帝,制约......今科殿试考题有二,一曰平靖北虏,二曰国富民强,三百贡士可二选其一,钦此!”
平靖北虏?
果然猜中了!
国富民强?
怎么还有一道?
二选一?
这皇帝可真会玩!
出这两道题并没有花费朱由校太多的精力,题目看起来简单,但要想脱颖而出,恐非易事。
王体纯念完考题,礼部主事们纷纷开始给考生们发放答题纸。
这一科殿试的考生,也是在三大殿于万历二十四年被焚毁后,第一次重新返回建极殿考试。
之前的殿试基本都在文华殿开考,或者干脆在皇极门前的广场上进行,条件自然无法与宽敞明亮的建极殿相比。
因这一科没什么能让朱由校感兴趣的大才出现,所以朱由校在开考不到半个时辰后,便索然无味地返回了西苑。
考生们交完卷后,以内阁首辅为首的读卷官们,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们的读卷之事。
殿试的贡士都是天子门生,而且只能是天子门生,所以批阅考卷的考官不能再叫考官或阅卷官,而是叫读卷官。
而参与读卷的读卷官,朱由校选定之人除了内阁四位大学士,还有六部九卿的话事人一同参与读卷。
三百份考卷被糊名后,就没有再誊抄,而是由十三名读卷官共同品评,重新选定名次。
戊时三刻,正在假寐的朱由校被王体乾喊醒,“皇爷,黄首辅他们过来了!”
朱由校睁开双眼,调整了下坐姿后,朗声开口道:“好,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以黄立极为首的四位内阁大学士与礼部尚书李腾芳鱼贯而入到了朱由校的书房。
考卷被分成了两摞,一摞十份,剩下的构成了另外一摞。
朱由校右手食指指着十份考卷的一摞笑道:“想必这是诸位爱卿从三百份中挑选出的最优秀十份考卷了!”
黄立极笑着回道:“陛下圣明,这十份考卷的确是其中文章写得更好的!”
朱由校拿出最上面的三份道:“想必这三份是你们选出的三鼎甲了!”
黄立极谦虚道:“三鼎甲当由陛下决定,臣等不敢擅自做主!”
朱由校没有多做纠结,看向一旁伺候的王体乾道:“先把这三份都打开,让朕瞧瞧都是哪些大才!”
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会尊重读卷官们的推选结果,皇帝会在他们推选的三鼎甲中重新进行排序,若觉得对这三份卷子都不满意,还会从剩下的七份卷子中挑选三鼎甲。
要是还不满意,才会从另外的二百九十份卷子中挑选。
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多,除非皇帝想更换内阁大学士了。
现在的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与李国普四人,虽然不是什么历史上的名臣,但也算是精干之臣,最起码不会像东林党的那群伪君子们一样,整天就知道中饱私囊、排斥异己。
现在的四人只用打好辅助就可以了,朱由校并不需要他们发挥太多的主观能动性。
朱由校没有急着翻看三人文章,而是看起了三人的名字,分别是来自陕西西安府韩城县的解胤樾、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的金声和浙江嘉兴府嘉善县的曹勋。
曹勋?
“朕没记错的话,会试的会元是叫曹勋吧?”
李腾芳出列答道:“陛下圣明,的确叫曹勋,而且还是前左都御史高攀龙的高徒?”
“高攀龙?”
这就有意思了,高攀龙学生的考卷不仅是会元,还成了殿试的三鼎甲。
朱由校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将曹勋的考卷扔到一旁置之不理,“这个来自陕西韩城的解胤樾跟天启二年时拒绝赴任辽东巡抚的解经邦又是什么关系?”
李腾芳心里感觉很不妙地低声回道:“解胤樾乃解经邦之子!”
又是一个朱由校不喜之人的后人,朱由校将他的考卷也扔到了曹勋考卷一起。
“这个来自徽州府休宁县的金声呢?”
“回陛下,这个金声虽是徽州府人,但他却是在湖广武昌府嘉鱼县出生与成长,父亲只是个普通生员!”
这种好,朱由校最喜欢这种没有复杂家族势力的进士,关键还是在非东南长大。
但朱由校面上不显,只是轻点了下头后,认真看起了金声的考卷。
金声选的考题是“国富民强”,对于堆叠的华丽辞藻,朱由校自然是一跳而过,认真看起了如何国富民强。
虽然朱由校最想看到的东西没看到,但也看到了清丈田亩、整顿盐政与开关贸易之类的想法。
看完金声的考卷后,朱由校单独放在了另外的位置,之后拿起了排在第四的考卷。
一口气看完剩下的七份考卷后,朱由校从中选出了金声、冯元飏与何瑞徵三人的考卷。
王体乾见此,马上非常有眼力见地将已经蘸好朱墨的朱笔递给了朱由校。
朱由校拿起朱笔,依次在三人的考卷上写下了第一甲第一名、第二名与第三名的朱批。
御批了三人的排名后,朱由校放下朱笔,朝下面的黄立极说道:“剩下的考卷名次,你们看着次第排之吧!”
见皇帝没有继续“作妖”,黄立极悬着的心马上放下了,和其他人一道,躬身答道:“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