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瓷器展示区域,看的比较仔细,看了大概半个小时。
“阿顺,这些物件里面,你最喜欢哪一件?”
离开瓷制品区域时,田斌问他道。
之前的观赏,除了那件“雍正粉彩荷花翠鸟图案碗”,他又看见了两样个人特别喜欢的瓷器。
一件是乾隆“青花蟠桃石榴纹绶带双耳抱月瓶”。
另外一件是“光绪粉彩仙人祝寿方瓶”。
青花蟠桃石榴纹绶带双耳抱月瓶,有点像扁壶的形状,面上画的图案是蟠桃、石榴。
蟠桃的意思是多寿,石榴多子,寓意多子多寿。
光绪粉彩仙人祝寿方瓶,面上是祥云、松鹤、山川、寿星、仙人、童子等图案,画面很祥和。
“我个人比较喜欢“光绪粉彩仙人祝寿方瓶”,你呢?”
常顺想了想,然后说道。
“我喜欢的有两样,一件是灵芝花石风景图案碗,另外一件是“指日高升”笔筒。”
田斌说的,他看见过,但跟他喜欢的不同。
灵芝花石风景图案碗,单从字面意思看,画的有灵芝、花卉、石头、山川等,这件物品是雍正官窑。
采用的画法是斗彩。
“指日高升”笔筒,面上画的是人物故事——两名头戴官帽的人祝贺另外一人升官的场景。
这个采用的画法是“青花留白”,看上去淡雅又不失美感。
“你想指日高升吗?”
常顺笑着问他道。
“我只是单纯的喜欢笔筒,我知道自己的情况,能上班当个科员,有稳定的收入,拿点工资就行,想升官发财,我不是那块料。”
很多人喜欢的瓷器都不一样,只能说人跟人的审美角度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常老板,来了多久了?”
刚走到木制品展区,刘老板看见了他,跟他打着招呼道。
他不是一个人,旁边站着的还有沈老板、李老板以及周老板,他们看上去是一起过来的。
“来了一会儿了,你们呢?”
常顺说着话,对其他几位熟人笑了笑,也算是打了招呼。
“我们也是,刚看完这边展示的木制品。”
李老板道。
“有没有想法,就是说想竞拍的物件?”
他又问几人道。
“周老板有想法,我们都没有。
我们是生意人,不是真正的收藏家,在这里竞拍,基本上没有利润,这样的事,我们自然不会去做。
不过到时候会过来看看,看下那些有实力的收藏家竞拍物品还是很热闹的。”
沈老板笑着道。
“那还是周老板实力浑厚。”
常顺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我只是有点想法,真拍起来,超过了心理价位,我会直接放弃!”
“这样才是明智的!”
周老板说完,刘老板又笑着对他说道。
“好了,你们去逛吧!我们去其它区域再看看!”
沈老板这样说,他们就分开了。
木制品,常顺接触的也是比较多的。
刚看见第一件物品,他就是眼前一亮。
这是一个金丝楠木阴沉木制作的小木箱。
木箱素面,长约40公分,宽、高约一尺。
就算不懂木头的人,看见它都知道不一般。
“阿顺!金丝楠阴沉木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个虽然没有雕工,但看上去依然不凡,高端大气。”
田斌在看见它时,又看了一眼介绍,称赞道。
“多赚钱,等你有了钱,买一个放在家里天天看!”
常顺笑着道。
或许未来某一天,在拆迁区,或者无意间去乡下铲地皮,多打听,自己也能遇到金丝楠木之类的阴沉木。
让自己拍卖购买,就像沈老板他们说的那样,那是不可能的。
自己是生意人,不是收藏家。
古玩的乐趣在于捡漏。
如果一件物品高价出售,捡不到漏了,那就没有多大的乐趣。
在这边看了一会儿,他俩又看起了其它的物件。
往前走了几米,一个木头雕刻的人面、有些像面具,又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个人面面具,是漆木器,老太婆的造型。
“面具”的大小,跟真人相似,雕刻的也跟真人一样。
“老太婆”头发盘在头顶,形似葫芦。
看了下介绍,它的年份居然是唐代的。
一件木制品,从唐代保存到现在,单从时间方面来说,就足够有价值。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屏风,后来被我妈10块钱卖掉了!”
又往前看着时,常顺听见了一个35岁左右男人说话的声音。
他说的屏风,是黄花梨的,刚才他看过。
插屏面上嵌螺钿工艺。
螺钿图案为“麻姑献寿”——有人物,有寿桃,有祥云,有花鸟,画面十分祥和。
“你说的是啥时候的事?八十年代吗?那时候10块钱还是很值钱的,鸡蛋5分钱一个,火柴3分钱一盒。”
另外一名年龄跟他差不多的男人说道。
“是啊!八十年代初期。
不过再怎么说,10块钱肯定是亏了,就这里的这个,这次拍卖,价格估计不会低于10万。”
35岁的男人又说道。
“那个年代像你妈那样便宜售卖家里好东西的人很多,就算是现在或者以后,依然不会缺少那样的人。
我记得我们村的一个人,以前售卖了一块玉璧,地主家里抢的,是和田古玉,战国时期,只卖了20块钱。
要是拿到这里拍卖,怎么的都比这个屏风值钱。
卖了的东西就不要后悔,再说这样的东西,之前原本就不一定是他们自己家里的。
那个年代,东西本身就不值钱,不能以那时的情况跟现在的情况比。
目前值钱,也只是因为有人宣传、炒作,如果大家都不收藏了,它们依然没有价值。”
这人话说的不假,也看得比较透彻。
听了他说的话,常顺又想到了拆迁区,有些人不仅仅只是贱卖,甚至在不知道东西价值的时候,扔掉的都有。
那些木头制品、纸类物品等是“重灾区”。
“吃一堑长一智,我们现在过来看了这些展品的价值,家里有好点的物件,自然不会贱卖,另外要是在外面遇到了好的东西,说不定也能捡漏。”
“所以说要多看!多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认知。”
两人说着,又看向了其它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