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小心翼翼地拿起装着发卡的证物袋,那是一个黑色的发卡,上面有一颗小小的水钻,一端已经断裂,像是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拉扯。他仔细端详着发卡,脑海里不断思索着各种可能性。这个发卡会是秋兰馨的吗?如果是,那它在案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果不是,那它又为何会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
带着这些疑问,李正回到警局。他深知,要确定发卡是否属于秋兰馨,不能仅凭简单的询问,需要进行一系列严谨的鉴定工作。他首先联系了秋兰馨,电话那头的秋兰馨声音有些颤抖,显然还没有从案件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李正简单说明了情况,希望她能到警局来协助调查。秋兰馨很快就答应了,她也希望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任何可能的帮助。
在等待秋兰馨到来的过程中,李正把发卡送到了警局的检验科。检验科的同事们看到这个发卡,都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他们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初步的鉴定方案。
“这个发卡看起来是普通的材质,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检验科的老张说道,他在警局工作多年,对各类证物的鉴定有着丰富的经验。
“没错,首先我们要检查它的材质成分,看看是否有什么特殊之处。”年轻的技术员小王附和道。
“还有这个水钻,我们要确定它的来源和品质,也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另一位技术员小李补充道。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秋兰馨来到了警局。她的脸色略显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不安和恐惧。李正迎上去,轻声安慰了几句,然后带着她来到了鉴定室。
李正拿出证物袋里的发卡,放在一个干净的托盘上,然后对秋兰馨说:“秋兰馨女士,你先不要紧张,仔细看看这个发卡,你能确定这是不是你的吗?”
秋兰馨深吸一口气,缓缓走近托盘。她的眼睛紧紧盯着发卡,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伸出手,想要拿起发卡,但又犹豫了一下,看向李正。李正点了点头,示意她可以拿起来看。
秋兰馨拿起发卡,手指轻轻触摸着发卡的每一个部分。她的手有些微微颤抖,发卡在她手中似乎变得格外沉重。她仔细端详着发卡上的水钻,又看了看断裂的一端,过了好一会儿,她摇了摇头说:“警官,这个发卡不是我的。我从来没有戴过这样的发卡。”
李正虽然有些失望,但他也明白,这只是初步的判断。他谢过秋兰馨后,让她先回去休息。秋兰馨离开后,检验科的同事们开始了更为深入的鉴定工作。
老张戴上手套,将发卡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着发卡的材质结构。“从初步观察来看,这个发卡的材质是一种常见的塑料,但它的制造工艺比较精细,应该是出自正规的工厂。”老张一边观察一边说道。
小王则开始对水钻进行鉴定。他使用专业的仪器,检测水钻的硬度、折射率等参数。“这个水钻的品质还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仿制品,但在市场上也比较常见。”小王记录下相关数据后说道。
小李负责从发卡上提取可能存在的微量物证。他使用特殊的工具,小心翼翼地从发卡上刮取了一些微小的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放入专门的容器中进行分析。“我提取到了一些皮肤细胞和毛发,希望能通过比对找到线索。”小李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检验科的同事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将从发卡上提取到的皮肤细胞和毛发样本,与秋兰馨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的样本进行比对。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需要使用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
在鉴定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老张仔细地操作着基因测序仪,确保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小王则在一旁协助,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小李负责整理和核对所有的数据,防止出现任何差错。
然而,随着鉴定工作的推进,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从发卡上提取的样本非常微量,这给基因检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时候,仪器会因为样本量不足而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他们不得不重新进行提取和检测。
“这个样本量实在是太少了,我们需要更加小心谨慎。”老张皱着眉头说道。
“是啊,每一次提取都像是在大海捞针,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小王无奈地叹了口气。
但是,检验科的同事们并没有放弃。他们不断调整检测方法,优化实验流程,试图从这微量的样本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经过多次尝试和反复检测,终于有了一些进展。他们发现从发卡上提取的皮肤细胞和毛发样本与秋兰馨的样本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进一步证实了秋兰馨的说法,这个发卡不是她的。
然而,这并没有让李正和检验科的同事们感到轻松。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发卡的主人可能是另一个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人物。他们开始扩大比对范围,将样本与警局数据库中的其他人员进行比对。
这个过程更加漫长和繁琐。数据库中的人员信息众多,要逐一进行比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依然没有丝毫懈怠。
老张每天都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仔细查看每一个比对结果。小王和小李则在一旁协助,对可疑的比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误判的情况。有时候,由于数据的相似性较高,会出现初步比对结果相符,但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是错误的情况。这就需要他们更加仔细地甄别,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比对了数据库中的大量人员,但仍然没有找到与发卡上样本匹配的人员。李正开始有些焦虑,他担心这个发卡会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从而影响整个案件的侦破。
“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一定还有什么地方我们没有考虑到。”李正对检验科的同事们说道。
老张点了点头,“没错,我们再重新检查一遍检测流程,看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于是,他们又重新对发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这一次,他们发现了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在发卡的内侧,有一些微小的划痕,这些划痕看起来像是被某种尖锐的工具故意刻上去的。
“这个划痕会不会是一种标记呢?”小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有可能,也许这是发卡主人自己做的标记,或者是与案件有关的人留下的。”老张说道。
他们对这些划痕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发现划痕的形状和排列似乎有一定的规律。经过一番研究,他们推测这可能是一种简单的密码或者是某种特定的标识。
李正根据这个新的发现,重新调整了调查方向。他开始在与案件相关的人员中寻找是否有人对这种标识有特殊的意义或者关联。
他首先调查了秋兰馨周围的人,包括她的朋友、同事和家人。但是,并没有发现任何与这个标识有关的线索。
接着,他把调查范围扩大到酒店的工作人员。他对酒店十五楼宴会厅附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逐一询问,询问他们是否见过类似带有这种标识的发卡,或者是否知道有谁会使用这种有特殊标识的发卡。
在询问酒店的一名服务员时,这名服务员回忆起曾经看到过一个神秘的女子在宴会厅附近出现过,这个女子的头发上戴着一个类似的发卡。
“你能描述一下这个女子的样子吗?”李正急切地问道。
“她看起来很年轻,穿着一身黑色的裙子,化着很浓的妆。她的行为有些奇怪,总是在宴会厅附近鬼鬼祟祟的。”服务员说道。
“那你还记得她什么时候出现的吗?是在案件发生之前还是之后?”李正继续问道。
“是在案件发生之前,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当时我还在想这个女人怎么这么奇怪,没想到后来就发生了那样的事情。”服务员回答道。
李正觉得这个女子可能与案件有着重要的关联。他根据服务员提供的线索,开始在酒店的监控录像中寻找这个女子的身影。
监控录像显示,这个女子在案发前一天晚上曾经多次出现在十五楼宴会厅附近。她的行动看起来很谨慎,总是避开人群,而且她的目光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李正把这个女子的画面截图下来,然后带回警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女子找到发卡的真正主人,从而为案件的侦破打开新的突破口。
回到警局后,他把女子的照片拿给检验科的同事们看,希望他们能够从照片中找到一些与发卡有关的线索。
老张仔细观察着照片,突然他发现女子头发上的发卡在灯光下闪烁的光芒有些异常。“你们看,这个发卡的水钻在灯光下的折射角度和我们鉴定的那个发卡很相似。”老张说道。
“难道这个女子就是发卡的主人?”小王兴奋地说道。
“有可能,但是我们还不能确定。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没有什么高兴的,是她的,与秋兰馨强奸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