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哥!大表嫂!恭喜你们喜得贵子!”
9号的上午,常顺带上父亲、三舅、三舅妈、外公、外婆到了孙伟、黄娟住的地方,看见了两人,笑着道。
他们结婚后,并没跟大舅、大舅妈住在一起,不过距离也不远,大概只隔着300米左右的距离。
今天他们是在距离住的地方不远的饭店招待客人,不过在吃饭前,大家都是先到他的家里,看看出生的宝宝。
黄娟转过头,对他微笑了下。
“谢谢!弟媳过三四个月也要生了吧,你也快当父亲了!”
孙伟说着拿出烟,向他递去。
“要是抽的话,到门外!”
他接着又说道。
“我已经不抽烟了!”
他并没有接。
“不抽烟好!我现在也不抽。”
简单了的聊了几句,他就看起了摇篮里的婴儿,他的表侄——孙奎。
前世他的满月酒席,常顺是没有参加的,那时自己在外面,过得并不好,打工没时间回老家。
记忆中,这个表侄性格比较内向,在初中的时候,还离家出走过一段时间。
很多人在初中时期,是很叛逆的。
那时可把家里人急坏了。
特别是大舅妈、大舅。
孙奎据说是大舅妈一手带大的。
爷奶带孙子,这个在国内很常见。
当然,常顺跟这个表侄接触的并不多,每年也就在过年回家的时候可能遇见。
那时有几年,他自己在外面过年都是不回去的。
此时,尽管房子里大家的说话声比较吵,但孙奎在摇篮中睡得很香。
婴儿,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按照他们这边的习俗,小孩满月是要剃满月头的,另外还有过桥仪式。
剃满月头是把头顶前部和后脑勺的头发剃出一部分,剩下的进行保留。
头顶前部保留的头发为\"聪明发\",后脑勺为\"撑根发\"。
把剃下的胎发搓成辫子用红绸包裹保存,寓意聪明长寿。
过桥仪式通常会走过七座桥,这种仪式的寓意是希望孩子未来能够平安!也能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健康茁壮成长,一切顺利。
孙奎的满月头,大舅妈专门找了两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是让她们帮忙剃的。
一边剃,一位老太太的嘴里还一边念叨:
“金刀剃去胎中发,玉盏盛来天上露。
一剃智慧开,宝宝聪明又伶俐。
二剃财运来,宝宝富贵滚滚来。
三剃平安在,宝宝一生福星照。
希望他以后也能够健康长寿!”
期间小孩没睡醒,婴儿睡着的时候更好理发。
黄娟娘家人,也就是大表哥的岳父岳母,送过来的“满月担”物品不少,吃的、宝宝穿的、用的都有。
包括银饰品——“长命百岁”银锁片、银项圈。
亲朋好友在见了宝宝后,都给了“压岁钱”,也就是“喜钱”,这个跟过年的“压岁钱”不同。
“阿顺!我们都还没买车,现在天气也比较冷,抱着孩子出门不坐车不方便。
你既然开车过来了,就帮着你表哥、表嫂,带上你的表侄,去过下桥,大舅也不跟你客气了!”
上午他们来的不算早,但也不晚。
大概十点半的时候,孙德智把他拉到了一边,对他说道。
“大舅!我是你外甥,你要是跟我还那么客气,说明我们的关系相处的肯定不好。
现在就去吗?要是去,你让表哥、表嫂带上表侄去我车里就行!”
常顺的几个舅舅、舅妈人都很好,之前就提到过。
如果是那种尖酸刻薄、只知道占便宜不付出,不通情达理的人,他肯定不会理会。
那么多年的经历,让他明白,现实生活中,有的亲戚是亲戚,有的亲戚甚至不如外人。
你对我好,我就会对你好,反之,我管你是不是亲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情都是相互的,好坏自己清楚。
如果连好坏都区分不了,那是性格扭曲,不知好坏。
对于那样的人,你还跟他交往干嘛?那不是自己跟自己找不自在吗?
大舅跟表哥、表嫂说过之后,他们就一起去了停车的地方。
之后,常顺开车,在问了他们要过哪些桥,让他们指路,几人就出发了。
现在的城市,车很少,对于县城来说,不存在堵车的情况。
等过完7座桥,差不多已经到了中午,他们到了饭店,只等了不到一刻钟就开饭了。
大舅、大舅妈得了孙子,没有吝啬钱,在饭店办的酒席很丰盛。
从满月宴上午的情况中,常顺看出了老一辈人对后人的喜爱,对香火传承的重视。
俗话说“只有瓜连籽,哪来籽连瓜。”
老一辈的人,特别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小孩养大,而人到了老年,又有多少子女能够像父母照顾自己小时候那样的照顾父母。
能做到那样的人,也就是说孝子、孝女不是说没有,但少之又少。
大多数的人,在老人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一两天或许还好,时间久了,嫌弃的更多。
“阿顺!打牌吗?”
饭后,二表哥孙刚走了过来,问他道。
“阿刚,成天就知道打牌,你哥孩子都有了,阿顺也结婚了,开年就能当爸,你也老大不小了,是不是该谈个女朋友了!”
他说的话刚好被路过的孙兆全,也就是他的爷爷,常顺的外公听见了。
“我不是想晚点结婚吗?现在也开始找了,这事急不来!另外我总要找个自己看得上的,喜欢的人吧!”
孙刚回了一句。
关于他的情况,常顺是知道的,直到34岁才结婚。
确实属于结婚晚的那类人。
娶到的老婆长相一般并且还很强势,属于母老虎类型。
千挑万选,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人。
“光说没用,你现在趁着年轻,多找人介绍还能找个好点的,等年龄一年年的大了,帮你说亲的人也就越来越少,那时可没现在这样好找。”
孙兆全说完这话就离开了。
“二表哥,我不喜欢打牌,你找别人打吧。”
常顺并没有跟他一起打牌。
“那算了!外面不远处有电子游戏室,很久没玩了,我们去玩一会儿怎样?”
“这个倒是可以,以前到县城来,你跟大表哥经常带我去玩。”
这样说,他们就一起向那边走去。
说的玩电子游戏,是他们上小学、初中那几年,寒暑假期间。
玩的最多的是《三国志》、《恐龙快打》、《魂斗罗》等。
下午的时间,他们就是在游戏室度过的,这里的游戏室,是真正的游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