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现在仍有不少人私下鼓动科道言官让皇爷不要御驾亲征!”
朱由校抬头看向魏忠贤道:“哦?可知道都是哪些人?”
“内阁和六部堂官都有!”
“对于有人提出让信王监国,你怎么看?”
魏忠贤赶忙劝道:“皇爷,不可,信王曾经差点御极天下,若现在让他监国,老奴担心会进一步助长他不该有的野望!”
“但朕亲征了,朝堂也不能一日无主!”
“皇爷,可册立太子,以正国本!”
“四皇子与五皇子年幼,而且皇后尚有受孕机会,现在册立太子,是不是有点早了?”
“皇爷,您曾经有册立过三皇子为太子的先例!”
“那万一皇后后来又生了嫡子呢?”
魏忠贤极力压低声音道:“皇后不能再生嫡子!”
魏忠贤话,让朱由校一时陷入了沉默。
他希望皇后张嫣生下嫡子吗?
以前的天启帝不希望,现在的他还希望吗?
说实话,他也不是很希望。
虽然现在的张嫣已经有所改变,但谁知道她会不会是下一个孙太后或张太后?
他不敢赌,也赌不起!
“此事容朕思虑一二,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朕亲征的时候,信王必须跟随!”
魏忠贤笑道:“皇爷英明!”
第二天,朱由校召集了内阁四人,商议监国之事,至于立太子,朱由校还无法下定决心。
“朕御驾亲征之后,朝堂不可一日无主,诸位爱卿皆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人你看我我看你,这可是牵涉皇权归属问题,他们一下子不仅脑袋疼了起来,蛋也跟着疼了起来。
要是言语失当,轻则罢官夺职,重则斩首连累全家。
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起源于皇帝要御驾亲征。
袁可立这个性情耿直之人率先出列答道:“禀陛下,臣私以为陛下不该御驾亲征,有您坐镇京城,自然不会有这方面的任何担忧!”
李国普也出声道:“陛下,臣以为袁阁老的劝谏十分有理,由您坐镇京城,大明京师稳如泰山!”
张懋修这个古稀老臣也出声附和道:“老臣附议!”
朱由校轻皱了下眉头后,看向黄立极道:“黄首辅,你以为呢?”
“陛下,臣...臣附议袁阁老之言!”
“建议无效,再想其它法子!”
再次被皇帝一口回绝,四人的眉头再次皱得老高,当臣子的最怕皇帝犯轴的时候。
又是袁可立率先开口道:“陛下,既然您非要御驾亲征,那只能选择合适的监国人选!”
“哦?那你以为选谁合适?”
“按照皇明祖训,信王殿下是最合适的人选......”
袁可立的话还没说完,张懋修这个东林党的老仇人立马高声反对道:“禀陛下,老臣反对,信王殿下有过僭越之举,不可再选为监国!”
紧接着,李国普这个阉党也出声附和道:“陛下,臣附议!”
而黄立极这个文官中的所谓阉党头子,自然最不愿看到信王监国,“陛下,臣也反对,京城之中除了信王,现在还有瑞王、惠王与桂王,他们也是合适的人选!”
见自己被误解,袁可立赶忙为自己辩解道:“陛下,三位阁老误会臣了,臣的原本意思是除了信王殿下,在京的另外三位亲王也适合监国。
此外,陛下现在已有皇子出世,当早立国本!”
袁可立的话音刚落,人老心不老的张懋修再次抢答道:“陛下,若能早立国本,所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李国普与黄立极也马上附和道:“臣附议!”
虽然他们很可能看不到储君登基御极了,但他们可是有子侄为官的,这份拥立之功,迟早能返还到他们的头上。
“不准,皇后正值青春,尚有生育嫡子的机会,若早立国本,嫡子又该何去何从?”
黄立极出声道:“陛下,自从皇长子薨逝后,皇后再无受孕记录,臣之言虽有冒犯皇后,但臣还是不得不据实说来!”
对于与东林党有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皇后,黄立极这个阉党头子自然不希望看到皇后儿子被立为储君,甚至连有皇子都不希望看到。
李国普也出声补充道:“陛下,可将皇四子交由皇后抚养,充作嫡子,问题就都解决了!”
张懋修连连摇头道:“不可,不可,皇后现在正值青春,怎么会愿意抚养皇四子!”
朱由校之所以不愿早立太子的原因,除了皇后可能再生嫡子这个表面原因外,还有不希望再看到之前的二子与三子陆续早夭。
嫉妒的女人最可怕,谁知道皇后张嫣会不会做出一些丧心病狂的事情出来。
人都是自私的,宫里的女人尤甚,哪个不想多占多得,更何况是皇位归属。
就算朱由校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保护得再好,但老虎总有打盹的时候。
自认为能力与权势远远比不上朱元璋的他,连朱元璋都无法保证朱标与朱雄英的安全,他就更无法保证了。
李国普再次出馊主意道:“既然如此,何不先让皇四子监国,等陛下回京之后,再成为原先的皇四子!”
张懋修真想大骂李国普,这都出的什么馊主意,“不可,不可,皇四子年龄不到半岁,怎么监国?”
见张懋修一直反对自己,李国普也是有脾气的,“那不知张阁老以为该由何人监国合适?”
“皇子年幼,信王又不可取,可选在京最年长的瑞王殿下!”
“不可,瑞王殿下不得神宗喜爱,而且一心好佛,且尤爱金钱,不是监国的合适人选,惠王殿下由孝端显皇后亲自抚养长大,人品贵重,是十分合适的人选!”
张懋修乐了,“你刚说完瑞王一心好佛,怎么又向陛下举荐了同样好佛的惠王?”
李国普梗着脖子道:“虽然惠王也喜佛,但并非如瑞王那样沉迷,更为重要的是,他是由孝端显皇后亲自抚养长大!”
“既然你想跳过年长的瑞王,那为何不向陛下举荐同样是由孝端显皇后抚养长大的桂王殿下?”
“伦序纲常不能轻变!”
“你还真是会强词夺理,简直是把我们当傻子来戏弄!”
见李国普还要反驳,朱由校赶忙打断道:“黄爱卿、袁爱卿,你们以为呢?”
袁可立作为普通阁臣,率先出来表态道:“禀陛下,臣以为桂王最合适,他没有前面两位亲王的好佛之心,反而颇有贤明!”
黄立极也出声附和道:“陛下,臣附议!”
对于朱常瀛,也是朱由校属意的监国人选,“那就定桂王为监国,同时加封黄爱卿与英国公为太子太师,张爱卿、李爱卿与袁爱卿为太子太傅!”
虽然朱由校没有册立太子,但给英国公与四位大学士加封太子太师或太子太傅,明显有在他亲征出现意外后,由五人出任顾命大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