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妹妹一声不吭,就这么带着一大家子人离开,几个外甥虽然有跟他告别,但明显脸色不好,柳大郎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冲着陆家人的背影大声喊,“大妞,你这是要跟兄长生份了吗?”
陆柳氏并没有回答,而是闷着头向前走。
陆大郎见妹子不应,又往前走了两步,“大哥知道你心里有气,可…大哥是真不知道这些事,你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好在事情已经解决,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咱们也都这么大年纪了,随时都有可能…你就非要跟大哥闹吗?”
柳大郎的意思不言而喻。
陆瑶叫停了牛车,让张大海将她扶坐起来,看着喋喋不休的柳大郎,她冷笑一声,“棍子不打在身上,不知道疼。
亲家大哥说的好轻松,事情解决了就别计较?这是普通事吗?这是关乎到珊珊一辈子的大事。
刚刚在张家门口时,你为什么不开口?往那一站跟个木桩似的,屁都不放一个,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个哑巴,这会倒是挺能言善辩的。”
“你…”
听着陆瑶话里的嘲讽,柳大郎气的怒目圆睁,张氏直接跳脚,“亲家小姑这话就不对了,我们夫妻…”
“闭嘴吧你。”
不待她说完,陆瑶便厉声打断,“娘亲舅大,你对得起这个称呼吗?”
“你…你…”
柳大郎气的半天没说出话来。
见周围依旧有不少人在围着看热闹,不想被人看笑话,陆泽远作为长子,便代替父母出面,他朝柳大郎拱了拱手,“舅父回去吧。”
“泽远呀~舅舅是真不知道。”
柳大郎觉得自己冤的很,明明他什么都不知道,却招了妹妹和外甥们的恨。
“舅父,泽远相信…相信您是真的不知道,可妗子若说不知,我是不信的,还有几位兄弟,尤其是柳辉,他跟张晋同在书院,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完全不知,可他竟然也…
都说读书明理,如果连自家人都不帮,这书…唉~”
“叽叽咕咕,说那么多干什么?走。”
懒得听他们废话,陆瑶便吩咐张大海起程。
陆泽远没再说什么,只朝柳大郎拱了拱手,便转身离开。
等回到家,陆瑶便将要来的二十两银子和那些旧首饰全都给了陆珊珊,“这些是张家给的,你拿着,就当零花。”
“姑母,这里有他们给您的药费,我不能要。”
陆姗姗连忙推拒,谁家给孩子零花会给这么多,她可不敢要。
“行了,拿着吧,这些首饰一看就是长时间不带的,不值钱,让你娘拿到首饰店去重新炸一下,或是估个价,重新换几个款式。”
她首饰多的是,而且个个精美,这几个破烂玩意,她看了都嫌碍眼。
“姗姗多谢姑母。”
“行了,别肉麻,咱们是姑侄,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谢来谢去显得生份,你以后呀~多孝顺孝顺姑母就行。”
陆姗姗眼里泛着泪花,一脸感激的看着陆瑶,“姗姗不会忘了姑母的恩情,一定会好好孝顺姑母。”
“嗯,有你这句话,姑母很欣慰。”
她这话是真是假暂时还无法考证,但至少态度摆在那了。
从这天起,陆家恢复了平静。
隔天,陆瑶见着家里多了个陌生的妇人,身边还带着两个孩子,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长的白白净净,玉雪可爱,另一个,是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虎头虎脑的。
她从张大海那里了解到,这便是陆泽平的媳妇周氏。
这是个开朗健谈的小妇人,一张嘴叭叭叭的特能说,手也巧,尤其是厨艺,那炖汤的手艺一绝。
从她回来,陆瑶的伙食直线上升,开始了安稳的养生生活,不仅每日都能喝到周氏煲的营养汤,还不用风吹日晒,除了睡就是吃,她的身体像吹气球一样慢慢膨胀起来。
还别说,胖了之后不仅没让她显得臃肿难看,反倒比之前中看了不少。
经过半个多月的休养,陆瑶感觉腿没那么疼了,正好中药也喝完了,便让张大海带她去府城复诊。
王大夫一上手把脉,便捋着胡须摇头晃脑,“嗯~看你这恢复速度,回家后定然没有乱动,老夫最喜欢听话的病人。”
“那王大夫,我感觉这腿已经不怎么疼了,什么时候能下床走路?”
不过才躺了半个多月,她却觉得过了许久。
“你这伤,若是再用一次药,半个月之后大概就能慢慢下床走动,若不用药,那就多休养一段时间,一两个月之后也就能走了,要看你自己的选择。”
“王大夫,用药吧。”
用不用药相差这么大,她当然要用,不过二十两银子,再躺半个月她就能起来走路,多好。
等换好药,出了医馆,陆瑶又开始了大采购,猪肉、点心,布匹等。
看她买这么多东西回来,陆柳氏脸上笑开了花,嘴里却抱怨,“小妹,你怎么又买了这么多东西?上次买的布料还没用完呢,这得花多少钱呀?你可真是,身上虽有两个钱,但也得节制呀,大海还没成亲呢。”
“哼~如果你能收了脸上的笑容,我才真的相信你。”
经过半个多月的相处,陆瑶也算是了解了这陆柳氏的性格,她大大咧咧,丝毫不记仇,跟这种性格的人相处,完全不用动脑,有话直说,她感觉蛮好。
“呵~嫂子是知道你骨伤恢复的不错,这才高兴的,可不是因为你买了东西才笑。”
“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你自己高兴就好。”
“姑母回来了,竟然买这么多好吃的,我瞧着这块大骨头不错,今晚我给姑母炖大骨汤。”
周氏从屋里出来,直奔那堆猪肉。
“行,姑母就等着了。”
她挺喜欢周氏,性格爽朗,嘴甜,又会来事,倒是陆泽远的媳妇王氏,除了来的那天照过面,之后便没再见过。
她每天都躲在屋子里不出门,听陆姗姗说她要养胎,至于是不是,只有她自己知道。
月末的时候,青玄两兄弟也回来了,还特意到陆瑶的屋里拜见,感谢她这个姑祖母替他们出束修。
他们从陆泽远那里听说,原来科举是需要回原籍去考,立马回私塾问了先生,也从那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又等了半个月,等陆瑶再次复诊,确定骨裂已经基本愈合的差不多了,可以下床慢慢走动了,回老家这事便提上了日程。